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生活细节的父亲

来源: 2010-03-05 09:10:0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昨天在博文里说过,我的父亲有一半日本人的血统。不知是血统的关系还是个性使然,在生活里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讲究生活细节的人,父亲的讲究和认真已经到了一个极致的地步。今天就详细写几个父亲在生活里的小故事吧。

父亲的讲究和认真,可以用极致来形容。比如说,我童年时--六十、七十年代那段时间,父亲跟邻居学习做四川泡菜。他学习做泡菜,非要人家家庭妇女把盐和水的比例写出来给他。那时的家庭妇女根本不讲究数据,只喜欢用很模糊的数学概念,比如说,一大勺盐,一大瓢水啥的。父亲不依此规矩办理,自己在家里研究出来盐和水的比例,然后才开始制作泡菜。不过,父亲用很严格的比例制作出来的泡菜总是很成功,几乎没失败过。

普通的一件小事,比如说做饭,父亲也不容许我们马马虎虎。父亲常常做试验,找出米和水的比例后,让我们按照他给出的比例做饭。每次用不同的米时,父亲又要花时间找出新米与水的比例,从来没见过他嫌麻烦。光找出水和米的比例是不够的,父亲要研究做米饭需要的时间,比如,锅开了水干了之后,饭要在火上焖煮几分钟才是最佳时间。因为焖煮时间长了,米饭会糊;时间短了,米饭会夹生。通常是父亲用心找出煮米饭的最佳时间后,让我们全家人严格遵守煮饭的规则。

父亲还有很多很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每个周末他老人家会把一家人的皮鞋找出来,擦得铮亮。我被父亲宠惯了,结婚后回家,父亲会单独给我擦皮鞋。他一边为我擦皮鞋,一边唠叨:一个女孩子,出门在外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你的皮鞋这么脏,会让人看不起你,觉得你生活态度不严谨。每次父亲为我擦鞋时,我喜欢拿个小凳子,坐在父亲对面,一边看他为我忙乎,一边笑着听他唠叨。那种感觉十分温馨有趣。那时在国内,路况不好,我皮鞋的后跟常常被磨损擦破,每次回娘家,父亲见到我的鞋后跟擦破了,总会领着我去鞋匠那儿补鞋子。这成为我生活里的一个乐趣和习惯。到加拿大后,父亲没法给我擦鞋了,现在我自己常常坐在小板凳上,像父亲一样,在腿上铺一块布,把鞋子放在腿上,仔细地擦拭皮鞋。如今,每次出门前,我都要认真检查自己的鞋子,生怕别人会误认为我生活态度不严谨。有时在外面看到一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我总会很认真地看看她们的鞋子,如果她们的鞋子太脏,我就知道她们的房间一定会很乱,呵呵。。。表打我,老人家这么说的呀。

父亲很讲究衣着打扮,在那样一个年代里,父亲的讲究让他很出位。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我父亲后,总是要问我: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呀,他怎么那么讲究啊?那时年轻,不知道怎样回答。至今,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打扮得体体面面的,这点让我特别开心。

我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大学教书,父亲和母亲把我领到武汉最好的一家西服店(怡和洋行),给我选择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毛料,做了很多套新衣服。他们说,那些新衣服是他们送我的毕业礼物。八十年代初,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孩,穿手工定制的西服,也算是很出位的了。那个年代,穿西服的人不多,一个年轻的女教师,身穿一套套定制的西服在讲台上课,让我的学生大开眼界。那个年代我很傻,不懂得低调,父母让我穿上好的服装我就穿了,以至于让很多老教授们在私下里议论我,说我的衣着太讲究了。有一天,一位老教授在食堂排队时,当着众人对我说:你穿衣打扮的气质神韵很像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我脸红地站在众人面前,不知如何回答他,羞得我恨不能找一个地缝钻了进去,那种感觉真的尴尬得要命。

今天的我,已经能够体会到父亲和母亲的那份对生活细节的讲究了。他们在那样的年代里,努力地讲究生活的细节,我想那份细致和讲究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尊重吧。

————
后记:

我以后慢慢写一些我父亲的故事吧。写完后打印出来寄给我爸爸看,让他知道我有多么爱他。父亲总是觉得我爱我母亲多一些,其实我真的分不清我爱谁多一点,因为我很宝贝他们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