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买枪打日本:不是打架贴啊刚才我也没掺和!

来源: 2010-03-05 00:55:1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想起了我的曾祖父。家乡在胶东,老头儿有3个儿子(没有女儿),从小学起全部送到北京读书(他只是个小地主);儿子们然后就参与了中共的各种活动,之后自然的,进了八路军。山东在解放前的土改是康生主持的,惨烈程度自有很多文字材料佐证,我就不多描述了。土改的时候三兄弟都在部队,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干部了。土改呢,把家里一切土地,房产,佣人分掉,这个也没悬念的了。当时老爷子远游去了,邻村有共妻的,家里一个男人没有,女人们叫天天不应。其中有个媳妇很漂亮,又没儿子,因为怕被人霸占,跟婆婆一起跳井了。我奶奶呢,舍不得儿子,忍着,后来在过去长工的帮助下跑去找我爷爷了。这些是后话了,就说跑了的老头子吧:一辈子相信共产党就是中国的未来,竭尽财力培养儿子参加革命,最后共产党是上台了,他自己家破人亡。

又想起了我爷爷。14岁参加革命,日本人在家乡扫荡的时候,他在部队里研制中国自己的盘尼西林。我有叔叔姑姑很小就夭折了,就是那个时候。打日本的人,保护不了自己的家人。后来他带着他的团队走遍大江南北,最后在石家庄,建立了当时远东最大的制药厂,专做青霉素。文革前夕他47岁的时候,作为当权派被打倒,因为不堪受辱而自杀。奶奶被揪出来扫厕所,两个叔叔分别被从初中和小学中踢出来,尝尽人世艰辛。家里被抄了无数次。不用说,他的两代后人都成长得很艰难。

我们家的后辈,有机会到石家庄的,都会给带去看那个设计得像个大注射器的原主楼。家里谈到爷爷,会说到青霉素,但是一般,不会提他抛妻弃子自杀的那一节。我想,在我家人的心里,爷爷仍然是大家的骄傲。先人们买枪抗日也好,投笔从戎也好,做决定的时候,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献身的当时,原是义无反顾的。至于后代身世凋零,那是时代的必然。任何一个失去父母庇护,或家中散尽家财者,都有可能过得很惨。但是革命者又怎能瞻前顾后呢?如果当年那些抗日的人都为自己的家庭儿女着想,中国不知又要多死多少人。

对奋不顾身的先人们,还是存些敬意吧。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奋斗。有些评语,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