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汶川地震,姓氏文化,以及集体主义

本帖于 2010-07-17 19:24:4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


(这是我一直想写,而且计划多收集些资料,但又苦于没有时间完成的帖子。现在草草的涂一篇算是对自己交帐吧。)

记得在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我跟几个老美白人医学生住在一起。有一天忘记为什么了,我们争论的话题是,假如地球有一天遇上了重大灾难,只有一个人会活下来,这个人会是谁呢?当时这几个老美毫无二致的推崇,这个人一定是黑人兄弟。因为他们的生存能力比其他人种更强。

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折射出来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不屈不饶和舍己救人。在我打“不屈不饶”这几个字的时候,脑海里涌现出的就是地震过后的那几张照片。照片中,成千上万的民众聚集在汶川灾区或某个城市乡镇,当全国哀悼的汽笛长鸣悼念死者时,擦干泪水后的民众情不自禁的举起拳头怒向苍天争讨生存,与天奋斗不屈不饶。在地震中,舍己救人的例子绝对是大多数的。光是为了救学生而牺牲自己生命的老师们就有谭千秋老师,严蓉老师,张米娅老师,张辉兵老师,汤宏老师,苟晓超老师等等,等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当灾难降临时,是他(她)们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保护了学生们的安全。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士。中国的穷山恶水养育出来的是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先承受惯了洪水侵袭,野火烧山,战乱,疾病,饥荒,以及外族侵略。在各种各样的灾难中生存下来的我们,这个民族精神早已溶化于我们的血液中,打印在我们的基因上。

为什么中华文明中最具特色的姓氏文化那么发达?华夏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姓氏的记录记是在商朝,秦国的祖先因为战功被赐“赢”姓(未及考证可能有误,金笔注)。读我们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列国,即便是庶民,名字可以没有,但姓总还是有的。这跟西方文明有很大差别。在西方文明中,有关姓氏的记录恐怕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圣经中,对于人物的最常见的叙述是,亚当家的儿子约翰,这用以区分马可家的儿子约翰。而在日本,出现姓氏的记录就更晚了,只有区区两百多年的历史。

为什么中国的姓氏文化起源要远远早于欧州文明?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灾难了。于是托孤,留种在氏族中间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夫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常遭现代人病诟的集体主义,实际上也就是氏族中的那点事儿。断什么也不能断了根,不然就断了香火。但这集体主义文化也不能责怪到我们的祖先头上,因为他们经历过的灾难太多太多了。这就是集体主义的文化根基。

在经历了汶川地震后的今天,假如我还有机会跟那几个医学生们讨论假如地球有一天遇上了重大灾难,哪一个种族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这个话题。我将会毫不犹疑的告诉他们,假如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这个人肯定是中国人。黑人的个人生存能力可能比中国人强,但是当地球遇到特大灾难时,只有中国人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包括牺牲自己为交换,而把自己的根留存下来。

噢,我们这群中国人呀。

所有跟帖: 

这是和云易商榷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产生根源。。。:)))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4/2010 postreply 08:31:01

顶好文章。姓氏文化是与农耕社会的土地有关系,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108 bytes) () 07/14/2010 postreply 11:25:37

谢顶!:)))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5/2010 postreply 00:34:59

回复:集体主义有兩种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1122 bytes) () 07/14/2010 postreply 19:23:48

我只是借用集体主义这个名词,用来表达东方文化注重集体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210 bytes) () 07/15/2010 postreply 00:39:22

回复:集体主义这个名词,反而是西方的東西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734 bytes) () 07/15/2010 postreply 23:01: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