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情话(4):桂花
适逢中秋,想起“桂花秋皎洁”。
中秋的满月,清光辉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左右半球各有阴影。民间传说右半球的阴影是被贬谪的仙人吴刚,左半球的阴影是五百丈高的桂花树。吴刚因偷喝了玉皇大帝寿宴上的酒,被罚到月亮上砍桂花树,桂花树怎么砍都砍不断,刚刚一斧头下去,树的伤口立马愈合。如此辛劳往复,永不停息。桂花也因此成了“不死”和“重生”的象征。
地上的世界里,桂花被赋予了“荣誉”和“学业有成”的意思。“蟾宫折桂”常常拿来形容科举入榜的喜悦和成就感。
带细小锯齿的桂花树叶的腋部,缀满了或黄或白的密实小花,花香馥郁甘甜,好像除了嗅觉,味觉都能品尝到桂花的香味似的。桂花原产中国西南部,广西桂林是桂花的原产地。现在观赏用的桂花从中部到南部都有广泛分布,江苏省苏州市和浙江省杭州市都以桂花为市花。桂花可分为金桂(黄色)、银桂(白色)和丹桂(橙黄色)。有一种叫作木犀,由于树皮的纹理近似犀牛皮,故得其名。唐代宋之问写于杭州的《灵隐寺》还为桂花赢得了一个别名叫作“天香”: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
《红楼梦》里秦可卿自缢的地方叫做“天香楼”,想来可卿乃警幻仙子之妹,身册仙籍,自然和嫦娥一样有着朗月般的旖旎容貌、桂花般的绝代天香。

金桂 银桂
“桂”字是由“木”和“圭 ”组成的会意字, 圭是祭祀用的玉器,象征吉祥美好。“桂”和“贵”谐音,桂花因此有富贵、贵重的寓意。 《楚辞·招隐士》里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西汉淮南王刘安招募贤士,以“淮南小山”称之,“小山”遂成为桂花的另一别名。
有关“折桂”的由来,《晋书·郤诜传》 里有记载:“(郤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晋武帝司马炎)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晋代的郤诜策对名列第一,自称是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桂林一枝”从此比喻出类拔萃,位居上乘。唐代以“折桂”,“攀桂”比喻科考及第,就是这个渊源。
北宋《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子》佚文提到“月中有桂树 ”: 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 此乃桂花最早的艺术形象化----“月桂”。四川省出土的汉代石砖画像《伏羲女娲图》,图中伏羲持太阳,女娲持月亮,月中即可见蟾蜍和桂树。
说几句离题的话。我看了这副砖拓画总觉得哪里不舒服,可能因为伏羲女娲形如蜥蜴交尾,更像图腾或者符号。人类早期的宇宙观和生殖崇拜象一串遗传密码,存在于我们的基因链中,有时候凭视觉的刺激,竟也能唤起那种久远的记忆。人类追求月中桂树似的“不 死”和“永生”,这种渴望恐怕早就隐藏在我们的遗传信息中,无论科学如何昌明,我们总是很愿意去回避人死后灰飞烟灭的现实,愿意去迷信,相信超自然的能力。

后世的中国画里,桂花也是绝佳的题材之一。明代,宫廷花鸟画家吕纪的四季花鸟图轴之一的《秋景珍禽图》,写鸳鸯珍禽于丹桂芙蓉秋菊之间,桂树枝繁叶茂,桂花如黄金般点点缀满枝条,秋意盎然。


古今咏桂花的诗词不少,有秋风得意的“折桂”诗,也有感物驰怀的季节小品。人生风光无限的片段不过是昙花一现,即使是功名盖世的王侯将相都要归了黄土,平庸凡俗的我辈但求一生无愧于心,亦可知足。只是不要辜负了香花美景,莫待无花空折枝。
苏轼任杭州通判时赏桂花采桂花,赠了一半给杭州知府杨绘,当时两人都因反对新政遭到排挤,苏轼写下《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增元素》一诗,赞美桂花的天香琼姿,又暗示杨绘(字元素)当年登科“折桂”的风光,以表惺惺相惜之情: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诫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李清照写《鹧鸪天》更是把桂花当作了知己,不吝美言,直夸为“花中第一流”: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她的另一首《摊破浣溪沙》,赞美桂花的风度精神如西晋名士乐广(字彦辅)一般高洁,然而这种风度精神太过“鲜明”耿介,于世难容,更添内心痛苦,真要“熏透愁人千里梦”,千言万语,只好慨叹一声“却无情”: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辛弃疾晚年和友人共饮,写下《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在江南赏桂花的回忆里,遥想起少年时的宏愿。可叹一生征战,依然山河破碎。词人并没有因此消沉,借着桂花的芬芳,要让收复河山的夙愿“染教世界都香”。物与性灵融为一体,真乃词中上品,人中豪杰: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无独有偶。古希腊、古罗马用月桂树枝做成花环作为胜利和荣誉的象征戴在英雄、学者、诗人头上,称为“桂冠”,这和中国桂花的美学倾向很接近。实际上,西洋月桂(Laurus)和中国的桂花并不是一个品种,是地中海沿岸原产的常绿乔木,近似中国的“洋橄榄”。月桂叶子是西洋料理中一味重要的调味料,清香、味苦有轻微的麻醉性。据说月桂叶子的芳香可以激发艺术灵感,因此月桂树在西洋文化里备受颂扬。
中国的桂花也有不逊于西洋月桂的食用价值。桂花直接入味的有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酱。用鸡蛋的金黄色表现桂花色泽的有桂花蟹粉(芙蓉蟹)、桂花豆腐、桂花火腿。还有我从小最爱吃的桂花年糕,年糕用糖腌的桂花炒成金黄色,芳香甘甜。直到现在,我想到“桂花”这个词汇,或者闻到桂花香,最先唤起的不是诗情画意的联想,而是美妙的食欲。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