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网友在汉英论坛上的回帖:
歪批论语大话版(一):学而
文章作者:[玫瑰水手]
原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话:
孔丘这天给学生上课,心情很不错。
因为头天晚上有一个升了官的朋友过来看望他,顺便给他提了两瓶好酒,一块生了蛆的老腊肉——孔丘最喜欢吃这种腐肉。
两人相谈甚欢,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如果这位朋友不是来送礼,而是来收帐,俺估计当时的情形一定正好相反: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个升官,一个发财(孔丘从学生的学杂费中捞了不少),孔丘和那位朋友自然惺惺相惜,互相吹捧,两人把酒夜半,方才尽兴而散。
孔丘此时来到课堂,酒意还在唇边,笑意也还浅挂在脸上。
等他把备课本一打开,这两个“意”就都不“意”而飞了:原来,昨天和朋友谈得高兴,竟然忘了备课!
孔丘这一惊非同小可!
他本来肚子里就没多少货,每晚也就只能逼出一两句口水,拿来糊弄一下学生(反正是些无知少年,就是老师放一个屁,也要说是香的)。
而现在连一句口水也没有,你让他跟学生讲什么?
台下几十号学生都摊开笔记,握着毛笔,恭敬地等老师发表经典华章呢。
孔丘呆了半天,实在想不出什么高论,没奈何,只好对学生们说:俺们今天就复习昨天的内容吧。
学生一片哗然:因为昨天他们讨论的女人是大脚好看还是小脚好看的深奥问题已经讨论了N遍,实在讨论出馊味来了!
就有无知无畏的冉有站起来对孔丘说:老师,这个论题咱们实在提不起兴趣了,老师今天还是给我们传授点新鲜内容吧。
孔丘见冉有居然当众反对他,于是恼羞成怒,强词夺理道:那你为什么昨天吃过的剩饭,今天拌点油炒一炒,还吃得那么高兴?
冉有:那是俺喜欢吃剩饭,剩饭是越炒越香呢!
孔丘:靠!剩饭炒一炒都吃得那么香,学过的东西多学一学,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众学生为老师高深的理论所叹服,齐声答道:说(悦)!
赶紧把老师刚才的高论记下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有了炒冷饭作比,大家还好理解,只是刚才老师随口说的“靠”字,却难倒了众人。
大家不敢问孔丘(怕一问暴露出自己的无知),只好互相望望。
还是冉有无知无畏,恭敬地问孔丘:老师恰才讲的靠字是什么意思呢?
孔丘正偷偷抹自己刚才吓出来的冷汗,一听这句,冷汗又出来了。他不敢说自己也会讲粗话,只好胡扯:啊,这个,靠嘛,意思就是两个物体相互支撑。老师刚才讲靠呢,意思就是,就是——啊,就是说炒冷饭和复习知识是同样的道理!靠就是二者道理相同,同理可证的意思!
学生:哦!
不得不佩服老师的言简意赅:一个字就代表了这么多含义!
于是教室里“靠”声一片。
孔子从窘迫的境地居然化险为夷,心里很得意。看到学生们都在专心研究他的高论,就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起来。
一想起中午有腐肉吃,就又想到有朋友的好处,不觉又顺口吟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生们看孔丘坐在那里,面含微笑,正如后来的佛祖座下的十迦拈花微笑悟道的样子,同理可“靠”,知道老师一定又悟出了什么高论,就专心看他会说出什么妙语。
一听这句,赶紧记下来!
孔丘回过味来,见大家把他无心的口水也记下来了,害怕以后别人会知道他因为有个朋友送块腐肉就不亦乐乎的丑事,赶紧想要大家停笔!
未及开口,却听得有悟性高的学生在下面摇头晃脑,自言自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大家一起探讨学问,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情呀!高,老师实在是高!
孔丘本待生气,却被弟子这样的悟性逗笑了。无知当有知,和这群无知小儿值得生什么气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非但不愠,只要人人都这么好的悟性,不识穿俺的无知,俺简直要没事偷着乐了!
歪批:
俺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而为什么会排在论语的第一章第一节?它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三句话,内在逻辑并不十分严密,却要硬凑在一起。孔丘的徒子徒孙都是一些学富五车的人,这样的编排,一定有什么深意!
到今天,俺总算依稀略有所悟:原来这是孔丘与他的徒子徒孙们给读论语的人下的套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很短,而且言之无物(其实是孔丘的徒子徒孙们的断章取义),读的人很快就可以看完,并失去看第二遍的兴趣。叫大家学而时习之,就是要大家炒冷饭,象牛那样“反刍”,一遍一遍,翻来覆去地嚼(为了迷惑读书人,后来还加了一句“温故而知新”,好增加读书人炒冷饭的兴趣),这样,论语这样的冷饭才不会失去市场。
从事实来看,这句话果然迷惑了不少人,使后来的2500多年里,“炒冷饭”始终是一种很时尚而有前途的职业!并且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种职业还将继续时尚而有前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句本没有任何意义,是孔丘《论语》中典型的口水。相当于水果拼盘四边镶的花朵,只是第一句的陪衬,中看却不中吃。偏偏读书人先入为主,中了“学而时习之”的流毒,连这句口水都要时习之,非悟出惊世大道理不可!偏偏要说这“朋友”是指志同道合如孔丘一样的圣人——难道孔丘就不能有个卖肉的下三流朋友?也许他贪图买肉时人家多送他二两呢!呵呵。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第三句俺认为是孔丘所有话的经典:
你看出俺的无知,要和俺辩论,但俺保持君子风度不跟你来气,其奈俺何!——别人还说是你没理解《论语》的精髓也!(想想还有谁敢对圣人高论有半点微词?)
短短三句话,先将读书人纳入他的轨道!
高,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