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今生今世》之片言碎语

来源: 如斯 2013-11-02 14:15:1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17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如斯 ] 在 2013-11-03 04:11:5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海峡两岸出版胡兰成的书,都狠狠地删。大陆删他骂共产党的话,对岸删他骂国民党的话。弄得他的《今生今世》跟《金瓶梅》似的,有全本和洁本。《今生今世》原本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写了情感经历,也写了官场恩怨,还写了逃亡道路。删去他政治举动的章节这本书就成了一个单纯的情感自传,变得和《金瓶梅》真有几分相像,都写风流,写了许多女子。

胡兰成的文字本领令人折服,一词“岁月静好”被写者借用无数,足见喜爱他的文笔的人不在少数。他的文字节奏非常好,读他的文章能够感受到汉文字自身的美。文章之外,人不如其文。

(一)

  洁本的《今生今世》几乎全书在讲风流故事,但还有相当的篇幅写乡土。他写浙江嵊州胡村,如同沈从文在《边城》里写湘西的凤凰,朱西宁在《华太平家传》里写山东的尚佐,写尽乡村悠远的美。三位作者都写乡村里绵长安稳的岁月和淳朴单纯的人情,生活的艰难寒苦在带唯美倾向的笔调里转成人和自然的和谐,自盘古开天地就有的礼俗。

  《今生今世》的第一章名《韶华胜极》,他将浙江乡下的风光写到极致。他笔下的胡村如武陵人入的桃花源,村里的人家是桃花源里的仙人,应他自己的那一句岁月静好。 

他写村里的热闹,乡间的简静。春分养蚕,清明上坟,谷雨采茶,端午节说白蛇传。他将胡村的四季风情顺着节气写,一路写到过年。他写他贫俭的家,写他文理清顺、半做生意半务农的父亲,写他的几个哥哥,写家里的吃食。他写胡村的桑茶田畴,他捉的纺织娘,他钓的鱼。他给人家当养子,进学堂读书。他出外上学,一个乡下少年看见繁华的绍兴城和“杨柳才是真杨柳”的杭州。他写自己的旧式婚姻,怎么相亲、如何行聘,写了婚礼从花轿迎亲到新娘做羹汤的整个过程。他和沈从文的风格不尽相同,不完全是白描,不单纯的乡土。他写着写着就告诉你诗书易春秋里怎么说,引给你唐诗里的句子、戏剧的唱词。古籍里记载的文明散落在民间,耕田樵采之辈是谦谦礼仪人,乡村的景致有古诗词里的远意。

 他写乡村青年男女自然含蓄的爱意,写得和《边城》媲美,又多一些书生气。

夫妻恩爱当時是不觉的,惟觉是兩人,蕊生与玉凤。玉凤在溪边洗衣,捣衣的棒槌漂走了,我赤腳下水去捞住給她,就站在齐膝的淺水里帮她把洗的衣裳絞干,水滴溅湿了踏陟石上静静的日光。周围山色竹影,因有这溪水都变得是活的,桥头人家已起炊烟,兩人所在之处只是这样的沙净魚嬉,人世便好比秦始皇帝的峄山刻石,“因明白矣”

 凭此,他的《韶华胜极》亦可以如《边城》一样隽永流传。

 

(二)

 他的文章写得这样好,有读者不忍心他是个汉奸,想替他洗干净些。他在汪政府内受排挤之后,应日本军方请去武汉接办《大楚报》并筹创一间军事政治学校。“异国存知己,身边动刀兵,故主恩意断,江河日月新。”他为日军效力,能不算汉奸?只有替他遗憾。胡兰成自己说,“汉奸原亦应当办。但是有人可以如中华民国自身,經过沦陷与收复,其实並不失节。”是否他将自己归作此类,一个不失节的汉奸?

