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06)武则天的永徽宫斗

来源: 枫昀 2015-06-12 15:16: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781 bytes)

华夏之凰--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第三章(之一)永徽宫斗


男人之间的斗争要么在战场上,要么在朝堂上。女人之间的斗争在家里,而且只能是在家里。所以男人和男人斗,可以有虽败犹荣。女人和女人斗,就算斗赢了也丢脸,虽胜尤耻。遗憾的是,身为女性的武则天,无论以后的事业有多么惊天动地,她也得从后宫起步,也得搞宫斗。


【王皇后、萧淑妃】
在武则天之前,唐高宗已经有了一个完备的后宫。皇后王氏是李治做晋王时的晋王妃,以后跟着一路晋升为太子妃、皇后。

王皇后出身高贵,属太原王氏。史书上又称她长得美。她祖辈中的一位名人是南北朝时的西魏名将王思政。王家与李唐家族早有姻亲关系。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公 主就嫁给了一位王家人,成了罗山县令王仁祐的婶婶。同安公主又是唐太宗的姑姑,就给两家再次牵线搭桥,让王仁祐的女儿嫁给了当时的晋王李治。

尽管王皇后与李治的婚姻门当户对,又让唐太宗非常满意,可她仍是一位悲剧人物,原因很简单:李治不喜欢她--后宫女人就是这么悲摧。

李治做太子时已有四儿两女,没一个是王皇后生的。那时李治最宠爱的是萧淑妃,和她生有两女一儿。萧淑妃的门第也很高,是兰陵萧氏,梁朝皇族的后裔。

相比之下,武则天就是山西并州文水县的一个农民企业家的女儿。

高宗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六月登基,到了第二年永徽元年(650年)的一月份,才正式把太子妃王氏册立为皇后。从登基到立后,时间拖得相当长。

在立皇后的第二天,高宗又把宫女刘氏所生的长子李忠封为雍州牧。唐朝时各个州分成七个等级,雍州属于最高一等,管辖范围包括了首都长安及附近地区。而“雍 州牧”是一个名誉头衔,一般封给重要的皇室成员,提高他的身价。又过了一个月,李治又给另外三个儿子封王,其中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被封为“雍王”。

王皇后没儿子。高宗给她的父亲王仁祐加官进爵,官职为“特进”,是一个散官,官阶很高,为正二品,但无实职;爵位则是魏国公,王皇后的母亲柳氏就跟着被封 为魏国夫人。没过多久,王仁祐病逝了,获赠“司空”,正一品。不过王皇后好像并没有亲兄弟。她当这个皇后,直接受益的的不是王家人,倒是她舅舅柳奭 (shi4)。永徽二年(651年),柳奭被高宗提拔为宰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手握实权。

王皇后大约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很不稳固,受到萧淑妃的严重威胁,因为淑妃的儿子素节很可能会被立为太子。正史上说,王皇后为了对付肖淑妃,就把武媚娘从感业 寺接回宫,让她蓄上头发。我们从正史上这一极为简短的记载可以推测,那个时候唐高宗确实和武则天在感业寺打得火热,起码在一个小范围内,这已经不是秘密 了,所以王皇后也知道有这么一位尼姑,不但知道,还计划利用她来对付萧淑妃。

史官们的意思似乎是,武则天能够再次回宫,应该感谢王皇后才对,后来把王皇后打垮、加害,纯属恩将仇报。我不知道武则天到底有没有必要感谢皇后,反正她最初是被拿来当成后妃宫斗的棋子的。

一夫一妻多妾制的社会里,正妻的地位远高于妾。皇宫里更如此,皇后地位远高于各级嫔妃。武则天初回皇宫,连个正式身份都没有,在皇后眼皮底下过日子,当然 得小心翼翼。于是史书上就说武氏拼命讨好王皇后。《资治通鉴》说:“武氏巧慧, 多权数,初入宫,卑辞屈体以事后(王皇后)。”这些史官最不请愿承认的一点就是李治早就做出了选择。他们非要说王皇后的倒台都是因为武则天太奸诈,而王皇 后太单纯。


【武则天胜出】
不管怎样,武媚娘终于到了李治的身边,于是立刻得到专宠,还接二连三地生孩子。后来她得到一个身份--昭仪,在后宫中为九嫔之首,正二品。武则天究竟什么 时候被接回宫,又是什么时候被封为昭仪,史书上都没有明说。从各种史料推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出生于永徽三年,那么武则天回宫多半在此之前,而封昭仪多半 在此之后。

