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次地问》何时变成《同一首歌》: 中国文化为何不能入世?

来源: justasked 2012-01-25 11:08:4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749 bytes)

信源:易中天博客

中华文明,体现的是华人的共同之理;西方文明,体现的是西人的共同之理;世界文明,则应该体现人类的共同之理。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找到这个“共同价值”。

只要把握了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而且,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谁最能做到“深刻把握”和“博采众长”,谁就最有可能建造最大的“文化航母”。

对共同价值的深刻把握,中西方互不相让,各自表述。西方坚持自己的观念,并说那就是“普世价值”:民主人权。我们强调“文化特色”“仁”:和谐,尊重,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达成共识,由《千万次地问》变成《同一首歌》,还须假以时日,由经济带动文化的推广,让世界加深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与世界的“对话”包括文化上的,让人想起《千万次地问》这首歌。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制度、主张,寻找自强和现代化的 道路。这叫“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但是,西方国家却并没有等量地引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和价值观。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这叫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结果是,我们的生活“半盘西化”。剪头发,穿西装,用电脑,打手机,过情人节、圣诞节,送巧克力、玫瑰花。喝的是人头马,学的是数 理化,看的是阿凡达,逛的是东南亚,没有谁再之乎者也,长袍马褂。这叫“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然而世界并没有因此变得像中国,也没有因为中国而产生文化上的巨变或质变。这叫“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这未免让人不爽,尤其是在成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以后。因此不能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能走出去?为什么我们没能像汉代、唐代、宋代那样,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骂帝国主义搞文化侵略是没有用的。没人强迫你看好莱坞,吃麦当劳,穿牛仔 裤,也没人拦着你卖炸酱面、狗不理。所以这事恐怕赖不到别人头上,得从自身找原因。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显然不能再是“孔子摇橹,鲁班弄斧,敲锣打鼓,卖点红薯”。除了应该有大国气度和战略眼光,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一定要成为“文化大国”或“文化强国”,这就一要考虑“文化入世”,二要打造“文化航母”。没有航母,难为大国;不能入世,与世隔绝。这两件事,似乎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不“入世”不行。航母是要驶向公海的。如果不能对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我们的“文化航母”,就等于是停在鄱阳湖,那只能叫“文化景观”。

可见,我们虽然不能也不可能在组织上“入世”,但在思想上、观念上和态度上,却必须入,也也应该入。怎么入?与世界文明接轨。在这个问题上,我很赞成马未都先生的一个观点:文明求同,文化存异。也就是说,文化,还得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文明,则必须属于全人类,也只能属于全人类。

文化可以存异,文明必须求同。文明求同,是因为人心相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文明,讲的就是那个“共同之理”,即“核心价值”。中华文明,体现的是华人的共同之理;西方文明,体现的是西人的共同之理;世界文明,则应该体现人类的共同之理。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找到这个 “共同之理”。

问题是,怎么求,与谁同?

这就跟加入世贸组织不一样了。那是人家制定了游戏规则,我们去讨价还价。没办法,因 为世贸组织的经济共识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人家比我们先搞,经验丰富、法规完善、制度健全。文化则是没有“模式共识”的。是否文明,也不归西方人说了算。当然,由中国人来制定文化的“游戏规则”,确立文明的“评价标准”,人家也不认。

但,没有价值观支撑的文明,不是文明。

这种价值观,如果既不能是西方的(或西方说了算),也不能是中国的(或中国说了算),那就只能是人类的,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只要把握了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而且,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谁最能做到“深刻把握”和“博采众长”,谁就最有可能建造最大的“文化航母”。

那么,谁最可能,最有希望?

我们民族。第一,我们有五千年文化史,三千年文明史,而且从未中断。我们的文化和文明,堪称“源远流长”,确实“博大精深”,正可“厚积薄发”。第二,中华民族,原本就是多民族的集合体。在历史上,也曾多次接受异质文明和异族文化的输血,比如“西学东渐”,比如“佛教南来”,还有所谓“五胡乱华”。中华文明内涵丰富,异彩纷呈,全因“厚德载物,有容乃大”,而且“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这是我们的一个优良传统。第三,在过去的将近两个世纪,主要是我们在向西方学习。我们“千万里追寻”,他们“并不在意”。这种不对等对话的结果,是“很在意”的我们,比“不在意”的他们,反倒更了解人类文明的全貌。综观全局者胜,这是我们的优势。

剩下的问题,就是对共同价值的深刻把握。在这方面,中西方互不相让,各自表述。西方坚持自己的观念,并说那就是“普世价值”:民主人权。我们则强调“文化特色”,“仁”:和谐,尊重,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达成共识,由《千万次地问》变成《同一首歌》,还须假以时日,由经济带动文化的推广,让世界加深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肯定,只有真到那天,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航母”,才会乘风破浪,驶向公海。那将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那将是一个美好的前景。

所有跟帖: 

中国自己已经没有文化。 -大号蚂蚁- 给 大号蚂蚁 发送悄悄话 大号蚂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5/2012 postreply 11:54: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