他能逃脱,直接缘由他和日军有深入的关系。他化装成伤兵乘日军伤兵船逃出武汉躲进南京的日本陆军医院,再改扮日军少佐由宪兵陪同离开南京前往上海藏匿一日本人家中。这家日本人曾移开衣柜教他入壁穴躲进顶阁以避开查户口。他自武汉至上海的一段,惊险如电影情节。日本人邀他混入日军撤离的队伍前往日本,但他决意避入中国的乡间。他并非眷恋故土,而是自信还有再出山的机会。他除了自己别无眷恋,才有一段又一段的风流。

 日本人两次救他命,所以他说“我对日本,总是共患难之情,在温州街上看見日本軍遗下的菊紋铜瓶,我想要买过。”后来他在海船上听见日本广播时“悲喜交加”。这些都是非常个人的体验,写出来,是他坦诚的一面。

 有人写采访胡兰成儿子的文章,持一情绪颇冲动的历史观,将汪精卫议和的行为说成“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以身饲虎以救万民”。这样的话可是连胡兰成自己都不好意思讲的。他至少还说,“我应当是个善恶待人评论的人”。当然,此乃题外话。

  在日本人眼里,他是个投降者。《闲愁记》一篇里“尾崎有感于日本军在菲律宾殺降之事,他悲痛的、大声的、重复的說道、‘若是誰要杀害胡兰成,我必与之同死!’”胡兰成的儿子谈他父亲不卑不亢,说日本人对胡分外敬重。那个动辄就玉碎的民族对降者会有何样的敬重?颇耐人寻味。当然,此还是题外话。


(三)

  很多人缘由张爱玲而读胡兰成, 我也未尝不是。但我不是为看胡兰成怎样写张爱玲。

 我不是“张迷”。张的文章我推崇两篇,《金锁记》和《爱》。我有时甚至还偏爱《爱》一些。篇幅极短的《爱》是张爱玲作品里的另类。在《爱》里张爱玲少有地用故事呈现了诗词的意境,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她还少有地带着感慨写故事,写出淡淡的惆怅。

 她写道,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肯如此温婉同情地写缘分,在她的作品里好像仅此一篇。

  我从前总纳闷她文风的突然变化,看过《今生今世》方明白故事是胡兰成讲的,风格也受胡的感染。

  他们两个人可谓相互借鉴,相互影响,至于谁模仿谁,不必分明。胡在《有凤来仪》一篇里写他唯一按古礼聘娶的玉凤,“千万年里千万人之中,只有这个少年便是他,只有这个女子便是她,竟是不可以选择的,所以夫妻是姻缘。”简直是件拓片。

 这样相似的句式不止一处。在《民国女子》里胡兰成引用张写的“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在另一章《永嘉佳日》里他自己又来一句“汉唐文明皆是今天”。

 
(四)

胡兰成在书里陈述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人,给后人提供了解他的切入点。

我是生平不拜人为师,要我点香亦只点三炷半香。一炷香想念爱玲,是她开了我的聪明。一炷香感激刘先生,是他叫我重新做小学生。一炷香感激孙中山,是他使我有民国世界的大志。半炷香谢池田笃纪,最早是他使我看见汉唐文明皆是今天。

前两个人影响他的文字,后两个人影响他的从政路途。
他把张爱玲排在第一位,尊作启蒙人,“没有爱玲亦没有我后来写的《山河岁月》”。温州宿儒刘先生促使他在主笔的风光之后重新悉心研究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他的文字风格的形成,是他下了苦功的。池田翻译他的文章还救他一命,但是究竟何谓“汉唐文明皆是今天”,池田又是怎样让他看见“汉唐文明皆是今天”的?他语焉不详,我也就没读懂。


他说张爱玲有兵气, 他自己也是个有兵气的人。他要当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官。他“喜爱官人的贵气”,才不甘做一个文人。他到处寻施展的平台,不论平台搭在何处。当红军,他都想过。汪精卫发表艳电,他一个人乘缆车到香港的太平山顶上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思想。他没有讲想些什么,想的结果是他下山加入汪精卫政府。孙中山一介布衣成就民国世界,他为了自己的大志丢弃了道德底线。

