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王宇信先生评价此文:

来源: 京都静源 2016-08-06 08:52: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388 bytes)
回答: 陈梦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评京都静源2016-08-06 08:48:32

 
如果说百年来甲骨学研究所以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在“草创时期”(1899—1928)和“发展时期”(1928—1937)是“四堂奠基”的话,那么在1949 年以后的“继续发展时期”,应是“五老弘扬”了。陈老(梦家)、唐老(立庵)、商老(锡永)、于老(思泊)、胡老(厚宣)等学者在“甲骨四堂”研究的基础上,把甲骨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诚如刘正教授文中所说:“《殷虚卜辞综述》以详细的考证、丰富的史料和卓越的眼力,给我们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兼有甲骨学、殷商史、中国早期宗教史、古文字学史、商代考古学等多重学术价值和意义的学术经典。” 
我从没有见过陈梦家先生,只是在《考古学报》上看到他发表的论甲骨、金文的长篇大块文章。当时读不懂,只觉得这位先生学问大。陈老当年是“新月派”诗人,但何以一个风流倜傥的风花雪月诗人,改行成了一个甲骨、金文学家,我总搞不清楚。可以说,直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1964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受当时左的气氛,我到历史所去之前,系领导嘱咐我们要“先继承,再批判”,强调“边干边学”,认为研究生专门学习没有必要。我就买了一部陈梦家《综述》,觉得《综述》写得很全面,使我得到了很多甲骨基本知识。越认真读,越觉此书有内容可以说。《综述》成了我甲骨学入门的钥匙,因此我特别珍爱它。直到现在我遇到问题时,还不断翻阅、参考。陈梦家先生学识渊博,在甲骨、金文、汉简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作为“甲骨五老”之一,他又为弘扬“四堂”的学说和推动甲骨学研究前进作出了贡献。尤其是把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引向深入。陈梦家 1949 年开始撰写的《甲骨断代学》共四篇,发表在《燕京学报》和《考古学报》。后又经补充、修订,收入《综述》中。他的断代在董作宾“五期”分法和“十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标准”和“九期分法”的主张。陈先生的“第一标准”为断代的“首先条件”,即世系、称谓、贞人。而“第二标准”可据以“制定不具卜人卜辞的年代”,即字体、词汇、文例等。而“第三标准”即“综合成某一时期祀典、历法、史实以及其他制度”。以上三个标准“必须依照先后次序逐步进行”,得出了“九期分法”,力图把卜辞分于每个王下。陈梦家最早提出了贞人“分组”说,是他对甲骨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即武丁期贞人分为宾组、午组、子组、组, 祖庚祖甲时贞人称为出组等。陈梦家的贞人分组对今天学者的断代研究新方案仍起重大影响。可以说是分期断代“两系说”的起点。陈梦家先生关于午组、子组、组卜辞命名的提出和考证其为武丁时代,也为长期困扰学界的“文武丁卜辞”之谜的讨论作出了贡献。此外,陈梦家还对贞人进行了全面整理,得出 120 名之多。这就为依据贞人断代作出了新贡献。他的甲骨文字考释也取得很大成就。《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祖庙与神主的起源》等名篇,在文字考释和古代礼制的研究方面,至今仍很有价值。《综述》全面总结了甲骨学研究60 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前人和近人的各种成说,进行了补充和修正,被誉为甲骨学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正因为如此《综述》还是在“文革”期间,日本、香港等地都有翻印,而大陆却再也不见出售。此外《综述》还是年青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少人就是从此书获得甲骨学基础知识(包括我本人),逐步步入甲骨学堂奥的。因此《综述》为新中国甲骨学研究队伍的发展,也起了并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刘正教授此文对于陈梦家先生的研究和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