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十二载留念】:白梅五瓣之五* 水淡 * Freshwater Seaside《淡水海边》

本帖于 2013-01-17 10:05:5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玉垒关 编辑

本系列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

2012年12月底的一天下午,在美国西海岸西雅图的海边,白梅终于一偿夙愿----那就是航拍一系列太平洋东海边的景色,精选其中的三十六张赠与一位远在太平洋西海边的网友弟弟,作为白梅送给他的本命年生日礼物。那一天,她所乘别人的海上起、降的轻型小飞机先是由陆入海,然后象快艇一般乘风破浪急速前行,直至风驰电掣之时飞机一抬头便冲天高飞了,白梅于是立即忙碌起来寻找自己的所需。。。她此行的目的并不仅奔海边优美的风景,她更期望拍出一幅心中惦记多年的画面:

酒醉半酣观海潮,夕照帆影随波摇。

这是十年以前这位网友弟弟在某坛上随意胡掐的两句歪诗,但感觉自然天成,且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多少有几丝儿曹操《观沧海》的豪放、乐观神采。虽然他后来改为“日照”,白梅仍是心仪最初的意象“夕照”,并希望把它“落地成形”停留永远,以此尽朋友之谊。尽管因为西雅图历来的孬天气、冬季日落过早等等原因,最终的一些图片虽然捕捉到了海潮、波浪、船帆、夕阳以及画面轻微歪斜权当酒劲醉意,但总体效果还是差强人意,不过也正应了白梅在梅瓣之一的《天苍》所言,虽不完美,但为朋友尽心尽力了,白梅无怨无悔。

提及朋友,白梅出国之前真是好友不少。有的开怀大度,比如白梅在加拿大北疆旅游时买的印地安特产兽皮挂饰送给她新生的宝贝,可广州阴湿的“回南天”竟令婴儿房里的挂饰背后长满霉斑,人家也没怪罪。有的对白梅关怀备至,记得N久前的一神奇夏夜,她正人在囧途于加拿大腹地公路上的灰狗里,那时夜空正闪烁变幻着绿莹莹的束束北极光,激动不已的她忽然接到一国内朋友的问候电话,午餐完毕的他正在走廊抽烟,惦记起远方白梅的夜行旅途安危。。。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朋友都时时让白梅感到心中温暖和人生美好。出国之后,白梅也同样幸运地拥有不少朋友。在她刚刚过去的这十二年里,最后四年几乎是风调雨顺、按部就班的;中间四年勉强算喜出望外吧(其实望不高喜不大);最初的出国四年,才是真正的沧海桑田,堪称老天对她的严酷试炼。从2001年年中出国一下跌入深渊到2004年10月触底反弹,然后在2005渐渐步出低谷。正是在这刻骨铭心的四年里,她悲欣交集地切身体验并完成了从苦难沧海到平坦桑田的巨变!所以这一段时间的朋友对她而言犹如雪中送碳,弥足珍贵。其中,有的朋友如强劲疾风,风动云散,万物万象清晰如洗,让白梅不再迷惑何去何从(白梅五瓣之四《山高》);有的朋友,如淡淡水流,无味至极却敛藏着隽永温馨、真诚友善,不经意地涤去白梅诸多烦恼,静静地陪伴她度过了那峥嵘密稠的岁月。《出国十二载留念》中的梅瓣之五《水淡》写的就是一位白梅很感激的朋友H,一位网上“认识”十一年却素昧谋面,也一直未曾闻声的网友弟弟。写起他来,虽然也会联想到自己挫折与追求,痛苦和欢乐纷繁交织的那一段艰苦岁月,以及那些心酸苦涩,拼搏无门的蹉跎时光,但白梅还是不时漾起盈盈笑意。

