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西方中世纪-介绍唐逸所著“理性与信仰(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

来源: 山哥 2010-04-14 06:44: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531 bytes)

山哥书评

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学子,长期处在文化贫血状态。我们对西方的中世纪(Middle Ages,公元476~公元1453)的粗浅了解,完全被世界近

内容简介

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一种偏见,认为中世纪只是扼杀个人的神权统治。实际上,现代社会的体制和思想,多承袭于中世纪。在蛮族入侵的文化荒原上,是修道院保存了希腊罗马思想文化。本书从现代人的见地,以严格学术方法,论述了中世纪思想文化,尤重其与现代思潮的关联,对于全面理解西方文化与思潮,实乃必读之书。

本书前言

本书的主要部分为欧洲中世纪哲学,自奥古斯丁至库撒,按历史时序全面论述。虽然篇幅十分压缩,但其内容所论涉,超过一般哲学史。诸如奥古斯丁认识论及

本书目录

绪言 第一章:希波的奥古斯丁 一

 

200年来一些反西方传统的偏见占据。在我们的意识里,西方中世纪只有一片黑暗,而东方的中国才是那个时代文明的灯塔。这当然与所谓唯物史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关,也与对西方所谓启蒙运动的不恰当理解有关。所幸近几十年来,西方学术界率先开始了拨乱反正,还历史本来面目;如今中国学者也开始补上历史的一课,理性公正地介绍西方中世纪的精神成果。唐逸教授2005年出版的理性与信仰

 

