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王宇信先生对此文的评价

来源: 京都静源 2016-08-05 07:52: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801 bytes)

 
著名学者孙诒让的《契文举例》,是甲骨学史上第一部研究著作。难能可贵的是,孙氏此书是在1903年第一部甲骨著录书刘鹗的《铁云藏龟》出版后不到一年就完成了。诚如孙诒让自己所说:“顷始得此册,不意哀季睹兹奇迹,爱玩不已,辄穷两月力校读之”,遂成《契文举例》一书十章。“就所通者略事甄述,用补有商一代书名之佚,兼以寻究仓后籀前文字流变之迹”。孙氏《契文举例》一书,仅据《铁云藏龟》公布的当时所能见到的1058版甲骨材料,条分缕析为月日、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等十个方面内容,是创通阃门奥,发凡启例的工作,为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刘正教授《孙诒让〈契文举例〉一书在甲骨学上的主要成就》说孙氏“破天荒地对甲骨文字的内容作了分类”,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需知,与孙氏同时的学者,对甲骨文内容尚一片茫然,就连刘鄂在早年还称之为“龟版”呢! 
刘正教授此文,全面分析了《契文举例》一书所取得的成就。诸如在“月日第一”中有关十二干支字的考释,仅“两字己、午独未见”。此外,还对和月日有关的特殊术语进行了考释等;在“贞卜第二”中,孙氏释出“贞”字并对刘氏“四问”加以订正,并对几种占卜方式(即“九贞”)进行总结;在“卜事第三”中,一一求证“八命”说的真实性,“已经开启了利用甲骨史料来考证商周礼制之先河”,刘正指出:“卜事一章的搭建框架的意义远远高于本章的学术价值所在”;“鬼神第四”孙氏关于“相”字的考证证实了祖乙、祖辛、祖丁等见《史记·殷本记》,“皆商先王之号”。刘正充分评价“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在史学方法论上的意义早于王国维的名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卜人第五”孙氏对贞卜人物的“这一开拓性研究”,后来直接转变为对“贞人”的研究,“为甲骨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关“方国第七”,刘正指出“他对‘羌’字的考释一出,就已经成为经典”;在“典礼第八”中,刘正认为“孙氏利用甲骨文史料力图复原《周礼》中相关记载的真实性,这一出发点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而“文字第九”孙氏考释了甲骨文字180多个。刘正总结孙氏“考释文字时,主要以《说文解字》为根据,以商周金文作为辅助研究的材料,使用了偏旁分析法和互证法”。孙诒让《契文举例》的考释文字的科学方法,“为建立科学的甲骨学指定了至今依然行之有效的研究模式”。 
虽然孙诒让的文字考释有不少不正确之处,但刘正教授认为“这不能归为他个人的学术水准和学术错误,而是时代性和草创性使之然的”。刘正“孙氏的考释提供了一种解读甲骨文字的方法和研究框架,这才是《契文举例》一书最有学术价值的地方”的看法,是十分公正和科学的。 
孙诒让《契文举例》之所以取得突破性成就,是因为孙氏“已经积累长达四十多年的研究金文和《说文解字》的素养,为他研究甲骨文字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关于此,刘正在本文第一节“孙诒让生平及其主要学术贡献”和第二节“从金文学到甲骨学”有详备而精彩的论述。关于“学术界对《契文举例》一书的评价及其分歧”,刘正对其争论进行了客观的介绍,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不考虑当时学术所处的时代,不考虑当时甲骨文的出土环境,不考虑当时古文字学界对甲骨学创始期了解的局限的全盘否定说,实在是苛求古人,有强人所难之嫌”。刘教授这一番十分理解开拓者艰辛的话,是非常客观公允的。 
前辈大师郭沫若说得好:“卜辞研究是新兴的一种学问,它是时常在变迁着的。以前不认识的事物后来认识了,以前认错了的后来改变了”,我们“就应该采取‘迎头赶上’的办法,把它最前进的一线做为基点而再出发”。虽然受所见甲骨材料不多和甲骨文发现初期的时代局限,但孙诒让《契文举例》一书创造性的思想闪光超过了前人和同代人,并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此书在甲骨学史上荜路兰缕,它的草创之功是不能抹煞的。就是前辈学者罗振玉《殷虚书契》1913年出版以后,不是学术界还“书既出,群苦其不可读也”(《后编》序)么?罗振玉、王国维二老要求孙诒让以十年后(1914年)《殷虚书契考释》的水平和眼光,未免有些苛求前人。而我们今天,在十五万片甲骨已经出土和甲骨学经过百多年发展的情况下,能否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契文举例》在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给他以科学评价,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