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医界还会出“大师”吗?

来源: 丁中信 2011-01-09 18:48: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60 bytes)
放眼望去,如今街头算命的个个以“大师”自称,演了几部电影就心安理得戴上“大师”的冠冕,搞养生的不把“大师”挂在嘴边仿佛就活不下去,上了趟“百家讲坛”普及一下常识俨然便是国学大师,连最具权威的评选科学院士都要走走门路。
他们的脸不红不打紧,俺却偏偏不明白“大师”咋就那么多,难不成是天公抖擞又抖擞,不拘产量降人才,百年一出的大师,变成了每日批量生产。
而现今扩招的硕士和博士混在学校先养老,等毕业后再熬上若干年,皆可被评上高级职称,将来走在大街上,还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师”。
社会如此,那处在困境中的中医还会出“大师”吗?
如果按照以上的发展,那中医界的大师将是如滔滔江水,一望无边。
但如是具有极高造诣的真正“大师”,会出现吗?这就不能不谈一谈中医的现代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教育参照了现代大学的体系,无疑在量的培养上具有极大优势。领导人又指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向,虽然俺没搞懂中西医如何结合,又不是跨国婚姻生混血儿。但好歹硕士博士们可以搞个课题,运用西方的科技来验证中医的有效性。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医者,意也。”讲究的是悟性,是艺术,是儒医相通之才气。犹如中国的其它传统技艺,中医也重视师徒相授,虽然此种教育培养人才少,但精品多,而如今较之过去,虽培养大量中医,却是次品多,精品罕见,更勿论达到“医者,意也。”的上医,多为不中不西之二不像。
中医的现代教育已快50年,可否培养出国宝级的大师,扳扳手指还真难数出。还健在的国宝级大师都是旧社会培养的,当然等这批大师归西后,一大批的伪大师将充塞国土。
将来的“大师”们外语要好于古文,熟悉西药,中医基本辨证即可,按西医病名开方,这也算是中西医结合,未尝就不是一条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只可惜了中医的精华如花凋零,不过想想也不必太伤心,反正国粹的消失又不单是中医,中医不已是韩国的国宝了吗。
在这里不由想到天津中医学院的已故终身教授郭霭春,他早年专攻训诂,音韵,校勘,目录等文史之学,后再拜师学医,精于医史文献研究,其黄帝内经的校注语译堪称一代典范。在现今教育体系之下,其人其文可再现?或许能有耐心于此的,也已不容于浮躁的社会。
现在去书店看看中医书籍,多是大开本,大字体,洋洋万言,厚厚一本,价格自然不菲。殊不知真正的经典著作多是薄薄一本(除本草或集成类),如《伤寒论》,《难经》,无注释的《黄帝内经》也没多厚,叶天士的《温症论治》更是数页而已。
在追求金钱的浮躁社会中,耐得住寂寞的又有几人?
中医的“大师”会后继有人,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否有开创中医之大局面的大师,这好像比中头奖的概率还小些。(不过俺认为在针灸方面的突破会比中医内科容易些,以后再议。)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从《倚天屠龙记》谈带脉
  • 所有跟帖: 

    4d,现在“大师”成了贬义词 -viewfinder- 给 viewfinder 发送悄悄话 viewfinder 的博客首页 (160 bytes) () 01/10/2011 postreply 06:49: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