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一篇短文,有关主体,

来源: 2016-07-08 11:21:3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社会主体,与福柯的“权力/知识”概念

 

社会是不是存在主体,这个主体又是什么?

在现代知识话语中,已经很难见到诸如“主体”这样的字眼。然而,在现代文化中一些不愿意显露的,或被刻意隐藏的词语,并不意味着它作为一种事实的消失,它只是以一种未名的形式存在而已。

社会学的一大门类便是针对现代机构(Institutions),其孜孜钻研的是所谓制度化 (Institutionalization)问题。结果是,一种人类从未目睹过的庞然大物出现了,自上帝之后,一个新的大写“他者”,它高耸入云,呼风唤雨,且无孔不入,就好比是所罗门宝瓶里逃出来的,一个无所不能的怪物。

如此庞大的权力脉络,到底是如何编织而成?

很多世纪以来,权力一直被看作是垂直轴上的顶点。以此,独裁,专制是描述权力罪恶的惯常用语。对于这种传统权力模式,福柯 (Michel Foucault)非常简明地指出,“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分析中,我们还没有砍掉国王的头。”如果我们把权力看作在水平轴上来运作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权力在本质上是生产性的,而不是压抑性的呢?

现代机构强化专业分工,提倡功能至上,追求的是最大效益。看看现在的金融巨头,便不难理解它们点石成金,无往而不胜的组织优势,就如现代市场可以毫无疑义地将文化科技收于摩下。福柯试图表达的是让现代“臣民”屈服的源头,权力并非直接地造就知识,但没有任何知识能独立形成,反过来说,任何权力也离不开知识。在此水平上,就只有一种权力与知识焊接的形式,那就是“现代体制”。

现 代权力并不仅仅依靠国家机器,它还托庇于一张隐秘权力的知识网,经由学校、教会、社团,媒体联结整个社会,各学科知识的积极配合,在综合协调的基础上流水 作业,仿照监狱管理,不断改进,日益强大。它们像一台台机器那样自动运转,最终联结为今日发达的西方社会制度。福柯发问:这些机构与监狱如出一辙,甚至彼 此借鉴,技术共享,岂不令人吃惊?

著名的福柯术语“权力/知识”(power /knowledge)在说明的是,不含价值判断的知识根本就是幻觉。相反,知识永远意味着权力的维持,再创造,支撑和强化。“对理论的需求依然是体制的 一部分。”当真理被概念化为一种“有严格顺序和过程的体系,可用来生产,管理,分配,传播,和实施。”以此,真理与“权力体系建立起循环的关系,不断产生和保存权力造成的影响,并持续的扩张它的权力。”

福柯由此颠倒了人的自由使得“社会进步”的概念。也就是说,以利益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的胜利实际上产生了更为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在福柯看来,启蒙运动推动的人文科学是罪魁祸首。它为统治阶级提供治理术(governmentality),并将公民变成了合作的“顺民”。

福柯的知识观,代表了一种后现代意识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而后现代主义无视整体原由的局限性,让福柯本人亦不免为此烦恼。他说他像一枚棋子,被人挪遍了 整个棋盘:马克思信徒、尼采虚无派、结构主义者、批判理论巨擘,却始终无法将他定位。 这使他深信,“人们在安置鄙人方面的无能,确与我自身的某些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