初识H,是在海外一著名华人网站的某论坛上。那时正值白梅出国伊始,要啥没啥只好呆在家里。每一天清晨白梅都起得绝早,上网到处浏览新闻八卦解闷。如痴如醉渐入无人之境的她直到猛听得邻家学童“哐当”一声铁栅门响,之后“啪”一声球鞋甩出来,待她静心凝听到关门声、电梯声之后,一看时间准6点半。于是白梅开始准备早餐。9点左右,在那奇异的,令她心惊肉跳的收废品喇叭声中,白梅出门下楼向###地铁站走去。身边闪过一、两着花格子短袖,短裤后兜上插把黄梳子的单车骑士老伯;在地铁出口阶梯处的流动报摊买一份她喜欢的,包罗万象且后几页有一版十几位目光清亮炯炯仙逝头像的####,白梅很快就来到一座蓝绿色闪着“##”二字霓虹灯的宝殿面前报到。踩过“##”外赭红色败旧的砖石地面,一转弯就到了####,白梅几乎每天都来此购买瓜果蔬菜等生活用品。这个####不远处有一教堂,有时会有些人聚在那里唱华语老歌,记得2001年中秋佳节期间,白梅混入她们瞎唱一气邓丽君,得了个饼,喂了些鱼。那时,白梅也常去那####旁边的###图书馆清净几个小时,天热人烦,最令她神清气爽心静的书是日本小说《源氏物语》,她后来几乎所有网上笔名的意像均来自这小说。晚上的时候,白梅常看电视里#####的电影,偶尔楼下会搭起希腊国旗一般蓝白相间的大棚唱歌台,她就下楼去凑热闹。到了深夜人静,她便只剩得聆听窗外路上“刷刷”的车声、摩托声,辗转反复不能入眠。周末逢至时,白梅常坐巴士###到##的终点站去闲逛,有时也去植物园那边散步。日子就这么一天天闲散而过,白梅虽然也是心焦,但她不是不为而是不能为,实在是诸多条件限制。直到2001年年底的一天,白梅在###的#####鞋店前的石梯摔了一大跤,不仅把在###湿巴沙买的几条带鱼摔不见了,而且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于是她便多留在家里发呆养伤,一位在北京便认识的朋友电话里建议她上那个著名的华人网站散心,她其实以前来过看首页新闻,但没驻足玩过。这一次则迥然不同了,东游西逛她就到了那个论坛。

当时那坛并不热闹,好些是问什么修理下水道、旅游、申请身份等事谊,即便搜索前几年的帖子来看,亦是如此。网友也少且多低隐,就连如今###里大名鼎鼎笔扫江湖的帅哥某熊(在未名空间的另一笔名也是如雷灌耳),那时也是匿着伟岸装的如同小白兔一般,怯生生的发了一个访美学者在地下室发豆芽以节约生活费的帖子,转贴也不知道该怎么加注。在为数不多的那些ID之中,H是其中勤于灌水的一位。这一个白梅渐渐眼熟了的男ID首先是给人很幽默的感觉,如果坛上谁的贴赞美了男士的优秀品质,他便占尽他是IT从业人员在线时间长之优势,风快地凑上贴去往自己脸上招呼:“谢谢夸奖,脸红中ing”,“不好意思,会继续努力。。。”等等,令人不禁莞尔。总之,第一感觉他是满屏欢蹦的那么一个快乐人。有时候,看见他不时来往应答沉敛、温厚、心态宁静,白梅感觉他是个成熟洗炼的中年人。有时候又觉得他是个“时到时担当”那类的享乐派,比如有次白梅贴说最美好的生活就是3000/月天天上图书馆看小说,但见H紧跟上“我要求报名!有机会别忘了吱声,拉兄弟一把!”。还有一次坛上讨论1991年获茅盾文学奖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他说他无法理解没有同感,白梅于是觉得他可能只是一枚嘻哈打笑的小年轻。结果不完全出乎意料,后来有一次他在坛上与一牛哥械斗,居然天真稚气的嚷到:“我挣的也不少,小4000呢!”“你老可快40了,我才24,要比也等我40才比!”。从那时起白梅开始暗地欣赏这位少年老成的年轻人,因为她在国内接触过太多过于自负的年轻学生,知道他们轻狂浮躁到何等程度。多年之后,当白梅在网上新闻看到国内一12岁五道杠的少先队队长黄艺博开博客,题曰“为万世开太平”,她一点不惊讶。此外,白梅发现他虽然年轻贪玩,却也非常懂事为人着想,比如有一次是坛子里几位能人较劲比税单,打赌5000元,只见他急忙蹦出来宁人息事,他写到“5000元对谁都不是小数目”。这一类不煽风点火再火上浇油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绝对是难能可贵,非常令人佩服的。在那一段时间里,亲合力极强的H还常在家里呼朋唤友,然后网友们拍些美食佳肴帖出来分享乐众。曾注意过好像多为不太熟悉的北方菜,蓝色的桌面盖上报纸,上面7大腕八大盏饮料酒等等,没怎么看见粥、汤水之类南方菜肴。有一次,他还说鱼片米粉还是鸭面里那一小撮褐色的油酥葱头很好吃,这就不敢苟同了。另外,他不仅是关心各种酒吧的“小酒罐”,白梅甚至还看见过他在家自酿葡萄酒之类的帖子。从这些信息上白梅估计他是北方人士。在白梅的记忆之中,这些就是当时对他的大致印象了。

