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爱因斯坦
由长达7年之久的美伊战争,让我想起一生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因斯坦。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发明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他揭示了四维时空与物质的统一关系,对于今天探索宇宙结构有重大的意义;他在自然领域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开拓了科学革命的新时代,被称为“现代物理之父”。但他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表现在科学领域,更表现在平凡的不凡之中。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爱因斯坦迁居战争的发源地柏林刚刚四个月。虽然日夜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爱因斯坦却不受好战分子的拉拢,坚决表明自己的反战态度。战争才进行一个月,爱因斯坦就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冒着被德国当局严惩的危险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爱因斯坦一生反战,他和著名的反战人士罗曼·罗兰(法国)、罗素(英国)等观点一致、关系密切。就在1955年春,爱因斯坦临去世前,还签署了著名的反战宣言——《爱因斯坦—罗素宣言》。令人遗憾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却成为制造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基础,而且,还是他督促美国总统罗斯福抓紧研制原子弹,以便同纳粹德国在这种毁灭性武器的研制上展开竞争。不过,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由接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投掷的两颗最终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造成近40万日本人直接死亡的惨痛结果,却让爱因斯坦自责不已,他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像“发明了火药的诺贝尔”。但这并不因此减少人们对善良的爱因斯坦的热爱。
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小城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出生后等到3岁才会说话的爱因斯坦由于头颅硕大、智力发育迟缓,一度被疼爱他的奶奶都看作是有问题的孙子。自从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又在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全人类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1946年,67岁的爱因斯坦早已功成名就。他在《自述》中坦言: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每个人只是因为有个胃,就注定要参与这种追逐。而且,由于参与这种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满足的;但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却不能由此而得到满足。”
爱因斯坦还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表白:“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
类似这种富含哲理的话语,在爱因斯坦而言,可谓层出不穷。他给后人留下十大名言:
“不曾犯错的人从来不曾尝试新事物。”
“教育是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唯一不被遗忘的东西。”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能畅游整个世界。”
“创意的奥秘是知道如何隐藏你的创意来源。”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什么,而不是他能取得什么。不要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是应该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天下只有两种生活方式:人生不存在奇迹;人生处处孕育着奇迹。”
“在我审视我自己和我的思考方式时,我的结论是:在吸收有益的知识方面,奇思玄想的天赋对我而言,比我的才干更重要。”
“要成为羊群中优秀的一员,你就必须先成为一只羊。”
“你必须去学习游戏规则。然后,你还要比别人玩得更好。”
“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问问题。好奇心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
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去世,享年76岁。他生前立有遗嘱,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而且不发讣告,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火化时免除所有公共集会,免除所有宗教仪式,免除所有花卉布置及所有音乐典礼。好在爱因斯坦天生巨大的大脑没有被火化,现存放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
根据爱因斯坦的遗嘱,火化时在场的人只有:第二个妻子爱尔莎;大儿子汉斯·爱因斯坦;遗嘱执行人、经济学家纳坦;爱因斯坦最忠实的合作者杜卡斯;助手诺伊施泰因;图书管理员范托娃等 12 人。确实没有奏乐,没有花卉,小教堂一片寂静。只有遗嘱执行者纳坦在结束仪式时,念了歌德悼念席勒的诗,表达哀思:
“ 我们全都获益匪浅,
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
那专属他个人的东西,
早已传遍广大人群。
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星,光华四射,
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结合。"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