现代科学的兴起使得专业哲学的地位日渐式微,但哲学在文明中的逻辑地位不可能消失,于是我们发现哲学改头换面以其它形式出现在生活中,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所谓物理意义。理工科背景的人士对于“物理意义”一词应该不会陌生,它基本上指的是用自然语言对自然科学中的数学表达或实验结果所反映出来的意义进行解释。这样的解释的深度当然取决于进行解释的人水平的不同,它可以干脆是对数学公式或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性的翻译,比如:某项X 加上 某项 Y 在某条件下就会得出怎样怎样的结果 Z;也可以是对于数学表达和实验结果背后的更一般的逻辑内涵的洞见。而对所谓的物理意义超出表面翻译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解读其实就是对于相关问题的哲学分析。比如从卡诺原理看出有用能量的消耗就是一个对于自然及社会的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洞见。
自然科学家们用对于物理意义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在不涉及到“哲学”一词的情况下扮演了的哲学分析和思辨的角色,尽管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哲学分析的地位,却能非常有效地帮助科学界人士将哲学排除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外,以致于所谓的专业科学哲学也成为了专业哲学界人士自嗨的关门游戏而基本不再直接与科学的进程相关;这里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在人们心目中普遍形成的“科学不需要哲学”的观念所起到的实质作用,而专业哲学界本身的问题又是人们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人们心目中的哲学常常是真正的哲学与顶着哲学之名的专业的混合物。
而哲学在科学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则是诸如物理意义这样的对于自然局部的哲学性解读根本无法取代的。在专业哲学自动退出社会实践之后,除了在科学的局部出现了诸如物理意义这样的替代物之外,在社会整体实践上出现的一个顶替传统的哲学地位的新概念是所谓的跨学科研究或跨学科合作。
跨学科研究或跨学科合作的产生是社会实践需要的直接结果,因此从它的自然产生这一点本身并不容易看出是在顶替传统的哲学地位。但是,如果我们的聚焦的范围扩大到文明的整体来看,所谓的学科分离不过是人类能力局限[1]所导致,它并不意味着自然与社会的内在逻辑就在各学科的边缘断裂了。因此,所谓的跨学科研究或合作不过是自然与社会的内在逻辑的连续性跨越了现有的学科划分的表现而已,属于整体哲学应有的课题对象,只不过现在的所谓专业哲学根本没有能力来反映这里的逻辑内涵而已。
另一方面,所谓跨学科研究或跨学科合作必然存在着由于缺少了哲学的整体统筹指导规划而造成的先天不足,尤其是在跨学科的活动促成相应的新学科的形成之前。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当各学科均从自身的状况出发来看待其它的学科,或者基于各学科的特点来看待所谓的跨学科的好处时,人们往往会由于依赖于现有学科的技术层面的条件而不对内在的整体逻辑进行哲学思辨,以至于很容易因为迷失方向而走弯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