不久之后,白梅上网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因为她开始了一段较长时间英语学习。每天午出晚归,先乘地铁到#######上4小时读写课,晚上到#####上2小时听说课。晚餐正值的时候,她常去#####的熟食中心,那里总是人潮拥挤一位难求。有时大风扇呼呼对座猛吹,白梅的长发就乱作一团,还不时缠入口里,她只好一手反抓头发,一手移碗拿筷,狼狈地速战速决。晚餐之后在那附近的人力资源部前阶梯坐坐休憩一阵,然后踏着雨后落满湿叶白花的石板路踱回地铁站换车。天气凉爽的时候,她就顺着###那条高楼林立的街道,走去红顶白尖钟的老巴沙晚餐,然后沿着###河弯,过连桥到#####一大厦里上课。完课之后已为时不早,但####依旧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或等着那车顶铭牌红蓝相间,类似加拿大邮政标志的巴士###,或地铁站里乘扶梯长滚直落最底层到东西线路,上车回家。在车上,白梅常常一路小寐,直到掠近###蓝色霓光灯牌,看清黄底绿字的####,她才开始新鲜起来,快到家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又一天单调地重复着,死水无澜。只有那么一天惊险意外,正当白梅慢吞吞地走在#####中心花园靠河一带,一个打错的电话让她驻足半分钟,然后就忽听“咔嚓”一声巨响,臂粗的一截枯枝直通通从顶上的树冠栽落下来,砸在她前方2米处。

那时的白梅,英语虽刚刚上道,也平添了一丝自信一格期求,可生活如囹圄一般,道道条条,堵死不通。理想到底如何实现?事业究竟怎样开端?一切不得而知。。。起初一段时间,白梅时常天马行空地冥思苦想,坐在电视前怔怔的盯着“世界各地天气预报”,那些板块地图上闪灯密缀的重要城市,个差十别的摄氏温度,尤其是那不停旋转流动的风向白云以及令人心潮澎湃的背景音乐,让白梅深感沮丧,古诗有曰“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可自己尘云不如无处可去,尤其每天清晨在地铁里依在椅背上,仰头倒看窗外天边的浮云自由自在谡谡而过,而自己却匣于方寸不能动弹,不由得心生无限悲哀。雨过天晴的日子,白梅喜欢依靠于气垫上漂浮在#####游泳池的环游水道里,或是躺在寥寥无人的###、####的草坪里、桥边上,偶尔也去##峡谷里荡荡孤独的秋千。。沐浴着清新凉爽的风,白梅心情会轻快许多,既不能随云杳去他方,可风会自远处送来安抚,也是困境之中的一丝蔚籍。更多的时候,白梅爱乘###巴士上###的山坡或乘地铁去###海滩、###海岸,看日落观日出,也常夜游##园、###园望星赏月。远去的云、遥至的风、天涯共此的日与月,默默陪伴白梅消磨了最初许许多多的苦闷时光。渐渐的,白梅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舍远求近,开始喜欢观察周围的环境。最早转向于##路一段###楼下的含羞草分布,那些成片可爱的含羞草,越摸越令她来兴趣。但最令她感兴趣的要数###的地铁站一带。她喜欢在倾盆大雨之时在###前门的那一片玻璃天顶下,坐观天景,千万雨花溅落其上,瞬间朵朵对扩融流檐下,好能冲刷烦忧。她还喜欢每次地铁在经过###站立体枢纽之时,一些车厢节节摇甩。拉住掸蛋器形状的拉杆稳站车间,白梅很享受那么一眼看穿前面6、7节车厢,霎时它们又扭甩偏开,只能望至本厢尽头的过程,很有点暂时断愁的意思。她也惊异####站到####大厦及####那一条长长的棚廊支柱们,极似放大万倍的火柴头火柴棍,还有####的告示图片上站台与列车的缝隙似乎近旅客的肩宽。至于地铁终点站的####购物中心,白梅也兴趣不小。当她一天坐在三楼的食阁里面用完午餐发呆之时,她突然看见摊位旁一道不显眼小门开了,走出几个穿锗黄色的花短袖、鸵色短裙戴####徽章的收款员女士,她立刻意识到可以不远绕电梯,从地下层直上三楼的捷径。。。最后,白梅就自然而然的溶入了平淡的生活。她不仅可以领着要去邻国游玩的国内朋友轻易找到###背后僻静处的巴士上车地点,还大致了解###院坝里那一筐筐最新鲜好吃的榴莲、山竹的到货时间。也谙熟一些生活用品在##、##、##的价格,最后在###的##超市找到最廉。她更常柃着带盖的桶,飞叉叉地赶巴士###去BLK###湿巴沙的猪肥肠、猪耳朵和山芭鸡摊,还有兴致勃勃地“挖掘”出了#####地铁站旁一酒楼不收服务费的实惠海鲜。

