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可乐一般的《阿凡达》 和 感人泪下的《极地重生》

本帖于 2010-02-08 09:01:34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

薯片可乐一般的《阿凡达》 和 感人泪下的《极地重生》

医生手记

去看美国大片《阿凡达》,是一个小姑娘跟我推荐的,她先在我面前吹捧《阿凡达》如何如何有名,大家都去看!-------我不为动,后来又向我吹嘘如何如何好看,如何如何神奇!-----我不为动。但最后她随口说了句话,却让我动心了。

她随口说了句:“去的时候别忘记带纸巾啊。”
我问:“为什么?”
她说:“看的时候感动得擦眼泪用啊!”
我问:“真的吗?”
她很恳切地点了点头:“里面的爱情会让你很感动的!”

我真动心了,大导演卡梅隆曾经的那部《泰坦尼克号》真实加写意,的确感动得让我难以忘怀,于是我也蠢蠢欲动,真的带着纸巾去了电影院看3D的《阿凡达》。

然而,我真的很失望,《阿凡达》丝毫没有让我感动的地方,此片除了抄袭了一些《侏罗纪公园》,《天煞》的特技设想,其剧情还是老套子--------美国通俗的个人英雄主义高,大,全,片子里一边在宣扬仁义道德,一边在杀人如麻,以及庸俗的言情加色情(据说还删除了一些床戏)。

看到《阿凡达》里面的有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部分,非但没有让我感动,反而让我感到了导演和剧作人的卑鄙和庸俗-----------杰克和潘多拉之间的感情 就像美国西部片的那一套一样-------一个受伤的牛仔,意外地得到了红番女人的救护,然后两人在吃喝玩乐中产生了那种最本能的“爱情”。偏偏这个红番女人又戏剧般地是公主,于是这个没落的牛仔摇身一变成了“成龙快婿”,最后继承了当地的统治权……….而且还得到了当地部落老百姓的欢呼公认……..

一看到这儿我就鄙夷不堪---------就好像那些生活在大自然,原始而又纯朴民族,天生就需要等着一个外来的英雄去去领导,去施舍,去拯救,最后还要全体感动得不得了-------凭什么?

庸俗1:凭什么杰克就天生具备了驯龙才能(他好像天生就充满了天分),最后把部落里谁都害怕的大红龙给驯服了?? 然后像个神仙一般坐着大红龙回到部落,博得了部落老百姓全体一片的敬畏?(那种爱情和信任最终都是一种敬畏),凭什么?

卑鄙2:为了成全杰克和潘多拉的爱情,最后让杰克的情敌------一个很纯朴的Navi族小伙子死于非命。剧情还要让这个小伙子死得心甘情愿,死了以后剧情连提都不再提了,然后全是杰克和潘多拉惊险又毫发无损的“必胜”战斗,两人最后甜甜蜜蜜,终成眷属,而一将功名万骨枯,那些所有死去了的人,全都如同蝼蚁一般。凭什么?

看到电影最煽情的时候,我还有意回了回头,发现根本就没有人感动得在擦眼泪,大家的都是一边充满着感官刺激地看着,一边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薯片儿,畅快地喝着可乐儿…….

现在,网上一些人地说什么看《阿凡达》不需要去思想,就象在做梦…….我觉得也的确是这样,看这种片子的确不需要去思想,因为也没有什么思想,的确就像在做梦,确切地说,是在玩游戏机-------杀人如麻,然后英雄救美……….可是居然有那么一个人还要语无伦次地说看《阿凡达》就如同练瑜伽一般地打坐那么超脱……….我不禁哑然失笑---------词不达意也就罢了,而这样吹捧就只能其本质显得更加肉麻空虚。

老实讲,我上了小姑娘的当 ,那些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都有那么一个白马王子,人间仙境,公主佳人的柏拉图之梦------------他(她)们很容易感动,很容易激动,也很容易冲动。
但他(她)们其实根本都不懂什么是感动,什么激动,什么是冲动。六月天,孩子脸,他们的幼稚,也就成为了 薯片,可乐,棒棒糖和《阿凡达》这样影片的商业消费市场,给一些聪明的商家们带来了滚滚财源。(当然,也保不住还有那些老处女们看了《阿凡达》会发情。)

