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发生在100年前的以中国为主战场的那场战争吧。中共的官方媒体上对这场战争的描述是一场日本和沙皇俄国为重新分割中国东北和朝鲜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但是大家别忘了,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时。俄国人就出兵霸占了中国的东三省。《辛丑条约》签定之后满清和俄国人反复交涉。订立了“交收东三省条约四条”,规定俄国应分三期撤兵,每期六个月。第一期于上年九月期满,俄国总算照约履行,将盛京西南段的占领军撤退,并交还了关外的铁路。但是等到第二期期满之后的第二天,俄国人向满清督政务大臣、军机大臣、外务部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递交了一份照会,表示原条约无法履行,而且提出七条新要求,内容如下: 第一、中国不得将东三省土地,让与或租与他国;第二、自营口至北京电线,中国宜许俄国别架一线;第三、无论欲办何事,不得聘用他国人;第四、营口海关税,宜归华、俄道胜银行收储,税务司必用俄人,并委以税关管理检疫事务;第五、除营口以外,不得开为通商口岸;第六、蒙古行政,悉当仍旧;第七、义和团事变以前,俄国所得利益,不得令有变更。 就在俄国向庆亲王奕劻送交照会的当天,满清外务部右侍郎联芳(这份照会就是他翻译的)向正在中国的日本公使内田康哉透露了这个照会。 内田得知以后当晚不动声色的拜访了奕劻,奕劻答约“自八国联军以来,中国的元气大伤,现在需要休养生息,其势不能与强邻交恶。” 于是内田向奕劻送上了一笔二十万日元(日元一元值龙洋六毛多,算起来约莫十三万大元)的存折。紧急着内田又向清外务部会办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那桐,奕劻长子载振分别送交了三十万日元和二十万日元的存折。条件是要中国拒绝俄国的照会。 于是到了1904年2月6日,日本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电令驻俄公使,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日俄战争就此爆发。 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如果当时任由俄国霸占中国东北,那么今天的中、俄两国很可能是以长城为国境线了。但是,当时的西方列强,包括美国,都不愿意跟俄国发生正面军事冲突,是日本挺身而出率先对俄国说不。日本出兵中国东北打俄国虽然是主要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但日本抗击俄国客观上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日本主要图谋的是一些港口的租借权,并没有针对中国的主权要求。 因此,日俄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当即宣布“中立”,并且中国军队(主要是袁世凯的部队)被编入日本军队协同作战,编号“红胡子”,又名“正义军”。中国的一些爱国的留日学生也自发组成了“拒俄义勇队”,抗击俄军。日军在辽阳和奉天会战中的胜利就不全是日本人自己的功劳,“正义军”亦颇有牵制之功。西方各国(主要是美国)也对日本大力支持,并对日本提供了4亿美元的军事贷款。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日本伤亡27万士兵,赶走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军事存在,接管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但东北却回到了中国的主权范围。 以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即维持万人左右规模的象征性驻军,这就是后来“关东军”的来历。其实当时的清军助日攻俄,已成公开秘密,俄国且曾不断提出照会抗议,不过满清皆置之不理。“正义军”的首领就是清军中的著名将领---马玉昆。袁世凯的手下幕僚也化装成日本人,经常出关到日军营地去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