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回复一下

本帖于 2010-07-24 08:15:44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

统一回复一下

1. 在抗战时期,国军的军衔是显得很乱。

一般而言,军衔的晋升,在相对和平的年代是比较平稳的,但用处不大;而在战时比较难办,却是用得着的。这在对越反击战中是有教训的。所以在越反击战之后,即着手恢复军衔制。

在国外,有的国家在战时暂停正式授衔,使用临时军衔,战后再恢复证实授衔工作。这种临时军衔,很像国军的虚衔/职衔。

2. 人可以摆脱利的羁绊,但很难抵挡名的诱惑

对于知识分子,职称是名;对于军人,军功是名。“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冲啊!”

如果能把名与胜利统一起来,名就是好名。

战后争军衔,不是为权,不是为利,而是为名。名,与权、利一样,都会害死人,都会累死人。但在学人眼里,名是高尚的,而争权夺利是不齿的。

3. 陈毅留在元帅系列,不能简单地说周恩来偏心

拿足球俱乐部做个不恰当的比喻:
老毛、周恩来等,是俱乐部的董事长、董事
朱德、刘伯承、陈毅等,是俱乐部的总经理
粟裕、黄克诚等,是球队的主教练
许世友、王必成等,是场上队长、队员
球员有时敢对抗主教练,但不敢对抗总经理,因为主教练的聘任和球员的挑选,是总经理的责任。
场上队长许世友不听主教练粟裕的指令,总经理陈毅一把夺过电话,吼道:“我是陈毅。粟司令的命令,就是我陈毅的命令。”说完,把电话一扣。那边,许世友乖乖执行命令去了。

所以说,粟裕是个纯军事人才,是陈毅放手让他指挥军事行动的,但为保障战役的成功,陈毅还要负责后勤保障、民工支前等。所以说,陈毅是帅才,粟裕是将才。

周恩来之所以要把陈毅拉回来,就是因为粟裕不是帅才,而华野不能一个元帅也没有。所以周恩来说:“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穿)。”

所有跟帖: 

这个写地很有深度,,, -夏仲梦- 给 夏仲梦 发送悄悄话 夏仲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0/2010 postreply 08:39:56

粟裕与韩信,相似程度极高 --康七郎- 给 -康七郎 发送悄悄话 -康七郎 的博客首页 (262 bytes) () 07/20/2010 postreply 10:15:0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