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用“奴性”这个词

本帖于 2012-03-03 12:08:5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

 

有人寒窗苦读十年,拿到了一个博士学位。突然有一天,单位的处级以上干部上了几天夜校,都拿到了博士学位。

这样所面临的心情,是很不舒服的。

这个就叫稀释作用。

有一个同样逻辑的问题:用“奴性”这个词

“奴性”这个词是一个很严重的词,比如照片上那样的。突然有一天,有人说:其实都有“奴性”。皇帝到外国不也需要签证吗?不也是不能干随心所欲吗?

这样所面临的心情,是很舒服的。因为既然大家都有“奴性”,那照片里面的“奴性”也就无所谓了嘛。

这个就叫稀释作用。

以前,有一次皇宫宴会,有个将军看到敬酒的皇妃,难忍心中的激动,当一阵风来吹灭了火把的时候,他乘黑暗亲了皇妃一下,皇妃愤怒之下揪下了他头盔上的缨冠,并告诉皇上,有人非礼,他的头盔上的缨冠被揪下来了。皇帝下令,在火把重新点燃之前,所有将军必须把头盔上的缨冠揪下来,扔在地下,违令者死。

这个也叫稀释作用。

“奴性”这个词,是个很严重的词。躲在“隐私权”里面的那点“奴性”,比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奴性,比如说照片上的那个,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有没有0。005%,还很难说。

放着西瓜不论,偏论这芝麻,如果是想整个稀释作用,就是别有用心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