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北京时,我刚刚六岁。那年哥哥和我随母亲去北京见姑姑和父亲。记得那时的北京人少街道很宽,大街上几乎可以用空旷两字来形容。
在北京见到父亲一面后,父亲就离开北京到外地出差去了。我们母子三人寄居在姑姑家。
记得姑姑和姑父带我们去前门的全聚德吃烤鸭。坐车从和平里到前门,下了车走在前门的街上,街上尘土飞扬,很多人在拆北京城墙,也有很多人在搬运灰色刚从城墙上拆下来的砖。姑姑说拆了城墙就用这些砖建防空洞。在一个六岁孩子的眼里,城墙很高大,拆城墙的人需要用竹子搭架子才能够得着城墙的顶部。我看着城墙和拆墙的人们,看着满天满地的尘土飞扬,心里想,毛主席住的北京城怎么会这么脏。姑姑笑嘻嘻地对我们说:这些城墙很难拆,因为墙缝都是用糯米粘上的。
我们随姑姑姑父进了全聚德,两家人坐在一个大圆桌上。姑姑姑父点了许多菜,还有一只烤鸭。我年纪小,吃了几片烤鸭和几口菜就饱了,吃饱后我看着大人吃。吃到最后,姑姑央求我妈妈多吃一点,我妈妈撑得不行却也努力帮助姑姑吃菜,吃到后来,我妈妈实在是吃不下了,只好说,实在是吃不下了,真对不起。记得姑姑一个个子很小的女人使劲地吃,她一边吃一边说,点太多菜了,没想到你们吃这么少。我看着姑姑使劲地吃菜的模样,突然觉得她很可怜,吃饭居然会是一件苦差事。
那天吃完饭,姑父带着表弟回家,姑姑带我们去了北海。到了北海走到九龙壁前,我恍恍惚惚地不肯离去。妈妈牵着我的手,用劲拉我让我跟着她和姑姑走,我不肯走。我悄悄地对妈妈说,我以前来过这里。妈妈说,怎么可能?你第一次来北京,怎么可能来过这里。我指着九龙壁对妈妈说,我常常在梦里见到九龙壁和九龙壁后面的花园。妈妈不信,说:梦里的事情是不能算数的。我糊里糊涂地跟着妈妈走了。直到今天,我还很清晰地记得我在九龙壁前的感觉,那份恍若隔世的感觉。曾经我对一个笃信佛教轮迴的朋友说了九龙壁前的感受,那位朋友说,只有孩童时代才记得前世的事情。
在北京我们住在姑姑家。姑姑家在和平里,姑姑家对面是总政歌舞团宿舍。每天清晨和晚上,我都能够听到许多人吊嗓子。姑姑笑嘻嘻地说,他们每天都这么鬼哭狼嚎的吊嗓子。然后姑姑有些炫耀地说,你们听,这个是李双江,那个是某某某。。。姑姑说得兴起就开始了八卦。姑姑说,你别看李双江常常在收音机里唱歌,他总是有些桃色新闻,所以他老婆常常跟他打架。我问,他们怎么打架呢?姑姑说,他们俩的嗓子都很好听很亮堂,俩人打架的声音很大。后来每次在收音机里听李双江唱歌,我就想到姑姑说的他总是跟他老婆打架的事情。长大后我才明白,北京人说的打架不是我们武汉人说的打架,北京人管吵架叫打架。
记得姑姑带我们去了天安门和故宫,那时参观故宫的人很少很少,只有小猫三两只。我对故宫的印象不是很好,只觉得故宫里的房子很多很破旧,故宫里的房子都很黑暗。皇帝大婚的那间屋子给我的印象很糟糕,帐子灰扑扑的,被子上的红缎子很旧很灰暗,皇帝的龙凤床居然是那么老旧不堪。八十年代中期再去故宫,发现故宫的人太多了,并且皇帝大婚的那间屋子不容许游人进屋参观了,只在外墙上开了一大扇玻璃窗,人们把脸贴在玻璃窗上使劲往里面看。
幼年时记忆里的北京,人少车少。印象最深的是,色彩鲜艳的九龙壁;还有就是灰扑扑的前门以及在竹子搭成的脚手架上的那些努力地拆毁城墙的人们;还有就是皇帝大婚的屋子给人以一种阴森森的感觉。
初识北京之印象
所有跟帖:
•
好看撒
-出喝酒-
♀
(90 bytes)
()
09/05/2010 postreply
14:02:40
•
哇,那么喜欢烤鸭,下次回去我们一起吃烤鸭啦,哈哈。。
-hairycat-
♀
(0 bytes)
()
09/05/2010 postreply
17:52:44
•
猫姐这么小就见到伟大的北京城了,
-wumiao-
♀
(272 bytes)
()
09/05/2010 postreply
14:24:27
•
哇,你那么年轻就已经那么有成就了,仰慕ing。。。
-hairycat-
♀
(0 bytes)
()
09/05/2010 postreply
17:53:40
•
啊,没想就说了,
-wumiao-
♀
(84 bytes)
()
09/06/2010 postreply
07:29:31
•
你太谦虚了。
-hairycat-
♀
(144 bytes)
()
09/06/2010 postreply
12:44:21
•
读姐姐的文章都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赞。
-唯厚-
♀
(0 bytes)
()
09/05/2010 postreply
22:16:23
•
谢谢你这么说。
-hairycat-
♀
(0 bytes)
()
09/06/2010 postreply
06:54:49
•
怎么把俺们北京说的跟罗马废墟似的,
-亚洲飞蝗-
♂
(36 bytes)
()
09/10/2010 postreply
10: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