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非理性的人际关系

本帖于 2010-08-04 09:05:5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小小花 编辑

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实事求是的处理人际关系,即理性的,不以自己主观需要而转移的客观态度来对己对人。比如人对自己的理性的态度,就是如果是自己的错就承认,不是自己的错就不承认。对他人也一样。如果人际关系的双方都是这样的人,那么关系的双方就能够保持持久的和平。

然而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少,更多的是以下两种非理性的态度:第一种,凡事都是别人的错。持这种态度的原因很简单:这种人把自信完全建立在自己认识能力上,一旦觉得自己错了,就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就会面对对自己的怀疑和自信的崩溃,所以誓死捍卫自己的“尊严”,死不认错。

还有一种人,和上面那种态度刚好相反:凡事都是自己的错。这种人,看似“善良”,“和平”,其实也是有目的的,以主观需要为转移的在对待自己和别人。这种行为的动机之一,是因为他们以和他人的和谐为生活目的,所以把人际关系放在道理(或者真理)之上;动机之二,是因为通过自己的认错(认罪)来导致自己的人格渺小,从而得到强势的承认,从而依附于与强势,使自己得到安全感。这第二种现象,在基督教徒中最为普遍。这两种原因,其实都源于一种根本的动机:即对作为个体的自我不安全感而需要依附于群体势力。

当然,我们可以说,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个世界不久都和平了么?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万事都有“正”“负”两个方面。“对”与“错”,也是一件事物的两方面,这两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都不能靠自身而独立存在。所以只抓住一方的人,实际上都是不符合客观实在的,都是在以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而看待客观事物的。

当然,凡事先检查自己是非常理性的态度,但检查自己,决不等于归罪于自己。只有理性的态度,是归是,错归错,才是真正能够保持人际关系和睦的态度。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理性与非理性的人际关系
  • 只言片语:回避争论
  • 中国人”,“美国人”,“印度人”等词解
  • 只言片语:理性与非理性
  • Mystery - reading Odilon Redon (1 - 2)
  • 所有跟帖: 

    我的读后感:要拿捏好理性和非理性的人际关系的比例。 -水波蓝影- 给 水波蓝影 发送悄悄话 水波蓝影 的博客首页 (156 bytes) () 08/01/2010 postreply 11:43:45

    硬拗:有一种理性叫:不是自己的错也承认:)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42 bytes) () 08/01/2010 postreply 20:15:07

    物以类聚是人际关系磨擦最少的划分标准.任何一个人都 -lindaaa- 给 lindaaa 发送悄悄话 lindaaa 的博客首页 (127 bytes) () 08/04/2010 postreply 16:57: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