正当白梅渐行渐远网落融入生活,正准备离网甚至把自己的ID都交给几个牛人去厮杀娱乐之时,她顿觉风云突变,事物新生———###有了聊天室,之后很快又有一个当地的,目前已经绝迹的##水库。百无聊赖且心底依然郁抑的白梅自然一时热衷于是。也正是在这两个新地方以及旧论坛,白梅通过聊天、跟贴等交流的方式,渐渐地了解了这位差点被她淡忘,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网友小弟H。父母是高知的他,聪明稳重、正直上进,尽早考完了托福在16岁就出国读本科,每月还能领500多元的奖学金。在论坛灌水那时他已经毕业工作,还同时在一著名的大学读Part Time的硕士。更可喜可贺的是这位福将各方面都非常顺利,生活可以说是称心如意。对于白梅这类身处逆境的苦主,他非但未有一丝骄奢狂妄之气,而是尊重体谅、善解人意。有时他真的很令白梅暗自惊诧:隔了网络,他并看不见白梅为逆境流泪,但却能感觉她对命运伤悲。白梅至今感激他曾给于她的切实鼓励、中肯批评与得体安慰,让人生低谷中的她如浴春风,心中温暖,自信增添。而且经过长期的观察,白梅发现他是一个非常诚信可靠的人,也极少背后搬弄是非、道人长短。不仅如此,有时他及一些网友还会给白梅抑郁乏味的生活带来一些乐趣。白梅记得他酷爱足球,大约是英国曼联还是利物浦的铁杆粉丝,在##水库灌水那一段,白梅经常早上4点起床看书,下午会补觉。偶尔会在那时看见网站下面的在线访客有他的名字,他说他正看球赛。后来,一帮球友在网上发贴组织去###的地铁口操场踢球,那时某熊还是无牵无挂的钻石王老五,也热情大方地邀请球友们去他的公寓里沐浴休息。白梅于是暗中决定去看一下这一伙每天在网上看见的人物,悄悄地寻欢作乐一次调剂生活的亮色。那天她乘地铁去那站,一下车便沮丧无比,那地铁朝着草场的一面竟被一些高树挡住了视线!可突然间,白梅发现这个地铁站的视野很奇特,半边被全挡而同侧的另半边确是寸树没生,豁然开阔的。于是白梅大喜过望向另一头奔了过去。。。坐在高高的地铁站凉凉的花刚石凳上,沐着爽爽的风,远远的观望了一帮男网友酣战,至于白梅有无携带望远镜,那就不提也罢。

那时段,坛子里来了一位爽快美丽的能干姐###,热心地组织网友聚会并公布了联系号码,白梅觉得虽很热闹但也遥远。不过鬼驶神差一般,她突然想给H打一电话感谢他一番。白梅打去的电话是一位礼貌男士所接,他说H下楼买啤酒去了。那是白梅给H唯一的一次电话,而且没有接到。此外,无论在论坛上还是在水库里,偶尔会有网友闪贴聚会的图片。白梅见过一眼H大致的形象,但印象并不依稀。后来一天,在那个来车双向门开,侯客隔轨面对的######地铁站,白梅一眼发现3米开外的对面站台一个挎电脑包的衬衣小伙非常近似,但到底是否,至今不得而知。

斗换星动,大千红尘也在潜移默化,而2003则是量变到质变的跃迁之年。年初不仅世界大局剧烈变幻,白梅的个小环境也在起伏跌宕。令人诚惶诚恐的萨斯病毒;电视里全副武装端着冲锋枪径直逼来的美国大兵、顶坐窗挂厢塞人满为患的印度火车、紧跟伊拉克军车那滚滚黄沙里一群群潦倒的难民;白梅先后几次极具意义的远行;频繁回国找工看房;着手继续读书以及在那“九省通衡”一般信息灵光的###的风云际会,真真是让她眼花缭乱,心力交瘁。虽然当时的她心智上已经更上一层,但周围的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一切仍然令她迷惑不解。记得十年之前的那年阳春,烦恼中的她更是写下了回国小记系列《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来抒发郁感,排遣忧烦。而最早的时候,她不过是写些《茗香茶语》这一类东抄西袭、七拼八凑的垃圾,之后也曾尝试《我看女生,十年的女生》那一类无事饱精,矫揉造作的破烂,亏得被砸个抱头鼠窜,人生之大幸。

