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之二  登台

来源: 2010-10-14 10:30:0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文章有什么作用?
太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 己、战胜敌人 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他还说,文艺,(当然就包括文章)是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 武器。
太祖的道理,显然炸药和平奖的委员会是知道的。最近获奖的刘某,是独立中文笔会(Independent Chinese PEN Centre)名誉会长,独立中文笔会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资助的组织,该基金会是美国政府出资运作的全球超限 战机构。2008年中国拉萨和乌鲁木齐的暴乱都有该组织的身影。 (1)
这几天各中文论坛上刘某的经典语录常常被提起,比如,中国至少该被殖民三百年,还有,中国的文学只有打倒屈原、杜甫才有出路云云。
其实这点儿烟雾何须愁?太祖说,战略上忽视,战术上重视,即可。
至于中国的文学,或者文化,离不开”兼容并包“和”固本培元”,任重而道远。我辈自当”放屁添风“”挥涕增河“。
好了,不谈政事,我们继续说文学。

文章有什么用?曹植转引杨雄的话说,文章小道,壮夫不为。鲁迅说曹植这话违心。他说,第一,曹植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做而羡慕他 人所为的。第二,曹植的目标在于政治,又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无用。
曹植二十五岁的时候,说他的志向是:努力报效国家,留恩惠于黎民。建立永世的基业,留下磨不灭的功绩,而不是以空洞的文章来建立功勋,用追求辞赋来当 上君子。
他又说:如果我的志向没有成功。我将采集人们的 言论,辩别时事的成败、得失,评定仁义的本质,成就自成一家的学说.我的文章纵然不能藏之于名山,我也要把他们传给有志趣相投的人。(2)
其实中国读书人的志向,从屈原,杜甫到鲁迅,瞿秋白,一脉相承,无不如此。至于志向是否能实现,不过因人,因时,因势而异。

曹子的志向,上天赐给了他绝佳的机会。
建安十三年,曹操最钟爱的小儿子曹冲病死。“三国志”的本传中,记载了曹冲两个故事。除了著名的曹冲称象以外,还有一件是说,一次,曹操放在仓库里的一副 马鞍被老鼠咬坏了。当时刑法严峻,常有冤案。库吏惧必死。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一脸愁容。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 了。他回答说:“大家都 说,衣服被老鼠咬了,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曹操安慰说:“那是胡说,不要为这个担心。”不一会儿,库吏来报告了马鞍的事情。曹操何等聪明,他说,我儿 的衣服放在身边,还被咬了,何况马鞍悬挂在房梁呢?便笑罢不再 追究。
本传还说,像这样而被曹冲救了的人还有很多。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从这一些记载来看,曹操被曹冲所打动的,是因为其聪慧仁厚。我辈窥史,往 往看到成就天下大事的人,在雷霆手段之外也兼怀菩萨心肠。

然而,英才天妒。建安十三年,十三岁的曹冲因病夭亡。曹操痛不欲生。曹丕上前安慰。曹操回答道,“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
曹植也在汝曹之列。那时,曹植也不过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曹操读了他的文章之后问曹植:“汝倩人邪”,你是找人代笔的吗?
曹植跪下说:言出为 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当时,铜雀台落成,太祖就带着诸子登台,使各为赋。翩翩浊世之佳公子,各怀壮志,临风而立。(3)








注1:这一段 “借用”网友的文字,不过,还没有打招呼。属于不告而拿。
注2:与杨祖德书"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 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注3:本篇曹家的故事,都是引用“三国志”里各自的传记。也没有告诉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