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张粉的,看那眼白多白 :)

来源: 2010-05-19 21:35:45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仅限于此而已。对张灵甫的指挥才能,不敢恭维。

你提到“按指令行动”和“见死不救”,我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基本看法是:作为指挥官,自己要对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的部队负责,而不是诿过于人。这就就好像自己的屁股,自己要擦,而不是责怪别人不帮他擦。

先说指令。最高指令是:“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避免突出。”注意这个“避免突出”,是国军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做到这一点,就可以避免被各个击破。张灵甫做到了吗?没有。他擅自冒进,脱离了左侧黄伯韬和右侧李天霞。

进攻方并非只有这三个整编师。中间是黄伯韬、张灵甫、李天霞。在李天霞的外侧,还有两个军,即第7军和整编48师;在黄伯韬的外侧,有整编65师。大家是要协调推进的,贯彻最高指令。是张灵甫擅自冒进,破坏了这一进攻态势,而被挖出来,围住了。

张灵甫当时是受黄伯韬指挥,应该听命于黄伯韬。黄伯韬发现他位置突前之后,专门提醒他,他竟置之不理。张灵甫不听指挥,擅自行动,这也是战后汤恩伯、黄伯韬、李天霞能逃过重罚的原因之一。

再说见死不救。李天霞和黄伯韬见死不救了吗?显然没有。等张灵甫发出救命呼救以后,不管是黄伯韬还是李天霞,都是尽力相救的。其中,黄伯韬伤亡40%,这不能再说是不救了。

在开始时没有尽全力救,是可能的,好像也是事实。应该考虑的一个事实是:没有人认为张灵甫会覆灭,张灵甫自己也不这样认为。如果感到自己会覆灭,开始时还是有机会突围的。张灵甫不认为自己会被歼灭,李天霞、黄伯韬也不这样认为,都正常吧?

这样认为很正常。在两淮,陈粟被赶跑。后来陈粟打11师胡琏,被崩了牙,被反咬了一口。所以,张灵甫有自信,李天霞对此也有信心。为什么要由李天霞来负责呢?

说李天霞见死不救,是不恰当的。见死还是尽力救的。只是开始时,见围没有尽力救。这与见死不救是两回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华野攻城没有多大胜算,但阻援打援还是有一套的。张灵甫以前也救援过别人,救援常德余程万和衡阳方先觉,都没有成功。他又不是不知道国军救援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好像张灵甫自己救援失败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余程万责怪过张灵甫吗?方先觉责怪过张灵甫吗?好像没有多大的动静。怎么轮到张灵甫被围了,别人没有救援成功,就要救援的人来负责呢?


毫无疑问,把74师置于那种境地的人,应该负责。
这个具体责任人,不是蒋介石,因为蒋介石明确要求“避免突出”;
这个具体责任人,不是汤恩伯,因为汤恩伯要求各军齐头并进,相互保护;
这个具体责任人,不是黄伯韬,因为黄伯韬提醒过张灵甫,不要冒进;
这个具体责任人,不是李天霞,因为李天霞与张灵甫一样,开始时也认为74师不会被吃掉。

违背蒋介石的要求、违背汤恩伯的要求、不听从黄伯韬的指挥,葬送整74师,诿过于他人,这人是谁呢?反正不是李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