那时的白梅虽然惘然依旧,但手里开始一点活忙作为寄托。在她刚到###的时候,一位朋友给她几次日本大使馆免费发放的电影票,后来在##路也偶遇一两次路人颁发,之后她也参加过一两次活动,结识了一、两位类似主妇的日本女士,她们介绍给她学生免费互学中、日文。这就是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开端。后些时候,白梅也找到成人中文教育类的工作。当白梅第一次拿到工钱之时,对这意味着自立,里程碑一般的重大事件简直喜不自胜!回家路上,她迫不亟待的提前下车查看,结果那站没有该行的取款机,接着上车下站又下,一见取款机前排着长龙大队,心急如焚的她又折回站内,最后还是在###地铁站如愿以偿,那月的工资几乎全部花在#####的一音像店里,留做纪念了。有道是万事开头难,之后白梅的“事业”曙光渐显,她也稍稍宽心了一点。每次到####或家教之后,走在#####浓荫密布、花香四溢,中夹水道的那条大街上,尤其是在空气清新的雨后,白梅真是心旷神怡。。。有时她在那拐弯处的麦当劳发发呆,或再走几步到什么购物中心的Pizza##坐坐。在那一段的#### 和###大厦的#####购物回家,有时走到靠近##地铁的什么楼里,地下层有个##小厨,一楼临街有佐料糊香辛辣的“##”鸡饭。这一带是白梅最心仪的地方,很类似她在丰厚内敛的广州陈家祠书院的感觉,儒雅书气,富足宁静。另外常去的一路是###附近的######大道那一带的街边楼里#####,从那里出来可走可乘到####,沿着###走到###、#####一带的##### mall,闲逛之后底层吃碗牛肉米粉,再到旁边的大超市买几条价廉物美的澳洲蜂蜜果仁棒,然后坐###回家。那时白梅活动频繁的地方还有一些,比如####码头附近的###,2003年春节开张的#####,是除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首家之外的第二家日本在国外的大型超市,为那附近的几万日侨服务,还有####的DAISO,####的无印良品,以及几家零散该国的韩国店,等等都是白梅当初为教中文自备教材之时经常逗留之地。

那时的白梅初战告捷,便跃跃欲试更进一竿。她计划加大“事业”的力度再兼职读书,势单力薄的她非常希望与人合作,她于是考虑了一圈之后邀请虽在网上认识,但了解信赖的网友弟弟H加盟,一起去欧洲做中文导游开拓旅游市场。那时的H已经逐渐褪去青涩,远比以前干练稳重,是非常理想的“人选”。虽然目前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且笑掉大牙的,但在当时是事出有因,与当时方兴未艾的“中文托福”HSK的旅游专项证书有关。他回应说他事业刚上新的台阶,当上了小领导,忙的恨不能三头六臂。自从他“当官”忙上之后,渐渐的疏远了网上的灌水大业,有点心中有数,笑隐江湖的意思了。。。印象深刻的只是曾收到他给白梅的生日祝福,称谓是:成熟了一些的某某某。白梅当时泫然泪下,洒鲜血记教训,流热泪聚能量,劫数历尽的她成熟得可谓代价惨重。。。还有偶尔也会收到他群发给大家的幽默图片、滑稽录像,给白梅辛苦繁重的生活带来好些轻松快乐。

