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杂谈】5. 五四的困惑(图)

来源: 228 2013-07-31 02:03:1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682 bytes)

【东西文化杂谈】5. 五四的困惑(图)


 

2013-07-30 作者:楚一丁   


以五四运动为主题的浮雕。

 

【新三才首发】之所以想到写五四,是因为记起了当年刚到美国时就认识的一位 老朋友。这位仁兄大概是文革结束后第一批到美国的留学生,八十年代初就到了美国。有一次,我和他开玩笑,说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虽然被人称为香蕉(外黄内白之意),但这些人实在是老土得可爱:喜庆丧事所用的程序都老掉了牙,老到连我们中国来的人都不知道是哪个朝代 留下来的。没想到我的这位朋友却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其实,与这些ABC比起来,我们这些大陆来的人才是真正的香蕉。他解释说:我们这些文革长大或出生的 人,满脑子都是政治课上学到的那个由俄国的一声炮响送来的德国人发明的主义。谈到孔子出口就是孔老二,没有半分的尊敬。看上去是黄皮肤,内里装的却是德国 的思想俄国的主义,不是香蕉又是什么?

 

五四运动过去近百年了。近一百年来,有一个问题中国人一直都没有好好地回答过:为什么五四运动要砸烂孔家店?或者说:为什么反帝反封建就一定要砸烂孔家店?

 


文革中“批林批孔”运动宣传画。

 

试想:西方文化的主流是基督文化。在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以前,西方人也在 封建专制下生活了几千年。那么为什么西方人反专制的时候没去砸烂基督教堂,而中国人反专制的时候就要砸烂孔家店呢?为什么印度人反抗大英帝国的时候没有砸 烂印度寺庙,中国人反抗西方列强的时候就要捣毁自己的文化呢?印度、日本、南韩和台湾在保持了自己文化的同时,都与现代民主成功接轨。中国大陆砸烂了孔家 店,我们又得到了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似乎对五四这个中国上世纪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越来越感到困惑了。

 

且不说在台湾,有关五四运动的争议从未间断,一直就是个不能盖棺定论的话 题。就说大陆吧:砸孔家店砸了近一个世纪,现而今曲阜每天单日的祭孔大典都要比帝王时代任何一年的还多;教育部把孔子学院办遍了全世界。应该说:孔家店是 越砸越兴旺了。当年的鲁迅们如果地下有知,能不困惑吗?

 


曲阜的祭孔大典。

 

那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 还是去更深层次地搞清楚东西文化与古今文化的一些基本点。

 

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五个英文词汇的一句话:“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翻译成中文就是:天赋人权平等。这里讲的人,代表的是人道;这里讲的天(all men are created, 即人是神造的),代表的是信仰。这句话的前四个字(词)“天赋人权”包涵了两成意思:信仰+人道---翻译成中国话的意思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东西方传统 的精华,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处。而区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仅仅在第五个字(词):equal(平权)。一字(词)之差,让美国成为自由世界的领 袖,也让美国文化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独领风骚。这里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equal”的翻译是个法学概念,是equal rights (平权, 即平等的公民权利)的意思。

五四运动想要宣扬的是两个东西:德先生(Democracy, 即民主)、赛先生(Science,即科学)。

 


五四时期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新青年》杂志。

 

所谓德先生,其核心就是美国的建国之父们宣扬的平权。问题是,鲁迅们与杰佛 逊们请德先生的方法太不一样:鲁迅们为了要请德先生不惜砸烂五千年天人合一的文化传承;而杰佛逊们请德先生的方法则是做了个简简单单的加法,在原始的“信 仰+人道”的传统公式上再加一条,变成 了“信仰+人道+平权(Faith + Humanity + Equal Rights)” 的现代公式。环顾周遭,深受儒学影响的日本、南韩、台湾都更喜欢这个简单的方法,只不过把杰佛逊们的公式改了改,变成了更符合亚洲人文环境的“天人合一  + 平权”,其实质并无不同,印度的情况也很类似。

 

至于讲到科学,中华文化中自古就有,满清的洋务运动更是引进了现代科学。且不说现而今的西方社会许多的高科技人士为了健康求助中医、气功、瑜伽和禅修,即使是在当年五四的前后,类似于所谓中医西医的冲突也只是个竞争与普及的关系,大可不必为了赛先生而砸烂传统。

 


美国宪法中关于人生而平等的论述。

 

另外,杰佛逊们发明的平权,既不是众生皆可成佛的宗教意义的平等,也不是按 需分配的乌托邦式的平等。而是由一人一票政治权利的平等所保障的个人利益上的机会均等。这里所说的机会均等,是公共政策上的机会均等,不是个人财富上的均 贫富。您的房子存款事业属于私有财产,您给谁或由谁继承,是您自己的事。但官员们在制定政策时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不是自己的钱,所以他们定的政策就必须给 所有的纳税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在执行政策时要受到监督,不许走后门。

 

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所有这些方面当年的鲁迅们都还来不及仔细研究,就认 为只要砸烂了孔家店就能请来德先生。问题是:砸烂孔家店的口号本身就侵犯了他人的思想自由,而德先生最喜欢的就是思想自由-----因为思想自由是其他一 切自由的出发点,信仰的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石。用砸烂思想自由的方式为德先生开路,德先生能来吗?事实上,从五四到七十年代的批孔,我们自己砸烂了孔 家店,但孔家店的文化在德先生居住的西方华人社会还好好地保留着。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的西方学者还都抱着高山仰止的崇敬在研究着东方的孔学。

 


联合国的人权宣言。

 

中西文化接轨的另一个成例是一九四八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该宣言阐述 了四大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追求幸福的自由、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前两项是人基本的需要和人身安全,而后两项则是人与动物最基本的区别。《世界人权宣 言》让世界人权史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张彭春。正是这位当时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副主席,把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爱”翻译成 “conscience(良心)”写进了这部宣言的第一条。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似乎用不着为了请德先生而砸烂孔家店,我们也许还有更好的选择。

 


第一条



  •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必须说明一点:五四的发生和发展是那一代中国人集体做的 决定,我们不应该把责任全都推在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身上。这里用鲁迅的名字,也只是为了行文方便。先辈们的历史局限决定了他们的选择,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 不对五四做客观的评价和总结。逝者已去,但活着的人还要为后代开创未来。

 

即使不为自己,我们也应该为子孙把围绕着五四的困惑弄个清清楚楚、水落石出。

 

(新三才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石振麟)

最后更新: 周三, 2013年 07月 31日 01:01

  http://www.newsancai.com/gb/traditional/136-culture/53781-5-.html

所有跟帖: 

唉,你觉得儒道释跟现代生活有啥关系? -慕容西瓜- 给 慕容西瓜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31/2013 postreply 06:45:25

当时国家那怂样,没猛药就死了。 -慕容西瓜- 给 慕容西瓜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31/2013 postreply 06:48:4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