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即人

来源: 小.刘 2012-09-19 13:16:4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552 bytes)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城市即人”,十分精辟地点明了城市和人的关系。


城市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


在现代化城市中的水、电、气系统,公路和汽车,机场和飞机,铁轨和火车,码头和轮船,街道和广场,商场和住宅,桩桩件件都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


这种索取可以追溯到若干万年以前,类人猿为了使自己免于饥饿,成群结队地利用树枝、木棒和石块等自然物,与猛兽搏斗,寻找可食植物。他们在磨难中开始直立行走,从使用天然物发展到制造工具,最后演变为人。这种向大自然索取养料来维持生命的特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


城市是无数人汇集聚起来的,所以现代化城市的一切物质设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自然属性而起源、发展和延伸的。由人流带来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金融资金流溶融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城市跳动的脉搏,使城市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活体。


城市是有灵魂的社会存在物。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家庭是其主要的横向断面,人们可以通过“家居、工作、交往、学习和健康”五个纵向视角,全面透视“家庭与工厂、机器与时钟、图书和教育、证券交易和数据统计、文化设施和医疗健康”。等社会活动。


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王制》中说得好:“人生不能无群”。一个“群”字,既牵着人的自然属性,又连着人的社会属性。由于食物的匮乏,猛兽的袭扰,原始人始终以“群”的力量与自然环境抗争,为了扩大向大自然索取的手段,他们终于以“群的力量将石块砸碎,从中挑出带有锋刃的石片,当作石刀来使用,现代人称为之工具。从此,使用工具的劳动,既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就是人类从原始“群”中演变出来的社会然属性。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由无数个人组成的社会是无限的。就是这种无限,才使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全部思维和意识得以代代相传,使城市就像有了灵魂一样。


城市是实践和认识互为能动的智慧逻辑存在物。


从世界城市发展的纵深历史资料来看,不管是中国黄河流域、埃及和印度等地古城的起源,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建筑的崛起,以及纽约、伦敦等现代化城市,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足迹,都记印着人自然属性的需求。实践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进行全部活动的总和,是城市发展的起点。


城市发展的实践,使人产生了一种感性认识。千万年以来,地球可以吸纳并消化城市发展中制造的垃圾,而在过去150年间,汽车轮胎、塑料、放射性物质和电子垃圾与日俱增、堆积如山。


感性的东西积累多了,又上升为理性认识。人类开始意识到城市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本质上是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引起了自己生存环境的恶化,不仅使人的自然属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也使城市的生命本身受到了威胁。


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以解决与城市发展中的相应危机。于是风力发电、太阳能运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自然通风、绿色建材等新能源和新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自然界未知领域里的探索,积极寻找着问题的解决之道。这种实践和认识互为能动就是人的智慧逻辑属性。


不管是从过去走到今天,还是从今天走向未来,人类对城市发展中“居住、交通、能源及管理”等方面的各种问题,总是通过实践才认识其可行性,而后再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穷循环,始终是城市的智慧逻辑。


城市即人,联合国2000年宣言要求全世界都“尊重大自然。必须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在对所有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管理时谨慎行事”,就是城市智慧逻辑的呼唤。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