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于真实的蔡阳老将军记录不多。《三国志·先主传》中有简单的描述:(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看来老蔡阳死于刘备部下之手,还是有根有据的。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老蔡阳的描述有声有色。
斩蔡阳兄弟释疑: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后逃到袁绍那里去了,关羽则被曹操俘虏。后来关羽破五关斩六将,要去追随刘备。本来刘备、张飞都怀疑关羽已经投降曹操,最后关羽杀了蔡阳,兄弟尽释前嫌。有一出京剧,叫《古城会》,就表演的这段故事。
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的古城,相传就是三国时期关公用计斩蔡阳的故地.
蔡阳乃是曹操军中宿将、天下用刀名家,刀法极为精深,虽年过六旬,但神勇不减壮年,即便是曹操军中第一猛将许褚也不敢说能稳胜蔡阳。可以说,关羽斩蔡阳只因蔡阳年老,并不能掩饰蔡阳深厚的武功。
蔡阳的那匹马也是个宝马,通人性,见关公计斩蔡阳,心中不服,围着蔡阳的尸体一阵悲鸣,跑到一个大水塘边跳水自杀了。
关公 张飞、刘备相会后,厚葬了蔡阳和他那匹白马。
我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最得意关羽云长了,一直对于麦城之事耿耿于怀。最近读了《云长日记》(注:张飞日记已经公之于众,云长日记尚未到时候),方知,云长自己最耿耿于怀的,并不是败走麦城,而是计斩蔡阳。
关羽投降曹操这个污点,和日后成为神灵的不朽形象,是格格不入的,对此,关老爷的圣灵至今得不到安宁。
河南某地的关帝庙,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评价关云长的:
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君不忝。
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其他关帝庙里,都是极颂其武艺功勋,操行德守,忠贞刚烈,义薄云天的光辉,还少见这样两分法看待关羽的持平之论。
关羽降曹后,在许都,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礼遇优渥,有收买笼络之心不计在内,其余将领对关羽也是敬服的。没有因他背叛刘备而看不起他。只有一个例外,那是蔡阳!
这个蔡阳的瞧不起,反倒让关羽对于这个蔡阳多了几分敬佩。
可是,后来偏偏是他,追赶关羽到古城头下。
曹操手下,猛将如云。派遣一个年轻化的,即使不能取胜,全身而退还是没有问题的。曹操这个老奸巨滑的家伙,让一向有尊老爱幼情操的云长,杀了一个他本来敬重的老头,以至于让云长一辈子心理自责,不得安宁,真是岂有此理。
在日记中,云长写到,此事留下的阴影,直接影响到麦城的结局。因为那个时候,云长经常梦见古城会的时候。一会儿曹操派来的是一个妇女,一会儿,曹操派来的是一位儿童。而曹操本人,在后面哈哈大笑:我就是要你的青龙偃月刀沾上老人的血,女人的血,儿童的血!
气的云长满头大汗。这个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