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谈中国文化复兴 儒家与市场经济不矛盾 |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时间: 2012-02-28 10:38 责任编辑: 任子鹏 |
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快速发展,是不是就代表中国文化的复兴呢?或是说,即使能够维持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变成现代化国家,我们的文化是否必须改头换面呢? 文化复兴跟 两个概念相关。一个是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因为谈文化复兴,必然是一个文化原来是先进的,后来变成落后了,希望再变成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复兴可言。另一 个是绵延不断的文化:只有这个文化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绵延不断,才有复兴的概念,如果每次都重新开始,那就无所谓复兴了。 那么,判断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标准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它的标准是生产力水平,也就是生产工具。因为从伦理和价值的角度来看,很难说哪个价值和伦理更好。农业社会被认为比原始共产社会先进,是因为农 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现代西方文化被认为是先进的文化,甚至是强势文化,那它先进在什么地方,强势在什么地方?还是它的生产力水平。因为它的工业化 生产比我们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高。 何谓文化的绵延不断?我认为绵延不断的是文化 的核心伦理价值。因为工具和组织都是不断变化的。众所周知,中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中,生产工具和组织层次是不断变化的。尧、舜、禹、汤、文、武、周 公、孔子以来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代代相传一直没有变过。 中国文化能否复兴,必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 是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能不能够支撑经济基础的不断提升,使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二是我们的组织,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能不能够随 着经济基础的不断提升而跟它相适应。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能否保存而不消失?如果不能保存,那 么即使我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了,那也就不再是绵延不断的中国文化了。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从经济基础来看,如果我们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 内涵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那么依靠后发优势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的快速增长。而且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不低,外国很多著名大公司的骨干科研人 员是中国人;更何况,在18世纪之前,我们技术创新的速度还比其他国家快。所以,在赶上发达国家以后,我国的经济应该还能充满活力。 从经济组织来看,一般认为,与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经济组织相适应的是市场经济体 系。但是,西方在罗马时代是奴隶社会,罗马帝国崩溃了以后是农奴社会,一直到18世纪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系才兴起。而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土地就 可以自由买卖了,而且劳动力也可以自由流动。《管子·牧民篇》写道,“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其意为,“一个国家如果富裕,就会吸引远方的外 国百姓来定居;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土地生产力,老百姓就会留下来耕作、生活”。这就像现在我们国内沿海比较发达,内地很多人就移民到沿海;美国、欧洲经济 发展水平高,很多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国家的人民就移民到那里去。 春秋战国时代,不仅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且 商品经济也非常发达,那时就是一个标准的市场经济,而且还有投机产业的出现。春秋时代的吴越之争,范蠡帮助越王打败吴王后吸取“高鸟尽、良弓藏”的教训辞 掉官职,带着漂亮的西施泛舟西湖。他有生财之道,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三聚千金之财三散之于贫穷的亲戚朋友。短时间内赚取巨大财富的捷径是投机。司马迁《史 记·货殖列传》里记载了范蠡投机之道是“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说 明当时商品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说明生产者根据价格信号来决定生产,价格高时多生产,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价格低时少生产,导致求大于供,价格上涨。最后一句“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就是投机的原则,当商品价格昂贵时要像清理粪土一样赶快抛卖,当商品价格便 宜时要像珠宝一样买进积存越多越好。可见21世纪的投机原理在2300年前春秋战国时代范蠡就已经总结出来了,他当时投机的原则就是今天在美国纽约股票市 场,或是芝加哥商品交易市场投机的原则。 从经济基础来说,我们的技术发展潜力、产业升级潜力都很大;从组织层次上讲,面对市场经济,儒家文 化也是完全适应的。这样,决定中国文化能否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关键就是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是不是能够保存,或者说是不是应该保存。过去有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曾经不少人认为如果不打倒孔家店,不消除儒家文化的愚昧落后,中国就不能实现现代化。但我觉得这个看法不见得全面。当时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我们 经济基础弱,人家是强势文化。 在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仁”的形式 和途径是不断变化的,但它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不变的。现代社会里具有这种爱,实际上更容易避免纷争,更容易让各个民族、各个文化共同繁荣发展。它的内涵也不 是保守顽固的,也不会制约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已经是很好的证明。 另外,亚洲四小龙,都是以儒家的“仁”为核心 的文化体系,它们现在都变成了高收入经济体。比如美国2010年人均收入48000美元,新加坡2010年的人均收入50700美元,跟美国相当;香港地 区34000美元,跟美国差距不大,台湾地区和韩国都是2万多美元,都进入到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了,所以并不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就不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的 行列。 儒家的核心价值“仁”既然不是保守落后的,那 么它会不会消失?在我个人看来,从理论上来说不容易,但是并非不可能。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人为名为利而干伤风败俗的事时有发生,并且,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透过传播、接触,人们也容易不自觉地受到外来文化伦理取向的影响。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多了,耳濡目染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价值也可能会逐渐消失。 所以,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各界有志于民族文 化复兴的人士,尤其是属于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不仅有责任与义务推动社会的物质进步,献身于经济社会政治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必须要有“死而后已”的任重 道远之责任心,以“仁”为己任,用适合于时代特质的形式,身体力行地实践,给社会做出楷模。政府和舆论界也应该通过教育与媒体的报道,有意识地倡导适合时 代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水平提高、实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中国文化的核心伦理价值,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美国文化是一个强势文化,美国的电影电视里面 就灌输了很多宣扬他们文化价值取向的东西。我们的文化事业,不能用说教的方式,但是可以在小说、电影、文艺活动当中,把五千年来绵延不断、历久常新的以 “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用具有现代社会特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传承中国五千年文化命脉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
文章来源: 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