作者介绍

唐逸,字云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从事教学。1979年以来在社科院及国内外大学讲授基督教思想史及中西哲学。19811983年任多伦多大学访问教授。1984年受聘为鲁汶大学客座教授。应邀讲学于夏威夷大学、爱丁堡大学、巴塞尔大学等学府。主要著作有《西方文化与中世纪神哲学思想》、《荣木谭》等。
(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一书,便是一部佳作。fallor,ergosum.之详细分析、数与真理、逻辑、时间理论、原罪与自由意志;波依修斯之理论背景、逻辑理论;六至九世纪之思想资源;伊利金纳思想之现代性格;释词手卷的哲学思想;达米安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安瑟伦的冥思录、真理论、论语法家;吉尔伯特的共相论、阿贝拉伦理学的分析方法、斯各特的意向论、奥卡姆的逻辑理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封闭性与开放性、近代科学与经院哲学、托马斯深化圣经中上帝的名、库撒的方法论,此等诸多论题,在西方中世纪哲学史名著中,多付阕如,或者语焉不详。本书运用分析诠释方法,多有作者个人所见。附录一论述基督信仰本土化,以作者构建之理论为论述的基础。然而自本书方法论观之,论述之着力点,为意义结构之发掘,而非自历史背景说明思想。此乃本书有别于""者也。关于中世纪,世人多有诸般误解。此种偏见可能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人的价值重新发现,难免着眼于批判信仰时代诸多压抑人的自主性的所谓神权社会。如此形成的一种历史观,直至今日仍有相当影响。十八世纪的吉朋(EdwardGibbon),十九世纪的弗莱泽(SirJamesGeorgefrazer),皆为此种历史观的代表人物,其著作以及同类著作,塑造了一个时代的偏见,仿佛整个中世纪皆是“黑暗时代”,没有光明的一面可言。假使果真如此,则近代的诸多社会体制及风习,大凡不出于古希腊、罗马者,便不知其所从出。诸如大学体制及学位、地方自治及选举、市民社会与自由贸易、城市公社、议会宪章、金融银行、十二人陪审团制度、实验科学、机械制造、土木工程、远洋航海乃至小写拉丁字母,凡此种种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阙的东西,其实率皆承袭于中世纪。在精神方面,现代人得益于中世纪的东西也颇不少,诸如理性与信仰的均衡,对人性有限性的深刻认识,对自然生命沃土及其神秘性的敬重,浪漫田园风格,对经验知识的注重,自由、契约、权利观念的普及等等,皆是。现代文化社会生活中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人权、契约、甲方乙方、主体客体、理性、意向、词项、指称、象征、符号、存在、异化、辩论、演讲之类,其实皆为中世纪经院中的熟语。不仅近代经验论与理性主义传承于中世纪经院哲学,而且现代西方的若干观念,亦与中世纪思想具有继承关系,如若不理解其渊源,大概难以深知西方的文化性格。比如“异化”这个词,源于《圣经》,乃从alienatio(疏离)的宗教意义演化而来。《新约·以弗所书》4.18:“他们心地昏昧,与上帝所赐的生命隔绝了,”后半句在通俗拉丁文本作:alienatiavitadei.拉丁动词alieno的原义是“财产的转让”,引申为“分离,遗弃”,用以翻译希腊原文αππαλλο_τριoω(没收财产,从家中赶出去)。其宗教本义为“与上帝真生命隔绝,因而失去本真存在所赋予的意义”。后来演化为“对象化”“非人性化”“丧失本真自我”的涵义。然而这个词在现代的用法,仍有宗教蕴涵。人的异化,涵有人的生命无根、疏离于生命本原,因而失去终极价值的内涵。上帝是本真存在,这个思想见于《旧约·出埃及记》3.14.摩西问上帝以什么称谓告知以色列人,上帝说(依据通俗本拉丁文圣经):Egosumquisum;ait:sicdicesfiliisIsrael:quiestmisitmeadvos.(我是自在永在;他说:你要对以色列子弟这样说:那自在永在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其中第一个sum的涵义是“是”,第二个sum的意思是“存在”,不是“是”,故前半句(Egosumquisum)的意思不是“我是我所是”,而是“我是存在”。这从后半句的quiest也可以看出来。前半句的意思从希伯来原文和早期希腊文译文可以看出,其字面意义也是“我是存在”。根据著名的DeutscheBibelstiftungStuttgart1967/77版的BibliaHebraicaStuttgartensia校勘精良的希伯来文《旧约》,第89页注14列出的希腊文为εγωειμιτοων.这里用中性冠词,“存在”为名词。这句希腊文直译拉丁文应为Egosumesse,因不合语法,故改译,然而可以看出,即使在字面上,上帝亦自称存在。而上帝不是一般的存在,却是绝对的本真的存在,即自在永在。托马斯正是将存在设定为实现(actus),上帝为纯粹实现,来深化上帝的名。假使上帝只是他所是,则上帝的名也就和任何人没有区别,因为任何人皆是他所是而不是别人。上帝的名是存在。唯其上帝是本真存在,故疏离上帝也就是疏离存在,即异化。这是异化的本义。在上帝已死的现代,“异化”略去了宗教涵义,却保留了疏离存在和疏离本真自我的意义。如果对其中世纪的本义不明究里,仅只溯源于黑格尔之类,恐怕难以理解其深刻的内涵。近代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如笛卡尔、莱布尼兹、斯宾诺莎,皆与中世纪思想有重要的渊源关系。例如,16401114曰笛卡尔致AdreasColvius的信中便承认他在构筑cogito理论中曾注意到奥古斯丁的类似理论,并指出他自己的理论乃在确立自我这个精神实体,而不是确立人的存在。实际上笛卡尔哲学与奥古斯丁和斯各特学派有深刻的渊溯关系,而他的本体论论证则可上溯于安瑟伦。笛卡尔所确立的存在本体即上帝,乃是独一的,自无创造并以大能支撑世界的创世主,这是中世纪概念。他的二元论的精神实体,乃是精神性的灵魂,这也源自中世纪神学。莱布尼兹受经院哲学影响似乎较少,然而他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皆以上帝的意志为人类知识的保证,这自然来自经院哲学的传统。斯宾诺莎哲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是对经院哲学概念的改造,尤受迈摩尼迪的影响,而他的严格演绎方法则溯自中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体系。 认识论 二 种子理式说 三 逻辑 四 时间理论 ……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中世纪-介绍唐逸所著“理性与信仰(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
  • 中国将会成为最淫乱的国度吗?
  • 说古道今侃“籍贯”
  • 请看美国等国关于通奸罪的法律
  • 杨小凯论落后国家的“后发劣势”
  • 所有跟帖: 

    席地,恭听。 -石甫- 给 石甫 发送悄悄话 石甫 的博客首页 (20 bytes) () 04/14/2010 postreply 08:30:40

    继续不了解。 -木木真木- 给 木木真木 发送悄悄话 木木真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4/2010 postreply 09:39:01

    回复:說中世紀用”黑暗時代"一詞,這習慣學術界基本已改了。 -吮露鶴- 给 吮露鶴 发送悄悄话 吮露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4/2010 postreply 18:39: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