前几天,我又无意在家里看了一部德国片《极地重生》(so weit die fuesse tragen),这部片子很让我感动,当然,也如我意料之内,这部片子也没有象《阿凡达》那种商业片子那样一出来就光彩照人,而是淡雅地那么“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深度的电影一般都这样。

影片援引的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也是我的最爱,因为这样的影片给了观众一个真实写照,能让人更生动能走进历史,走进生活,而只有那些吸毒的人才喜欢语无伦次地沉浸在迷醉的幻想之中。

这是一个感人的逃亡故事,但整个影片的所站的角度都是中立的,公正的。(难得,没有所谓的肉麻的英雄主义和卑鄙的意识形态侵略诽谤)主人翁是一个纳粹军官,二战后被苏俄作为战犯被判25年,放逐到西伯利亚东部劳改,在那里,劳改院没有铁丝网,没有围墙,因为,寒冷的冬天会让那里满冰天雪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人即使逃出去了也会因为没有生存条件,最终倒毙在途中 (有深意:剥夺人自由的不是围墙,铁丝网,而是那富有诗情画意的银装素裹)。

劳改院的暗无天日,让主人翁吉温斯思恋自己的妻儿,他下定决心逃跑(动机很简单真实,不是肉麻的爱情,而是人最朴实的亲情)。他在一个患有绝症的劳改老医生的帮助下终于逃出去了,这一段有点像《基督山伯爵》里面的那部分,但《基督山》最后获得的是金钱,而此片最后获得的是最朴实感人的东西。

老医生自知身患绝症,已经没有逃出之日,故而把自己多年为越狱做准备而藏好的一些衣服,干粮,指南针,酒精炉………交给了他,临行给了他祝福和代问家人好的嘱咐,然后老医生为了掩护他而自杀了。

吉温斯逃出去了,他在荒无人烟的冰天雪地中一步一步地走着,而他到达边界的距离有长达14000公里左右,沿途还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尤其是那个负责劳改院的苏俄军官,因为吉温斯的逃走让他的自尊心受大极大的打击,从而他也在不辞劳苦地追捕着吉温斯。

但最后整整一个俄罗斯大陆,吉温斯都逃亡过来了,这中间,他也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有纯朴的因纽特人,还有犹太人---------非常奇妙,一个二战中受到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居然会主动去帮助一个纳粹德国人。其实很简单,在二战的那场血腥中,屠杀者和被屠杀者一样脆弱,这个犹太老头深刻认识到了这点,他就是要让人来分享他的这种认识,从而帮助吉温斯。当他冒着危险,掩护吉温斯出境而被那个苏俄劳改军官严密调查时说了一句:“是的,我帮助了他,因为谁都需要帮助……..”

影片到了最后,吉温斯逃出了国界,然而,在边境线上,那个苏俄劳改军官居然早就在那里等着他了!这让观众都不由暗暗担心主人翁的命运,可是,最后那个苏俄军官居然恭敬地让吉温斯通行,临行他只说了一句话:“但我还是赢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为这个黑色幽默而深省(的确,人跟人之间的心灵都其实是相通的,相互理解的,而阻碍那种心灵相通理解的,往往都是些其实很可笑的东西。)

几经磨难,几多垂危,几多疾苦,几多沧桑,吉温斯最后终于回到了家,然而他没有进门,而是让默默地在窗外看着自己的家人,然后悄悄地跟随着妻儿……直到最后目光相遇的那一刹那 ,什么对话都没有,只有眼泪,这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那种艰难,以及艰难之后的珍贵和珍惜。生活中,往往最朴实的东西最美好,也最容易让我们忽略。或许,太多的荣耀,太多的虚华在吸引着我们。然而,我愿意被那最朴实的欢乐所感动,也愿意去为那让人们开始相互懂得珍惜的情景而不知不觉地流下眼泪。

2010年2月6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