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清明节。节前后有十来天,各家各户都要上山扫墓(乡下叫扫山)。放鞭炮,焚香,祭拜,上供。供品里饭团必不可少的,家境好的还会有鸡鸭,猪头,以至整个的烤乳猪。小朋友都会互相邀请: 今天我们家扫山,来玩吧。现在看来,清明踏青当真是舒心写意,不过孩子们都是冲那供品去的。大人们是毕恭毕敬,认真得不得了,孩子们也难免被逼着磕几个头。待这正事一了,供过列祖列宗的食品就成了我们的野餐了。
其实不用请的,我们只管漫山遍野地瞎转悠,鞭炮一响,立马奔过去。乖巧的装模作样的给人家祖宗作个揖,更多的时候是调皮捣蛋,满口乱嚷:不给鸡,坟头低;不给饭,坟头烂。主家都会好脾气的笑笑,挑最好的食品打发我们。这跟美国的万圣节,也算是无独有偶,异曲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