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杂谈】2.美国人为什么喜欢花木兰(图)

来源: 228 2013-07-13 23:30:2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188 bytes)

【东西文化杂谈】2.美国人为什么喜欢花木兰(图)

 
2013-07-13 作者:楚一丁   

 

【新三才首发】花木兰在美国是一个妇幼皆知的人物, 她知名的程度绝对不下于她在中国。究其原因虽然离不开好莱坞卡通大片“木兰”的影响,但若论起为什么在成千上万的中国历史故事中,好莱坞的大导和制片们何 以独独对花木兰情有独钟,就离不开更深层次的文化探讨,而不能简简单单地从商业角度去解释。


美国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文化基础之上的,博爱是基督文化给美国社会带来的主要价值,耶稣基督更是为爱而舍己最高的博爱榜样。初来咋到美国的中国人稍稍花点儿 心思观察观察美国社会就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中国,寺院和道观大都建在山里,而到了美国,教堂却都建在闹市。原因为何呢?这就要牵扯到佛道两教与基督教在修炼方法上的区别:传统修佛修道求善求真的 人,先要看破红尘,方可达到舍尽的境界;基督教则是另辟蹊径,讲究为爱而舍己:当你爱他人的程度能达到 爱你的亲人的时候,你就不难为他人做出你只会为亲人而做出的舍。同是为达到一个舍的境界,道路的不一样决定了道场选择的不同:道士和尚要远离红尘,寺庙道 观当然只能建在山里。而基督徒要爱别人,教堂当然就只能建在闹市了。要是把教堂建在荒山野岭人迹不到的地方,哪来的人让你爱呢?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古来不论是求佛求道还是西方宗教,难都难在一个舍字。和尚道士出了家,了无牵挂化缘为生,舍起来还容易些。红尘中打滚的人,每天开门 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离不开少不了。给人多一点,自己就少一分。现代人还有房子孩子车子职场升迁事业打拼,样样只怕不够,谈舍?难喽。要在凡胎凡 质的凡夫俗子中找一个为爱而舍己的榜样,更是难上加难。


难吗?是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大名鼎鼎的花木兰就是一个。而且还是位东方女子,充满了神秘的异国情调---卖点超群。这就是花木兰得到好莱坞青睐的原因。


谈到花木兰,很多中国人都会说她是孝的典范。其实这是以偏概全的解释。应该说:花木兰是一个忠孝两全的典范。 这就牵扯到孔学里讲的忠该如何解释的问题。按孔老夫子在孝经里的说法,孝为德之本,忠的意思是孝天下,是把天下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去孝敬。木兰之所以被奉 为至孝,是她不但照顾父亲的生活,更为年迈的父亲完成他的心愿。我们许多人对父母的孝就止于对他们生活的照顾,但对老人更多的心愿和要求,则往往有些不耐 烦。这就是孔老夫子在论语里谈到的色难:不耐烦,把难看的脸色给老人看。花木兰没象一般的寻常女子一样去责怪父亲老胳膊老腿还自不量力,这就是她作为女中 豪杰的不同之处。木兰深谙中华文化中忠之一字的涵义,所以她不但能理解父亲的情怀,而且要代父从军,替父亲完成为国尽忠的心愿。这就不但是至孝,而且至 忠,是忠孝两全。而且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去看这个忠:将天下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去孝敬,这不就是博爱ˎ 这不就是大爱吗?


明白了忠孝与博爱的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就不难理解美国人喜爱花木兰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但美国人喜欢木兰的原因却远远不仅于此,还有更精彩的。


美国文化还有两个重要的部分:一个是强烈的家庭观念;另一个则是美国文化的招牌:自由。美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与博爱一样,同源于基督文化。而自由与平权, 则是由美国的国父们如杰佛逊ˎ 华盛顿ˎ 潘恩等所奠定,由后来的杰出领袖如林肯等所巩固和发展。从一七七三年波士顿茶党运动打出:“不从民意,就别收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口号是开始,美国文化就一直崇尚“小政府,大社会”。原因很简单:政府越大,法规越多,个人的自由就越少。那么如果我 们从崇尚家庭和自由这两个角度去看木兰的故事,我们又会看到什么呢?


木兰驰骋疆场十二年,战争结束时,皇恩加封高官厚禄,不料木兰却不为所动。报效国家之后,木兰的唯一心愿是回家侍奉年迈的老父。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我们仔 细地玩味一下,木兰价值观中不同价值的孰轻孰重是怎样摆放的呢?忠(不是忠于政府,而是孝待天下人),摆在了第一位;家庭,摆在了第二位;而最不重要的摆 在第三位的是什么?是皇帝ˎ 朝廷ˎ 政府。用美国人的眼光去看:博爱第一;家庭第二;政府嘛,一个不得不要的东西,越小越好。中西文化殊途同归了。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在文章的最后,因为谈的是花木兰,所以就得加一句:花木兰穆桂英杨 家将这些人物,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形象与其在历史上的原型有诸多差距。这也是这些人物被后世诸多争议的地方。但对后世文化和历史产生更大影响的,是其文化意 义而非其历史原型。所以我们着重讨论的,是文化意义上的花木兰,而不是在考证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没发生过什么。不论后世传唱的花木兰与历史上真实的花木兰 区别有多大,木兰对后世的历史影响都是无法否认的。

 

【新三才首发 转载请注明新三才】

最后更新: 周六, 2013年 07月 13日 17:15
  http://www.newsancai.com/gb/traditional/137-prosperity/53164-2013-07-10-00-17-02.html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