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姓氏(中):好玩的复姓

来源: 渔樵耕读 2011-07-06 04:44:0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93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渔樵耕读 ] 在 2011-07-12 20:57:3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有趣的姓氏(中):好玩的复姓

                                                                    渔樵耕读

            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的姓氏(特别是单姓)大多来源先秦时代的封地、采邑、和居地。相对于单姓,复姓的来源则更为奇特,显得更为生动有趣,因而值得玩味一番。

宋版的旧《百家姓》中共收录了复姓七十八个,剔除一些十分罕见者,罗列如下: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

      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

      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

      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

      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

      呼延、东郭、南门、西门、羊舌、微生、梁丘、左丘、第五、南宫

      有琴、淳于、子车、晋楚

后代的《续百家姓》收录的复姓则更多,有一百八十个,而且大多数复姓比《百家姓》中收录的更为罕见,笔者“精挑细选”了其中一些相对常见的如下:

      公仲、公叔、公伯、叔先、纥干、完颜、耶律、太公、太史、东宫

      綦毋、马服、斛斯、浮屠、延陵、夏阳

      在所有这些复姓中,最常见的有司马、欧阳、诸葛、夏侯、端木、上官、尉迟、西门、令狐、东方等,在古代和现代都比较多见。有些复姓现代已比较少见,但在古时可能常见一些,因为在古书中常常碰到这些姓氏。以《论语》为例,书中提到的复姓人物有端木(赐,即子贡)、公冶(长)、漆雕(开)、南宫(适)、澹台(灭明)、季孙(行父)、左丘(明)、微生(高)、巫马(施)、公西(华)、子服(何)、公孙(拔)等。还有一些复姓则非常罕见,除非在生活中巧合碰到,否则连想都想不出来,如颛孙、第五、有琴,羊舌等;也有些复姓已经(或者可以)简化或衍化为单姓,如钟离(钟)、公孙(孙)、左丘(左、丘、邱)、宗正(宗)、巫马(巫)、闻人(闻)、段干(段)、第五(伍)等。

复姓的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有几种情况: 

一、由封邑而来。

与单姓相似,一部分的复姓也来自由封邑的名字,如令狐、段干、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百里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二、因居地的方位地势而来。

以居地的方位地势为姓,是复姓所独有的。如东郭,源自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城东城墙(即“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这一类的姓有:闾丘、南门、西门、南宫、欧阳、濮阳等复姓。 

三、由官名而来。 

这一类姓氏也是复姓所独有的,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亓官、巫马、乐正等复姓都由官名而来。

四、由先祖的名字而来。

这类姓在单、复姓中都有,复姓中的例子有轩辕、端木、公冶、公羊、皇甫、仲孙、百里等。

五、由先祖的封号而来。

如公孙、申屠、太叔等。

六、外族来源。

       如慕容(鲜卑)、呼延(匈奴)、拓拔(鲜卑)、耶律(契丹)、独孤(鲜卑)、完颜(女真)、万俟(鲜卑),宇文(鲜卑)等。

      下面我们举一些常见的复姓例子,来具体聊聊它们的十分生动有趣的来源、人物和故事。

【轩辕】

轩辕源于姬姓,出自轩辕黄帝。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号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以轩辕氏为氏。传说黄帝姓公孙,后又因生于姬水改姓姬。国内有熊,故亦称有熊氏。与蚩战于涿鹿之野,斩杀蚩龙。又击败炎帝,被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故号黄帝。

【夏侯】

出自姒姓,大禹后裔。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春秋时建立杞国。后来杞国为楚国所灭,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以夏侯为姓氏,称夏侯氏。

【欧阳】

欧阳姓也是大禹的后代,出自姒姓。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孙于会稽(绍兴),建立越国。传到二十五代越王无疆时,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越国贵族中有人隐居不仕,有人则获得楚国的封赏,其中无疆之子蹄,便被分封到原越国境内的欧余山南(今湖州境内),为欧余亭侯。山南为阳,所以他的子孙久而久之,便以欧阳为姓。历史上的欧阳氏名人辈出,如唐代大文人、大书法家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北宋大文豪、政治家欧阳修等。

【司马】

上古时的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周宣王时,重黎的后人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且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氏,所以就有了司马氏。司马氏兴旺发达,名人众多,如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汉朝太史令司马迁;“砸缸救人”的神童、《资治通鉴》的作者、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更不用说东西两晋的统治者司马帝王家族了。

