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记载了诸多帝王将相,志士仁人。人物形象繁杂,但各具神态,性情参差!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作者司马迁发愤著书,毫无争议的稳坐史书界第一把交椅! 这里讨论项羽为何烧阿房宫,仅从史记出发。至于近年来有关项羽根本没有烧毁过阿房宫的说法,概不论。。
项羽怒烧阿房宫!要从项梁说起!!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乱世雄才,勇猛过人,是个有本事的人。项羽本纪开篇不久就记载了叔侄二人的一段著名对话。项羽指着秦始皇的巡游车架豪气干云的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由此可见项羽对项梁的由衷爱戴和钦佩。后项梁因杀人,与项羽避仇至吴中。项梁在吴中威信颇高,受到当地士大夫的拥护。项梁也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条件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子弟。逐渐成了当时一股超强有力的反秦势力!
现在,不才斗胆来总结一下项梁对项羽的影响。
一,启蒙老师。项梁教项羽万人敌,成就一代战神。
二,依仗自身的威望成一方军事领袖,给项羽开辟军事道路。
三,他最早发现,支持并提拔刘邦,为项羽树立了一个强敌。
项羽对项梁可以说是心悦诚服,绝无二心。无奈项梁在与秦军大将章邯对峙中兵败身死。项梁之死,按照史记描述,在下粗略归纳有如下原因:
1.骄傲!项梁指挥军队势如破竹,剿杀三川郡守和秦丞相李斯之子李由之后,开始自大轻敌。项梁手下宋义曾告诫他骄兵必败,项梁不听,最终被对手剿杀。宋义因而被视为贤人,后来得到楚怀王熊心的重用
2。对手秦将章邯败陈胜,戮齐王,烧魏王,本身骁勇善战!
3.田荣不增兵相救。
项梁死后,司马迁没有叙述项羽的悲痛,项羽的悲剧却由此开始了!个人感觉,此后的项羽在用兵之时总在大帐内嘀咕,谁害了我叔叔项梁,老子就先打谁!有史为佐证!
1.前面说了楚怀王熊心看好宋义,命他带领项羽北上救赵。项羽哪里容得下因叔叔之死而得贤良之名的宋义,杀之!以致落人口实,“杀宋义”成了后来刘邦攻击项羽的罪状之一。
2.韩信明修栈道暗度成仓的时候,章邯已归降项羽,与韩信对峙,这个时候项羽坐视不管,不向西伐汉,却去攻打田荣,窃以为,项羽在报仇!田荣在项梁和章邯大战时作壁上观,坐视项梁兵败身死于不顾,老子就要先灭了你田荣!项梁死在章邯手下,章邯死活关我鸟事!这一军事策略导致刘邦迅速占领关中!后患无穷!
刘邦的大将军韩信曾经分析过项羽的三大弱点,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和不得民心。韩信曾在项羽帐下听命,他说项羽对自己人心慈手软,恭敬有礼,将士生病,他见了会流泪,还会把自己的食物拿来与之分享。最后项羽败在韩信手下,应了兵书上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司马迁对于项羽的不得民心是有描述的。项羽所到之处,烧杀掳掠,销毁殆尽,令民众怨声载道,敢怒而不敢言! 再次落人口实,烧秦宫也成了日后刘邦讨伐项羽的十宗罪之一。
关于阿房宫,唐朝人杜牧曾有这样描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名篇叫做《阿房宫赋》,遗憾的是,连作者杜牧都无缘一见阿房宫真身,靠的全是想象和流承下来的民间传说。这座耗费秦国巨大人力物力兴建的宫殿(“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被远道而来的项羽,付之一炬,夷为平地。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项羽烧秦宫和他叔叔项梁有什么关系呢。教科书上说,阿房宫是农民苦难和秦朝奢华的象征,只有烧了阿房宫才能体现出项羽反对秦朝残暴统治的决心,才能换取广大人民的支持。《史记》里是这样记载的:“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看得出来,项羽的所做作为事实上是反人民的。
不得人心,为何还要做?原因很简单:为项梁报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场上死人本是寻常事,猛将华雄头颅落地也不过是温酒之间! 可死的是项梁,项羽备受打击,心灰意冷,在这样巨大的悲痛情怀驱使下,才有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巨鹿之战,“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置之死地而后生,项羽胜利了!到了秦都咸阳,看着阿房宫富丽堂皇,回想叔侄二人戎马生涯,风餐露宿,而今功成名就,项梁却无端惨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项羽气不过,索性放火烧城。据记载,大火连烧三月不止!可见项羽心中的怨念多深。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宫殿是权威的象征,项羽想端了秦朝的老窝,树立自己的威风,以绝后患。以此告诉秦国的追随者,你们死了卷土重来的心吧。从今往后你们都是丧家之犬。老子项羽才是统领天下的真英雄!至于那些平头百姓,只有 “恐,不敢不服”。哈哈哈哈哈。。项羽看着秦宫灰飞烟灭,仰天长啸!
那为什么项羽不自己住进阿房宫算了呢?的确有人给项王出主意。要他干脆就在秦皇的豪宅这安家生根算了,风水好得很! 可项羽却惦记着和叔父项梁有过儿时记忆的老家,他说,出人头地了,当然得衣锦还乡,不然儿时玩伴阿猫阿狗阿牛,还有隔壁家老王、对面磨豆腐的娘子怎知道当年杀人避仇的项梁叔侄今日混得如此风光?《史记》有记载:“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答)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于是,这秦宫是非烧不可了!!

所以说项王儿女情长,宁负天下人,不负我心。除了与项梁的叔侄情义,战友情义,还与虞姬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楚霸王与虞姬的故事,司马迁是这样描写的: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史记中“歌数阕,美人和之”的内容,楚汉春秋的补充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最后,在楚霸王气数已尽,必然一死的处境下,虞姬殉情而死。
李敖对霸王别姬的评价相当的唯美激昂:
„如今,虞美人长眠定远荒塚,楚霸王饮恨乌江古渡,一切的楚河、一切的汉界,都在世棋起落之中,云散烟消,只留下这两场美人的死和英雄的死,给后人凭吊。“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为英雄美人,我流泪。“
楚霸王24岁开始戎马生涯,30岁战死。一生惊涛骇浪,波澜起伏。与项梁和虞姬一英雄,一美人,惺惺相惜,生死相随,令人为之动容! 掩卷抬首,窗外浮云白日,历史,恍如一梦。。。
端的是美人如玉剑如虹!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