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日本的认识,日本是个岛国,大和民族优越但有狭隘性
1.首先日本历史上一贯与强权为盟,从来是认强权为主子,软柔者为可欺。
当历史上隋唐强盛的时候,他们派遣隋使,遣唐使,学习了中国的文字,绘画,艺术,官制,甚至宗教,这些现在京都,奈良依旧可以看到风貌,没有被岁月摧毁。
比如二战跟德国,意大利结盟,
二战后,跟美国结盟,经济很早就成为经济强国,GDP多少保持在世界前第二位,资源少,靠技术立国,子承父业的多,虽然有时候总被美国当款爷欺负,比如方励之,从中国放行,美国跟日本要钱,日本把给中国停了的发展基金,激活了,才成行。。。类似的太多了。。。
2.其次,日本是个拿来主义的国家,技术,政治,宗教,都如此,
还有,日本国民教育做的好,是全民教育普及比较早的国度,但据历史学家说,这些都来自中国清朝的几次条约的赔款,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让日本尝到了军国主义的甜头,开始侵略中国,而且,把中国内部的矛盾,在青龙会赞助下,成立同盟会搞垮清王朝。
3.最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导致西学东渐,对中国现代文化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近代文明用语,大多来自日本现代汉语: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学经日本东渐,特别是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在汉语中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其实你大概也没有意识到吧! 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4.历史记录反省,战争强调自己受害方面,却尽量美化日本发动战争的历史,和尽量回避对亚洲国家造成的毁灭性灾难。核爆中死伤的大量平民无疑是值得同情的,但归根到底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不明确反省这一点,却去夸大日本的核武受害者意思和感情,不明智也危险。
多在艺术表现上,从用人性的观点,出了好多好作品,给世界人民看,似乎他们不是战争的施虐者,仅仅是受害者,这也是日本战后学校课本不提战争根源的一个原因;还有对原子弹被害的受害者的宣扬,每年都大张旗鼓地进行,很少有真正反悔战争发动者的艺术品,一旦有,比如中国一个艺术家拍摄的电影《靖国神社》,就被右派大肆攻击,据说《南京大屠杀》的美国华裔女作家,也遭到他们的攻击,而自杀。
最后日本的技术立国的思想,很适合资源缺乏的小国,但市场是狭小的,需要中国的大陆外销,这些我们不该忘记。
5.日本人的观念,崇尚武力
从一万日元的明治维新代表
“一百部国际法抵不上几门大炮;几项友好条约值不到一桶火药。
大炮和火药并非用来实施已有道德准则;它们是在没有道德的地方创造道德的工具。
―――福泽谕吉”
按照今天武器进化的原理,也可以改写为
“一百部国际法抵不上几个核武器;几项友好条约值不到一颗原子弹。
核武器和原子弹并非用来实施已有道德准则;它们是在没有道德的地方创造道德的工具。
-------------------牧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