【左丘】

左丘氏是齐国的姜氏后人,以居住地营丘的“丘”为氏,后来移民到楚国,世代任左史官,子孙开始以“左丘”为姓氏。后来楚国内乱,左丘氏又迁徙到鲁国。后世左丘氏后人大都简化为左或丘,以左丘为姓氏的反而很少。清雍正年间,为避孔子之讳,丘姓被改作“邱”,民国年间台湾进士丘逢甲提议改回“丘”姓,但很多人仍沿袭了“邱”姓。所以,左丘氏的后人有左、丘、邱三个姓。

历史上最有名的左丘氏大概要算左丘明了。他是春秋时鲁国人,曾任鲁太史,是孔子的同时代人,与孔子亦师亦友。他双目失明后所著的《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是对孔子所著的《春秋》的注解,对《春秋》中的历史事件予以详细的申述,是有名的演绎《春秋》的“三传”之一(另二传是毂梁赤所著的《毂梁传》和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

【百里】

百里氏起源于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百里奚,姬姓,他是虞仲(周文王二伯父)后人,名奚,住在虞国的百里乡,所以称百里奚。百里奚的后代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姓,称百里氏。

关于百里奚,历史上有个非常有名而有趣的“从奴隶到宰相”故事公元前655年,虞国被晋国所灭,虞国任大夫的百里奚和虞君都当了晋国的俘虏,成了奴隶。这时,秦穆公向晋献公求亲,晋献公就把女儿嫁给他,同时把百里奚也作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往秦国。百里奚不甘心做奴隶,就在半路上逃跑了,可不久又被楚人捉去,成了楚国的奴隶。秦穆公是个有雄心壮志的国君,一直在收罗人才,他听说百里奚是个有才干的人之后,决心把他追回来。他怕用重金去赎会引起楚国对百里奚的重视,就按照当时奴隶的身价,用五张羊皮把他作为逃奴赎回来秦穆公同百里奚交谈后,对他大加赞赏,封他为上大夫,所以被人称为“五羖(音Gu,即黑羊皮)大夫”,为秦穆公成就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令狐】

也来源于封邑名。春秋时代晋国将军魏颗在辅氏地方打败了秦师,虏获了秦国猛将杜回,为晋国立了战功。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之地赏给他做了封邑。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为姓,称令狐氏。

【太叔】

出自姬姓。春秋时,郑庄公名叫寤生,他的弟弟叫作段,被封在京(今河南荥阳),世称“京城太叔”,其后代子孙遂以祖先封号作姓氏,称太叔氏。《古文观止》中收录的第一篇,来自《左传》,就是讲的这个郑庄公兄弟母子争权夺利、手足相残的故事 - 《郑伯克段于鄢》。

【第五】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王的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一带定居。在迁徙原齐国国君(田齐)田广的族人时,因族大人众,故改变了原来的姓氏,以次第相区别,分列为第一氏到第八氏。首迁者往第一门,为第一氏;齐王田广之孙田登迁往第二门,为第二氏;田广之孙田癸为第三氏,以次类推,田广的田英最后迁徙,住在第八门,为第八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这八支姓中,只有“第五”比较兴旺,得以广为流传,但现代大多已衍化为“伍”。

【东门】 

春秋时,鲁庄公(即《曹刿论战》中的鲁君)的二儿子叫遂,姬姓,因住在鲁国都城曲阜的东门,所以又称“东门遂”、“公子遂”、“仲遂”(即老二),谥号襄,所以又被后世称为“东门襄仲”,其后人以“东门”为氏。 

【上官】

春秋时,楚庄王封他的小儿子兰(芈姓)为上官邑大夫,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氏,称上官氏。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上官氏有初唐诗人、并为唐高宗草诏废武后(则天)的上官仪,及他的孙女、女才子上官婉儿。

【司徒】

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瞬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作为氏的,就成为司徒氏

【端木】

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鬻熊(黄帝后人、姬姓)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的儿子叫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春秋时期,端木氏出过一个很有名的人物 端木赐。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两个弟子之一(另一个是子路),也是《论语》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孔子学生,被孔子“瑚琏(高贵玉器)”(见《论语 .公冶长第五》:子贡问曰:赐也如何?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端木赐(子贡)是孔子所有学生中最出色、最有成就的一个,被端木氏后人奉为始祖。 