(五)
“张迷”看《今生今世》,看见负心,恨不能手指点着胡兰成的鼻子尖替张爱玲打抱不平。“胡派”从书里瞧出生活的张爱玲和文章的张爱玲有偏差。我以为婚姻的事如春鸭试水,冷暖自知。《民国女子》一章我翻翻就过去了,我不研究张爱玲。

《今生今世》写了众多女子,个个鲜明,神形皆备。他写自己的母亲,“安详如画中人,但她对丈夫儿子与家务一样有现世的火杂杂。”他写庶母,“身世赛过一部宝卷”,“好胜逞强,《红楼梦》里凤姐似的人物。”,一生的怨,“待人辣手辣脚”。近来有文章说张爱玲的《金锁记》写的是胡兰成庶母的故事,但我从前亦读过评论讲《金锁记》取材于张自己的亲戚。此例案待张迷们考证。

 乡下的玉凤和助产护士小周写得最为出色。他写玉凤,写夫妻情意。他写小周,写两情相悦。

 缘分带给他的玉凤总担心断文识字的丈夫会不要自己。她“低心伏小,种种委屈都甘愿”,在粗茶淡饭里有情有义。玉凤替他持一个贫寒的家,他心里亦明白玉凤是自己可信可靠的家人。乡村里的夫妻之亲不是言说的。胡兰成出门在外,玉凤在胡村。“她入厨下烧茶煮饭,在堂前檐头做针线,到桥下到井头洗衣汲水,心里只記着我……水远山长愁煞人……人世就有这样的水远山长,而玉凤亦是这样的愁。”多少乡下女子都是这样的命,只有玉凤的被写成唐诗山水写意。

 护士小周,“神清氣爽,文定吉……若生天上,生于诸佛之所,若生人世,生于自在妙乐之处。”他遇小周,遇见少女纯情。他和小周在炮火声中互通姓名,在医院后门口的江边沙滩上散步,渐渐地如胶似漆。大江日夜流的景致里他感叹“人世如高山流水,我真庆幸能与小周为知音。”一同去乘船,“风吹衣裳,江流无尽,她只是唱歌,唱了一只又一只,无止无尽,今生今世呵,端的此时心意难说。”他对张爱玲说“恐怕我们夫妻真的要‘大难来时各自飞’了。”他却对小周说,“我们为欢方未央,亦且留到将来,我们还有长长的日子。”

 斯家的伯母,“声音象春风牡丹”,待人接物总留有余地。他避难于斯家,斯伯母让他放心地住,“连不盘问,亦不寒暄”,更不评论他的行径,“如天如地,如桃李不言”。斯伯母守旧式的礼节人情,答谢他先前厚待她亡儿的一段,他才得以有活路。那样的人情现时无处容身,难觅难寻,有点让人感慨。

 斯家守寡的姨奶奶范秀美“安详有胆识”。秀美挣志气做人,私下“多少热泪如泻”,却做出了“得人敬重,到处有人缘”。她十八里相送胡兰成去避风声,金华道上送成夫妻。但她到底是有经历的,懂得缘分的深浅长短。她惟求一段实在的心意,名份的事早已经参透,送上门也不要,弄得胡兰成讪讪的。西湖上别过,从此两相忘。本是妾身,却自有洒脱。

 他写张爱玲,写的平平,除却一句“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欲写灵魂伴侣,却写出城乡差别。笔墨花费不吝,适宜用来作史料。

 
(六)

 我读书纯粹是消遣,我饶有兴致看他的为人处世,还看一个汉奸怎么自圆其说。

 十分好看的是抗战胜利之际的一节。

 “于是来了决定的一天,八月十五,日本天皇广播降伏诏书。是向午时分,我在江汉路街上人丛中听见,出了一身大汗。”