其实王皇后和萧淑妃都不傻,见机都很快,马上从对手变成了同盟军,在高宗面前一起说武则天的坏话,高宗不听不听都不听。大约王皇后和肖淑妃一开始很轻敌, 只看到武则天当时的尴尬身份,或者还会因为自己比她年轻几岁而沾沾自喜。她们不了解武则天,更要命的是,她们不了解唐高宗。

《资治通鉴》尽管对王皇后抱有极大的同情,却也说:“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奭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这几句话透露出很大的信息量,值得仔细分析。首先,“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我们由此知道王皇后不但对左右的宫女太监比较冷艳高贵,对高宗也是很有态度的样子。

做为补充材料,我们还可以看看《唐会要》上关于亲蚕礼的记载。为了表示对农桑的重视,皇帝皇后都会主持重要典礼。皇帝要亲耕藉田,皇后则是亲蚕。唐太宗的 长孙皇后在贞观元年三月就主持了亲蚕礼,贞观九年又率领内外命妇再次亲蚕。亲蚕礼的整套过程相当繁琐,不是那么容易操作的。高宗即位后,效法父亲亲耕藉 田,同时也希望皇后亲蚕。永徽三年三月他特别下诏要举行亲蚕典礼。可是王皇后居然不去,高宗只好派官员替皇后去。(永徽三年三月七日,制以先蚕为中祀。后 不祭,则皇帝遣有司享之,如先农。)

外戚问题也是王皇后的一个致命伤。其实所有的皇帝都介意外戚问题,无论是长孙皇后还是武则天,对于外戚的处理都是让皇帝满意的。但是王皇后正相反。长孙皇 后和武则天都有足够魄力,能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外戚。王皇后天生没有这样的政治手腕,大概只是妈妈的乖女儿,舅舅的乖外甥女。她在宫斗中处于下风,还得倚靠 舅舅想办法,促使高宗立了陈王李忠为太子,以帮助她巩固后位。所以王皇后做不到约束母亲和舅舅。而母亲和舅舅看起来也缺乏政治敏感性,出入皇宫后院很张 扬,“入见六宫,又不为礼”,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敌意。柳奭和柳氏可能和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样,以为李治一直是贞观年间那个孝顺柔弱的孩子。

武则天本来就在这后宫里住了十多年,对人际关系和各种潜规则恐怕远比王皇后、肖淑妃来得熟悉。从上述《资治通鉴》记载来看,武则天第一是成功地笼络了后宫 中下层,甚至把王皇后和萧淑妃身边的人都拉拢过来了。第二,利用这些人际关系,成功地建立了后宫情报网。第三,武则天在后宫做的这一切都与高宗进行了交流 --“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皆以闻于上”,这点最重要。本来,她在后宫如此笼络人心,大搞情报,相当于培植私人势力,这是让皇帝很忌讳的事情,可是武则天有办法把这个情报网变成高宗和她两个人的共享资源,高宗对她自然就不会有猜忌,只会有赏识。

不过,虽然武则天那几年在宫里可能混得风生水起,但日子恐怕并不好过。正史记载,永徽五年十二月,高宗从长安出发去太宗的昭陵拜谒,武昭仪当时身怀六甲, 还跟着一起去,在大冷天里饱受颠簸之苦,结果半路上生下孩子,就是她的次子李贤。按常理,就算高宗再怎么离不开武则天,也没必要把即将临盆的她带在路上。 之所以带在身边,可能是担心皇宫里不够安全。

在李贤出生之前,还发生了小公主突然死亡的事件。武则天的这位长女到底是哪一年生的,又是什么日子死亡的,史书上不写。但《唐会要》上说,小公主暴卒,武 则天对高宗说这是王皇后干的,高宗因此起了废后的心思(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即便小公主是意外死亡,可武则天说是王皇后干 的(她没说是萧淑妃干的),而高宗信了武则天的话。这起码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武则天想趁机扳倒王皇后,取而代之。但也可以是第二种解释,就是王皇后也 对武则天做过很多充满敌意的事情,以至于她首先就怀疑是皇后害了自己的女儿。

当然了,史官们是决不肯承认武则天也可能是受害者的。于是到了《资治通鉴》里面,这件事变成了武则天精心策划的一场惊天大阴谋,自己害死小公主,然后嫁祸于王皇后。为了配合这出精彩宫斗戏,唐高宗也不得不扮演一个糊涂虫的角色了。