【仲孙】

春秋时鲁桓公长子名叫庆父(即“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中的庆父),因排行老大,所以称为孟,但为了显示与他弟弟鲁庄公(老二)的君臣高低,故自称仲(共仲)。他的子孙遂以仲孙为氏。庆父乱鲁之后,弑父君主,畏罪出逃,改姓为孟孙氏,但留居于鲁国的他的支庶子孙仍以仲孙为氏,世代沿袭为仲孙姓。

【公冶】

公冶复姓出自姬姓,是鲁桓公的儿子季友的后代。季氏后人的季冶,字公冶,是鲁国的大夫。他的后代子孙便以祖上的字命姓,称公冶氏。公冶氏在历史上有个名人,那就是孔子的女婿 - 公冶长,是鲁国的一个贤人。《论语》第五篇就是以这个“公冶长”的人名为篇名的。孔子说他长,可妻也,虽在缧(lei) (xie)之中,非其罪也。所以,“以其子妻子”- 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坐过牢的公冶长。

【慕容】

来源于鲜卑族慕容部落,是东晋时北方十六国中诸燕(前燕、西燕、后燕、北燕)的统治者,最后亡于北魏。

【拓跋】

来源于鲜卑族拓拔部落。南北朝时,拓拔建立北朝的第一个政权 - 北魏,称魏道武帝。北魏第七代魏孝文帝拓拔宏时,大兴“文治”。他不仅力排众议,把首都迁到中原的洛阳,而且在迁都后,孝文帝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全盘汉化”改革:禁说鲜卑语,穿鲜卑服,改说汉语,穿汉服,甚至连自己的姓氏“拓拔”也改为汉字的“元”,其勇气和魄力都让人惊叹。所以后世的元姓都源自拓拔氏。

【宇文】

起源于辽东鲜卑族宇文部落。东晋时,宇文氏进据中原。宇文泰是北朝西魏(西魏、东魏由北魏分裂而形成)的重臣权臣,把握朝政。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继位,废魏称帝,改朝为北周,最终击败北齐,统一北方,为隋唐一统江山打下了基础。

【独孤】

独孤氏是鲜卑部落八大贵族姓氏之一。历史上最有名的独孤氏,莫过于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八大柱国(大将军)之一的独孤信。独孤信在历史上的大名,除了因为他的卓著战功外,还因为他的三个女儿都是皇后,而且是三个不同朝代的“独孤皇后”。长女嫁给了北周世宗宇文毓妻,追封为明敬皇后;四女嫁给唐太宗李世民祖父唐国公李炳,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追封为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隋炀帝的生母。所以独孤信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三朝国丈,两代帝皇的外公。

      至此,想必诸君都已看得清清楚楚,复姓的确非常有趣和独特,可见,华夏姓氏从另一个角度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生动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是?

                      (待续。下篇《容易读错的姓氏》

 

 

所有跟帖: 

“微生”好!咱下一个就用它了,哈哈 -方天化几- 给 方天化几 发送悄悄话 方天化几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05:24:43

见过活人的只有“欧阳”。长见识,谢了 -木木真木- 给 木木真木 发送悄悄话 木木真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06:46:39

现在还有姓孤独的吗? -月城- 给 月城 发送悄悄话 月城 的博客首页 (13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07:13:52

俺遇见的最好玩的复姓是东野,大学同学,据他说,他是颜子的直系后代。 -真真国女儿- 给 真真国女儿 发送悄悄话 真真国女儿 的博客首页 (116 bytes) () 07/06/2011 postreply 22:11:58

“东野”收录在《续百家姓》,确是非常罕见,可以算是姓氏中的“恐龙”了。 -渔樵耕读- 给 渔樵耕读 发送悄悄话 渔樵耕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7/2011 postreply 19:05:36

俺高中同学就复姓是东野,大家都叫他“鬼子”,鬼子人好像 -小小花- 给 小小花 发送悄悄话 小小花 的博客首页 (149 bytes) () 07/07/2011 postreply 20:29:53

耶律含嫣 -处方- 给 处方 发送悄悄话 处方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7/2011 postreply 09:59:12

夜里吸烟):) -木木真木- 给 木木真木 发送悄悄话 木木真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7/2011 postreply 14:09:42

谢诸君赏光,恕不一一作答。 -渔樵耕读- 给 渔樵耕读 发送悄悄话 渔樵耕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7/2011 postreply 19:07:1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