 这是他最真实的一句。胜利的一天终于到来,人丛中的某一个却一身冷汗。可见他明了自己的行径,并非象他说的“政治的事亦像桃花运的糊涂”。

 他自街上走进报馆,看过投降的电讯,听到蒋介石一切宽大为怀的广播,随即去看望日军报道班一个病后有气无力的上尉。“壁上挂着一幅太平洋的地图,他无意中抬头瞧着,那缓慢的眼光随又移开,心里似明似暗。”

 这也真实,和这个上尉相对而坐的他自己,状态也可想而知。

 他先计划成立军政府,真还弄了个拥兵数万。但是就像他说抗战胜利是天意,老天让他此时生病,计划快快地泡了汤,武汉只独立了十三天。他败了之后心生怯意,向重庆表示“希望国民政府回來以不杀为祥”。重庆给他聘任状,华中李先念部亦有人要他投过去,但他先验地看出先用后杀的结局,认定了走为上计。他将惩治汉奸说成“士固有不可得而臣,不可得而辱,不可得而殺者。”他自认是高士。

 待他稳住心神,他的文章就变得真正有趣。

 他预备逃掉,他要改名换姓,但是他会“志气如平时”,那可是个汉奸的志气哎。他有江浙人的心事玲珑,断定重庆不会“眼明手快”,窃信自己跑得脱的。

 他先焚稿。一个汉奸在销毁证据,却“如聊斋里凤仙焚履”,成为还才情文章于天。

 接着他最后一次议集报馆全体职工,“诸人见我端坐饮酒如平时,他们遂亦不起复杂的感情”。他在众人面前表现的处变不惊。大概惊慌一类的词画面感不好,也不够含蓄,他用复杂替代。的确复杂一词意思更深些。

 他引用一支儿歌, “。。。新官上任,旧官请出。”紧接着说,“重庆的人要来了,我要让位,亦不过是如此。”事情就这样变成官位之争,儿歌里都有,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事。

 他用少年时的诗自比做搏击长空的雄鹰,“一击不中,即当远扬”。逃遁如鹰之远扬。“我连对自己此去千辛万苦,亦只平然。”他还任劳任怨呢。

 “我好比兵败垓下,但我自然不会像项王的悲歌慷慨,却与训德一似平日。”轻巧一比他就把项王比下去了。他镇静自持,他也有虞姬。汉阳医院的见习护士小周充作了他的虞姬,由他细细写一出英雄美人的生死别离,写得点滴在心头。但我懒得抄了。

 “渡汉水时,我把随身的一只手枪沉于中流。人影在水,白日照汉阳城。。。使人缅想《诗经》里文王软化南国当年,且喜今天皆这样的现前,无有沧桑,亦无生死离别。”

 老天,他还带了枪,他的枪一准是预备了对付锄奸队的。“人影在水,白日照汉阳城”,弃枪一幕当真描述得好,原是不堪的场景,给他写得如五言律诗。而且此刻他居然还有闲心怀古。只是我没弄懂为何他偏偏想到周文王教化蛮夷。难道是他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理解?

 最后他借梁祝《十八里相送》的唱词说自己的逃亡,“雄雁一翅飞千里,雌雁难过万重山。”医院里哭在床上的小护士此时又化作唱词里陪衬的雌雁,这个汉奸蓝天翱翔去了。

 从此他孤身踏上天涯亡命的路。

 

(七)

 我们读抗战的历史,熟悉共产党的观点,知道国民党的说法。《今生今世》难得地让我们有机会从汪伪政府的立场看当时的局面,恭听汪伪的人辩解汪氏附逆,了解那个政府的一些内幕。纵使是一个汉奸的见地,也不妨平心静气地读一读。

 胡兰成说汪政府里只有他和汪精卫夫妇至今不认错、且终不悔恨的。他在《今生今世》的开篇里说,“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这故乡是胡村,亦是家国, 那岁月是日子,亦是情感。

 我读的是洁本,以后有机会弄个全本来看,能有更客观全面的理解。

 

 

 

所有跟帖: 

心气静好宜读书。。。 -FarewellDonkey18- 给 FarewellDonkey18 发送悄悄话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4/2013 postreply 08:08:5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