不过也难怪史官们要恶意揣度武则天,因为这场永徽宫斗从过程到结果都堪称奇迹(其实武则天一生奇迹甚多,这场宫斗是小意思)。大家眼看着毫无根基的武昭仪 一步步坐大,把皇帝迷得神魂颠倒。到了永徽六年,已经不是谁得宠谁失宠,而是皇后由谁来做的重大问题了。于是宫斗从三国大战变成了王、武对决。双方亲友团 也加入进来,除了柳氏、柳奭,还有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后来更惊动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李义府、许敬宗、王德俭等朝堂大臣。

宫斗参杂着朝堂之争,节奏明显加快。永徽六年正月,才出生不久的李贤被封为潞王。这年四月,武则天虽然还只是个昭仪,却写了一篇《内训》,俨然已经拿出了皇后的派头。

这年六月,王皇后和母亲柳氏因为在宫中搞迷信活动--厌胜,遭到高宗的严厉处分。高宗下诏柳氏今后不得入宫。《资治通鉴》上说,王皇后母女并没有搞厌胜,是武则天诬告的。

九月,褚遂良因为坚决反对立武昭仪为皇后,提意见提得太过激烈,被高宗贬为潭州都督。

十月,高宗下诏废后。

根据《资治通鉴》的“考异”,高宗是有一道正式废后诏书的。可是我们现在见不到这份诏书的全文,只看到《通鉴》上记载了其中一句:“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 并除名,流岭南。”

谋行鸩毒?连我这个武则天脑残粉儿都有些怀疑。

【永远的阴影】
永徽宫斗给武则天留下的心理阴影,从她以后对待王皇后的亲族可以窥视一二。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德才兼备,无论是做地方官还是领兵打仗都表现得很杰出。高 宗朝后期,李治对王方翼委以重任。可是武则天独自执政后却对王方翼一百个不放心,在杀了大将程务挺之后把他也流放了。王方翼在偏远地区忧愤而逝。后来到武 周朝天授年间,王方翼的儿子王珣靠自己的本事参加科举,考中了进士,当上了长安县尉,因为工作出色受到女皇接见。可是武则天一听说他是王皇后的族人,居然 又不高兴了,把他贬了官。王珣直到玄宗年间才得重用。

武则天并非气量狭窄之人。当初上官仪策划废掉她的皇后,武则天对他的孙女上官婉儿却大力提拔,毫无芥蒂。裴行俭在永徽年间的后位之争中属于“反武派”,因 此被高宗贬到了边疆。可是武则天掌权后对裴行俭的遗孀厍狄氏非常优待,招进内廷做女官,十分宠信。厍狄氏所生的儿子裴光庭还成了武三思的女婿。上官仪也 好,裴行俭也罢,和武则天的恩怨都源于政治斗争,而王皇后与武则天之间的宫斗,可能触及到了心灵最深处,彼此的伤害格外强烈。


【反正武则天就是大坏蛋】
王皇后和萧淑妃不久便被处死。正史上说,武则天把这二人虐待而死。比较奇怪的是,《旧唐书》先说武则天把王、萧二人勒死(武昭仪令 人皆缢杀之),然后补充说武则天把她们砍去手足,扔进酒缸,折磨致死(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此二妪骨醉!”数日而 卒。)。

好吧,就算武则天从来都不是个好人。就算她才当上皇后就忍不住为所欲为,一心要在后宫竖立自己的凶残形象。可是我就纳闷了,武则天学谁不行,可是为啥非要 学习吕后?难道她那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昭告天下:“同志们!大家看好了啊,我武则天就是吕后第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不过,武则天才用高音喇叭嚷嚷完她要当吕后,马上就变得胆小如鼠了。史官们指出,武则天非常害怕死后的萧淑妃。武则天对唐高宗说:“老公,带我去洛阳8, 长安这里有好多猫猫,我好怕怕哦。”高宗呢,反正是非不分,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带着他这个残忍无行的老婆,一趟一趟去洛阳躲猫猫。

所有跟帖: 

关于武则天谋杀亲手女儿的指控,我另写过一篇文章讨论。其实除了说她杀女,还有一条是说她虐杀王、萧, -枫昀- 给 枫昀 发送悄悄话 枫昀 的博客首页 (506 bytes) () 06/12/2015 postreply 15:22: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