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论坛上大都在谈google撤出中国的事情。发言的大多是硅谷的华人精英们。谈论
涉及国际政治,大国崛起,民主自由。都是高见。
我插不上话。我想的是说西南的旱灾。
随便找一条,“截至18日,贵州有557万人。。。饮水困难;需要口粮救济的人口为
312.9万人”
受灾最重的省不是贵州,是云南。灾区涉及整个西南五省。旱情据称百年不遇。新闻
说,目前已有两千万人饮水困难。旱灾的影响也远不止当前,颗粒无收的状况,将给
来年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国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在这个意义上,这次旱灾发生的西部,是中国最敏感的地
方。
比较前年四川地震。地震是突发事件,当头一棒,很容易就引起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本
能反应。于是万众一心,众志诚诚。 旱灾却是温水煮青蛙。煮的还是这个有机体最危险
又最被遗忘的角落。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次百年不遇的旱灾,在机体最脆弱的地方发生,可能撼
动的正是“国本”,“民生”。殷鉴不远。乃在夏后之世。比起谷狗走不走,这来势凶猛的旱魃才是危急存亡的大事吧?
说完旱灾,我们来看看各路精英们当前正在做什么。
正巧这两天商界精英任志强出新语录了。他的意思是,中国不缺地,房价下不来的原
因在农民。不禁让人想起老经济精英茅于轼。他的名言是,“保护耕地致房价大涨”、“中国粮食不够可以向国外购买”。这个两个不同行业的精英,一个瞄准农民的宅基地,一个打的是着耕地的主意。
原来富可“敌”国是这么解释的:财富以及对财富无休止的欲望,可以把一个人变成国
家的敌人。愿他们平安。
学术精英也没闲着。最近我读了两本。一本是右派精英写的。明写唐宋的社会结构,
实际却是为“小政府,大社会”而找论据的。另一本,是左派精英写的。说到明朝灭亡的原因,是说明朝政府职能的虚弱。既没办法阻止土地兼并。自然灾害面前,又没有能力阻止有效的救灾。社会矛盾和自然灾害相互促进,越演越烈。再加上外患和汉奸。帝国土崩瓦解。覆巢之下,上演的就是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和留发不留头了。
顺便说一句,大小政府的问题上。有一个成语叫作“淮橘为枳”,还有个成语叫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决定一个模式好坏的,时也,势也。
当然,还有一路网络上的泛精英,正忙着借着谷狗谈人权民主政治的。且不说,事有
轻重缓急。算是爱国行为吧,也不由得让人又想起明朝末年。明朝的精英们关于“知行合一”救国的几种表达方式的争论。那些争论的确是智慧之花,的确引人入胜。然而高墙外,已经兵临城下了。故此,有人说,明代亡于心学。这是言过其实。导致帝国覆灭的原因很多。不过,精英太多,精英们离知识太近,离私欲太近,而离“人”太远,也算是一条吧。
好在,国内传来的新闻里,我们看到的最多的还是温相的满目焦虑。听得最多的还是救灾中的各种感人故事。不禁让人想起鲁迅那段关于中国的脊梁的话了。
据说这次旱灾是由于全球海洋升温引起的。如果中国能在这一系自然生态灾难中,在新旧世界格局交替的过程中,化险为夷,并逐步建立起某种相应的系统的话,那么这不仅
是社稷之福。或许也将为人类的何去何从,探索出一条道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许,天将降大任于斯国也,所以才让其在内忧外患中,动心忍性,而后增益其所不能。大危之中,必定酝酿着大机遇。
而中国的精英们,眼界要放在哪呢?
好了,做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