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

本帖于 2012-09-25 15:19:4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晴空骄阳 编辑

先哲与名人,以及非哲与非名人,都说过关于“痛定思痛”的话。 追朔上去,其实是韩愈起的头--- 他在《与李翱书》这封信里,觉到往事不堪回首,言道:“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后来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把这四个字提炼了出来:“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再后来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面有句话叫做:“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把痛定与红楼里“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相融合,又悟到了另一个境界。至于何人将其发展至“痛定思痛,其痛犹甚” ,我就懒得考证了。然而,从古到今,所谓人生滋味,所谓家事国事,所谓小说文章,在我看来,一大半不外乎这八个字: 痛定思痛,其痛犹甚。自然,又有“欢定思欢,其欢犹甚”的对应滋味与回味。但我凭观察与体会,觉得“欢定思欢,其欢渐淡”更接近人生真实。

所以,活着且又能幸福至少不悲惨的秘诀,从态度这个层面,从活着的技巧这个范畴来讲,必然是“往事不回首”,去掉习语中那个堪字。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必须的,坚决的;在这一点上你做不到的话,你的人生就悲摧了,这悲摧不关遭遇的事。这个,说说容易,做起来真的是难。总有那么些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卑微妄念痴嗔不甘抓住你不放,让你在雨天晴天白天夜晚突然就迷失了,郁结了,出虚汗了,就痛定思痛,其痛犹甚了,落落寡欢,顾影自怜的悲凉起来。我最近听”好声音“,就常常听到很多苦命声,声声泣,句句悲,哎呀,当真是生有何欢!

情绪这个东西,如果只是用于表演,如果能收放自如还好。有些人就放纵了情绪而不能收拾,于是陷入忧抑郁的苦恼中,陷入空虚,甚至在艳阳天里感觉不到人生的温暖而自杀了。最近重温<<霸王别姬>>,看戏里戏外两个程蝶衣,的确让人唏嘘。周末又看了<<阮玲玉>>,觉得在这人世上凡事不能太认真,必须脸皮适度的厚才活得下去。

劝君不思痛,少思痛。往事不回首;人言不在意。如此,死固然何所悲,生却还是有些欢

的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