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人”记-兼看19世纪欧洲人道主义的觉醒 (二)

4. “怪物展”上的“明星”
 
在杂技团的“表演”工作相对于劳工所的来说轻松多了。所有约瑟夫需要做的,就是当剧团主人把遮蔽他的布帘拉开时,听从主人的口令,或站起来,或转过去,等等。心理上,约瑟夫似乎接受了自己的“怪异”,默默承受着一个正常人难以忍受的耻辱。“大象人”的别名,就是在这个时候才为人所知的。山姆·托尔在广告牌上写着“半人半象”的广告词,每天吸引了大量的好奇观众。
 
在托尔的表演团工作了几个月之后,托尔把约瑟夫推荐给伦敦的一个叫汤姆·诺曼(Tom Norman)的演艺团主人。虽然诺曼在见到约瑟夫之后有些担心演出的效果,但过最后诺曼还是接受了约瑟夫。他在剧团门前放上了巨大的广告牌,还印制了一个介绍“大象人”的小手册,其中是约瑟夫亲自写的简短的自传。这个小小的自传,不光给约瑟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成了后来研究“大象人”早年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在这期间,伦敦医院的弗里特里克·特里弗医生发现了他,并让他在医院接受了检查。而根据诺曼的介绍,特利弗医生本来还要继续让约瑟夫去医院,但约瑟夫自己拒绝了,因为他感到在医院自己就像一个“牲口市场的畜牲一样被剥得精光。”
 
虽然在特里弗医生后来的传记中,诺曼对约瑟夫的态度似乎和对动物一样的粗暴,但诺曼自己却声称他对雇员非常人道,从不虐待他们,在报酬上更是公平。无论如何,约瑟夫在诺曼的表演团的“演出”似乎是成功的,他不但总算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并在大约两年的时间内积累了可观的50英镑的存款(相当于今天4000英镑,可供他至少一年的生活)。
 
然而两年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道主义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把这些生理不健全的人拿出来展示是极度不道德的行为,渐渐地,社会管理机构开始作手杜绝这样这种“怪物展”。所以,就在约瑟夫刚刚能够自食其力地生活不久之后,警察强行地关闭了诺曼在白教堂街的演艺团。这个看似非常人道的行为,客观上却导致了约瑟夫的生存再次受到严重威胁。诺曼自己的生意被封,不得不另谋生路,自然无法顾及约瑟夫。约瑟夫于是再向家乡的山姆·托尔求救。托尔把约瑟夫接回到莱斯特城后,安排他在一个叫山姆·洛普尔(Sam Roper)的巡回演出团中。于是约瑟夫跟随演艺团在英国四处游走。然而英国其他地方似乎和伦敦一样,这样的表演虽然一开始很吸引人,但不久就总是遭到警察的干预。山姆·洛普尔也越来越感到约瑟夫的出现会导致更多的非议,影响自己的其他种类的表演项目,就让约瑟夫跟随一个去欧洲大陆的巡回演出团,寄希望于欧洲大陆在这个问题上的松弛。
 
约瑟夫在欧洲的遭遇没有太多的第一手记录,但可以肯定的是,巡回演出基本上是和在英国一样不成功的。在那里约瑟夫不但不能增添自己的积蓄,估计每天的温饱都难以应付。更悲哀的是,这个巡回团的经理大概觉得约瑟夫是个包袱,先偷走了约瑟夫的积蓄,然后遗弃了他。于是某一天早晨约瑟夫一觉醒来,发现不但自己赖以生存的演出团销声匿迹了,自己的辛苦积蓄的50英镑也不翼而飞。
 
独自身在异乡,毫无分文,这样的处境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艰难的,而对约瑟夫来说,这无疑就是弥天大祸。绝望中的约瑟夫最后去当铺当掉了一些衣物,换得了返回英国的路费。我们可以想象约瑟夫在路上的艰辛-先乘船度过英吉利海峡,再转火车去伦敦,一路上不但遭受人的惊恐的眼神或围观,还几度遭到拒绝上车和上船。笔者无法想象他是怎样过来的,总之,这个矮小而奇丑的造物最后总算“平安”地到达了伦敦利物浦车站。
 
回到祖国有怎样呢?这个人间“怪物”真的有所谓的“祖国”吗?约瑟夫虽然在伦敦生活过几年,但他的生活不过是在表演团的封闭的环境中,眼下的伦敦,对他来说和异乡没有两样。惊叫逃走的人和围观的人群让他只想找个见不到人的地方躲藏起来,然而他又偏偏无处藏身。饥饿和劳累,使他有一,两次不得不试图向路人求助,但他的畸形,他的含糊不清的言语,把任何一个面对他的求救之手的人都吓得魂飞魄散,如躲避魔鬼似地飞离他的视域。
 
我们不难想象,即使一只失落街头的猫狗在这种情况下都能得到人的恻隐之心,然而这个有着人的一切智能的约瑟夫,却只能在同类中得到畜牲不如的待遇。终于,越来越多的围观者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好心的警察把约瑟夫从拥挤的人群中拉出来,带到了利物浦警察局。此时,警察局的门口和窗前都仍然挤满了围观的人,警察局不得不动用多个人手,把欲挤进大门的人潮推到门外。之后,警察们把浑身散发着臭味的约瑟夫安排在一个等候室,然后一边打量着这个卷曲在地上的形状模糊不清的“东西”,一边商量着该如何处理之。这时,又累又饿的约瑟夫用自己那双正常一点的左手,战战兢兢地从破烂的衣衫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名片递给警察,名片上依稀模糊地显示着几个字:“弗里德里希·特里弗,伦敦医院”。
 
(待续)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大象人”记-兼看19世纪欧洲人道主义的觉醒 (一)
  • “大象人”记-兼看19世纪欧洲人道主义的觉醒 (二)
  • 让“面子”见鬼去吧!
  • 美国逸事:在萨凡纳的日子
  • 海伦·凯勒和安·沙利文 - 永不退色的传奇
  • 所有跟帖: 

    ★ 眼前浮现出曾在中学时代读过的《笑面人》 - 维克多·雨果 (可在线阅读) -star-sun- 给 star-sun 发送悄悄话 star-sun 的博客首页 (5709 bytes) () 04/10/2013 postreply 17:22:24

    笑面人也是感天动地的。我也是中学时读的。 -云易- 给 云易 发送悄悄话 云易 的博客首页 (6 bytes) () 04/10/2013 postreply 18:37:11

    o(∩_∩)o... -star-sun- 给 star-sun 发送悄悄话 star-sun 的博客首页 (6 bytes) () 04/10/2013 postreply 19:40: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