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人张璧评传》20

来源: 京都静源 2016-05-18 13:14: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638 bytes)
                                                  樊文稷)
 
 
近现代以来,为古今名人作传已成为研究历史之一支脉,其出版数量之多诚可观也。盖因名人尝泛历史之扁舟,踏时代之波澜,催风逐浪于历史长河之中。言其一生经历,必须回溯历史之潮流,击空明之流光,使今人明往事之跌宕,悟古人之捭阖,揭示过往之经验与教训,此乃为史者之大旨也。然为名人立传,大都集中于光辉四射者,若本书著者择一有历史争议人物张璧,而为之传,确属罕而见之。
本书著者刘正教授,与某並无谋面之交,因其知余对张氏有所研究,且与张氏有同乡之谊,遂寄来电子手稿,赐某一瞻。余本东篱菊叟,幸得南山之望。挑灯夜读,不禁拍案,深感就张璧生平而言,刘正教授收集史料之丰沛,发掘史证之浩繁,敢言为国内之先,实为学者中之勤奋者。而研判史实之恭谨,评述例证之严肃,更为学者中之庄重者也。全书分章阐述,层次鲜快、词语生动。其高潮叠起、引人入胜之事态文路,实可大快朵颐,读后则余音绕梁、发人深思而熟虑之。
张璧,河北霸州人。余尝受霸州市政府之托,编撰《霸州历史文化之旅系列丛书·名人卷》,曾收集研究张璧生平事迹。而通览刘正教授此著,顿觉若荧光与烛炬之差。读刘正教授之书,得知张璧青年时即参加孙中山、黄兴之同盟会,曾参加延吉护土抗日。辛亥年,响应武昌起义,参加吴禄贞之“中央革命”。组织关外光复军,弛援山东的“芝罘独立”。参加反袁的“二次革命”,参加蔡锷的讨袁护国军,参加冯玉祥的“首都革命”,驱逐末代皇帝出宫,策动反蒋的中原大战,任冯部驻东北军特别委员会委员。在此之前,张璧的历史无疑是灿烂而辉煌的,所谓洋洋乎其大者,不过如此而已。而后,其屡遭诟病的天津便衣队事件,经刘正教授遍查中日原始文献,勾沉致远,发掘是时日驻津总领事致日外务大臣之密电得知:张璧于事变前将此事密告于天津市长张学铭。时任河北省主席王树常、天津市长张学铭给国民政府的报告亦明张璧不是天津便衣队的组织者,且事发时张璧已不在天津,此均可证张璧并不是该事件发生时的当事人。
抗日战争时期,张璧曾任北京公用局长两年,但张璧秘密受国民政府委任为华北军事特派员,受冀察战区总司令委任为平汉路北段军事特派员,成为国军地下工作人员。资料证明这期间张璧做抗日策反伪军工作,且向国民党提供情报,亦帮助解救过共产党人。
抗战胜利后,张璧虽被何应钦挟私以汉奸嫌疑为名拘捕,但经两年多审办,均未查出他有任何罪状。张璧逝后,国民政府诸多在职军政高官参加了他的治丧委员会。如国府认为张璧是汉奸,现职高官决不会如此。国防部保密局天津站长、北京站长亦是治丧委员会成员。依军统家法,如其不得上峰准肯,绝不敢如此。诸如此状,足可证实国府与保密局均不认为张璧是汉奸。至于为何要拘捕张璧,或正如其妹所言:因北京军调处共产党代表中有其亲侄而查知张璧亲属几乎都是共产党而引起蒋之愤怒,因之拘捕了这个长期反蒋的张璧。
《民国名人张璧评传》一书如百钧重石投入荷塘,必将在学界和社会激起无数涟漪。愿世之贤君不吝暇时,展卷一品。或可激起一怒,或可博得一笑,或引起一缕遐思,乃至于一声慨叹、一啸长鸣。人不同、历不同、反馈亦应会不同。张璧一生经历复杂,对于他的评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属自然。
张璧是民国年间颇具知名度的历史风云人物。在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历史时期,他曾多次处于历史大潮的风口浪尖,参与过多次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研究他的历史,可使我们审知民国何以战乱不断,何以转瞬间消亡,感知国家积贫积弱之苦难,珍视现今国势太平昌隆之幸福,更可见今朝振兴中华大业之伟大辉煌。
张璧亦一常人,从他一生起伏跌宕的历程中,可感知人生酸甜苦辣之多味,悲欢离合之别情,焕发今人正视困难、奋然进取之激情。抚今追昔,何慨然哉。是为跋。
 
 
河北霸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樊文稷
                            二〇一四年四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