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和蛋说起(4) ——读黑格尔的《逻辑学》 辩证法逻辑 否定之否定规律

来源: 小.刘 2012-10-22 15:48:1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537 bytes)

2否定之否定规律


黑格尔在阐述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时所说的“有、无、变”三者,“有”是指“纯有”,“无”是指“纯无”,“变”是泛指对立面相互转换的运动过程。这里,“有” 仅仅是作为“无”的对立面而出现,借以说明矛盾规律的基本特征。他为了阐述否定之否定规律,花了很大的篇幅,将“有”具体化,提出了“实有”(《逻辑学》第100页)的概念,用以描述对立面双方相互转换的的内在原因和具体过程,


黑格尔所谓的“实有”就是某物或他物,也称之为是呈现出自己具体特性的“实有物”《逻辑学》第110页)。他以野菜为例,说明了“实有物”的具体特性是“对某一事物是特有的规定”(《逻辑学》第107页)。就鸡和蛋来说,它们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鸡有鸡的规定,蛋有蛋的规定,是二者的具体特性不同。据此,黑格尔进行了理性的归纳后说,“实有是被规定了的有;它的规定性是有的规定性,即质”(《逻辑学》第107页),换言之,“实有”是带“质”的“有”,泛指 “一个具体的东西”(《逻辑学》第102页)


黑格尔认为,作为“一个具体的东西”,即某物,它在运动中的“变”也被具体化为二个否定;第一个否定是某物自身“质”的“骚动不宁” (《逻辑学》第108页),使“质,因为带着一个否定,便被当作是一般的否定(《逻辑学》第103页)。第二个否定是按照矛盾规律,“无和有都包含在实有之内(《逻辑学》第103页)”,即对立面互为对立就是二者之间的互为否定。


黑格尔对这二个“否定”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有第一个否定,即某物自身骚动不宁的一般的否定,又称为“第一次否定(《逻辑学》第111页)。另一方面有第二个否定,即某物的对立面的否定。这二个否定在运动中是相互指向的,当这种相互指向在发生交汇时,就是某物的第一个否定被第二个否定给否定了。这一过程“被规定为否定之否定(《逻辑学》第111页)”,他说‘重要的是“在这里,第一次否定,即一般的否定,当然要和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区别开(《逻辑学》第109页)”,黑格尔也把第一次否定叫做扬弃,是某物对自身的扬弃,是事物渐变的过程,第二次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某物变为他物的突变过程。


对于如何理解黑格尔如此阐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用鸡和蛋来举例说明,是最贴切不过的。如果把一块石头刻成一只与鸡蛋一模一样的石蛋,与受精鸡蛋放在一起,让母鸡用体温进行孵化,其结果是一只只毛绒绒的小鸡从鸡蛋中破壳而出,而那只石蛋依旧纹丝不动,仍然是一只石蛋。为什么鸡蛋能孵化出小鸡,而石头不行呢?这是因为在母鸡体温的作用下,小小的蛋壳内存在着石蛋所没有的二个否定:第一个否定第一次否定一般的否定)是鸡蛋本身生命质体骚动不宁的自我扬弃,即鸡蛋对自己的自我否定,使鸡的雏形就显现在那里。第二个否定是雏形鸡不断吸取鸡蛋的生命质体为自己的营养,即雏形鸡对鸡蛋的否定。这二个否定在运动中是相互指向的,第一个否定第一次否定一般的否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表现为鸡蛋的生命质体不断地提供给雏形鸡,满足其发育成长的需要。当雏形鸡发育成熟为小鸡的那一刻,鸡蛋的自我否定(第一个否定),被雏形鸡对鸡蛋的否定(第二个否定)给否定了,这样就产生了第二次否定——即否定的否定,表现为小鸡破壳而出,使渐变发生了突变,即鸡蛋突变为小鸡。从矛盾规律的角度来看,否定的否定是在鸡蛋消灭的同时,小鸡又发生了。


黑格尔对否定之否定的描述,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具体物的变(《逻辑学》第110页)”,他说“某物自身作为对他物的否定关系,从而保持了自己并建立起来(《逻辑学》第121页)”,如小鸡自身作为对蛋的否定关系,从而保持了鸡自己。所以,“否定的否定成为肯定(《逻辑学》第93页)”。


黑格尔之所以要用否定之否定来代替这一肯定,是因为否定之否定能更准确地表达事物矛盾运动和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事物的内部,更形象地描述了矛盾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内在过程,他的这一思想也是很深刻的。


按照现代通常的解释来理解否定之否定,就是旧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矛盾孕育着新事物,经过运动和斗争,使新事物从旧事物中脱胎而出,新旧事物的交替总是呈螺旋形的发展态势。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