生活总是捉摸不定的,正当白梅决意要走下去之时,因为孔子学院的发展如火如荼势不可当,白梅意识自己将无立锥之地,就赶紧丢盔弃甲转了向。中经诸多磨难终于生机再现。一切稳妥之后,白梅及早告知他自己将要离开并让他守口如瓶。好像记得他笑答:“知道知道,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后来的时候,当白梅在###地铁站地下拥挤的####购物,在楼上购物中心的影院看电影,尤其是坐地铁到##图书馆的时候,她曾多次想起这位可爱可敬的网友弟弟似乎就住这一地带,离开之前最后一次地铁途径,凝望窗外一闪而过的幢幢高楼,白梅心里悠然而生几丝眷念,随即便把它们与那些曾经的温暖一起默藏心底...虽然车窗玻璃里映出的白梅貌似纹丝不动,意念中的她实则百感交集,仰天谓叹————天地鬼神往来各仙,筵席已散,大家再见!之后的很久,白梅与他天南地北几无联系。N久前,他的一家因工作关系来美国西海岸一段时间,可造化弄人,当时的白梅不仅只是底层混混,而且还水深火热之中,根本身不由己无法前去探望,只得空留遗憾。平常的时候,忙的晕头转向的白梅偶尔还是会想起他,尤其是每年春假访校期间,白梅在美国几个城市的著名学府里“酱油”路过时都遇见###口音的一家家,父母领小孩来实地参观为将来的申请做准备。白梅曾想,即便将来他帅众而来,也还是相逢不相识。。。虽然他公务繁忙,基本在网上是深居简出,行藏不定,但有时他们也会在网上巧遇,淡淡问好,寥寥交流。他只告知白梅他在职攻读MBA,其它一切都好,不过白梅知道他的名字,从网上林肯上了解到昔日的快乐小青年,如今早已是中流砥柱,栋梁之材。他的低调,历来如此,白梅毫不奇怪;他的高就,也是理所应当,这样一位做事聪明稳重,为人真诚厚道,正直善良且积极上进的年青人若是明珠投暗、前途有限,那可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了。

2012年的十一月,当白梅决意要撰文五篇纪念自己的出国十二年岁月之时,她计划其中的两篇定写过去的朋友。今后的十二年,当然也是困难重重,不过那些难关的破法与期限都是显而易见的,虽非过高山如履平地那么容易,但勤能补拙问题不大,自古以来都是从容属于有备者。而过去的十二年,尤其是灾情重中之重,境况黑之又黑的开始三年,在白梅的一生之中应该是绝无仅有了,所以这两篇所写均为那个“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时期的患难之交。H,这个当年毫不经意的为善之人,其实未必清楚那些善举在逆境中的白梅心里是如何四两千斤起作用(更不清楚他对白梅的启迪,使她在以后也关注并力所能及帮助她生活之中处难的朋友),但据十一年来的交往白梅深知,他绝对是值得感激,难以忘怀的。尽管白梅没有绚烂多彩、摇曳生姿的妙笔,但还是要浓墨重彩大书特书这一位正人君子一次。

《赤裸裸》是一首1994年郑钧创作的摇滚歌曲,在听够了矫揉造作靡靡之音的90年代曾经火爆一时,即便今天再听起来依然别有风味,在本文的结尾附上这一首老歌既是怀旧,也是因为它曾是这位网友弟弟很喜欢的一首歌(他曾在音乐##论坛跟帖表示过)。听着这粗砾狂放的歌,时光仿佛匆匆倒流, 许许多多色香味俱的往事都争先恐后地在白梅脑海里浮现出来。。。那个16岁便负笈海外、闯荡##的###“土八路”小H,那个20多岁在论坛上意气风发、嬉笑怒骂的小H,那个在足球场上生龙活虎、狂飙突进的小H,那个多愁善感、爱写些诗不像诗词不成词大作的小H,那个在聊天室对众网友刚柔并济、插科打浑的小H,你在远方还好吗?那个地铁旁####里的麦当劳(曾几次与某熊相约见面但最终都失之交臂的地方),是不是早就消声匿迹了?当年坛上威风舵爷的金玉良言“本坛的##数量尚可,质量不行。”不知大家还记得吗?那个天晴风高、风筝豪放的足球场#####、#####的环岛小火车,好像早就没有了吧?那一本#####图书馆闲置的宝书An Antholog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 Stephen Owen,不知还有人去看吗?超市里的蓝莓、桑葚、草莓、樱桃还是卖的那么贵吗?还有美味的####糕点、####的五仁月饼,湿巴刹里花摊的茉莉花香,###里示范煎锅饺子的呛人油味,######电影院格外闷人的爆米花奶油气息,#####不时漂过的一股沤酸味道,那####的麦当劳前的几溜茂盛的米兰,那处处都有的嫩红叶树冠的树木(只有##运河旁边等几处几株是深红色的),还有座座天桥上那些紫旧色的什么花。。。当年那里的多数人都“青春”不在,情怀已更改,而它们都还依然如故吗?有空写信告诉姐姐吧。

http://www.xiami.com/widget/0_384123/singlePlayer.swf

----------------------------------------------------------

君子如水淡,在海另一边.

音乐欣赏:淡水海边

http://www.xiami.com/widget/0_392603/singlePlayer.swf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