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美国的命门

来源: 澎湃 2010-02-03 14:23: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5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澎湃 ] 在 2010-02-05 14:01: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人才——美国的命门

最近闲暇时间,看了一些帖子,不少在讨论美国的命门。
实在想说句话,于是注册了一下。我认为美国的命门是人才。
纵观美国的支柱产业,都是知识密集的。
一个二战,把多少优秀的人才流到了美国。二战前,诺贝尔奖德国多多,二战后,美国多多。靠的是什么?人才!
二战时候,美国从德国获得了多少人才,无从考证。但是二战后,美国就凭着一个空想的机会,就打败了苏联。人才的作用不容小视。
《三国志》中,曹操和袁绍有过一段对话。大意是:袁绍和曹操探讨万一遇到挫折,“何以自处?”袁绍的回答是,占领一个地区,慢慢发展,最终称霸。而曹操则说,笼络一批人才足矣。
俗话说的好,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了人才,诸多问题就容易解决。
总说美国的国债是命门,可是,如果真的打金融战,中国比美国,简直不是一个重量级。相对美国,中国高端金融人才的匮乏,相信是个无法大家公认的事实。没有人才,如何能打赢?
一直想从国外引进技术,我们如果能够引进人才,那还愁没有技术吗?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没有人才。中国人才济济。本帖只是讨论美国的命门。我的认为是,命门,就是最重要的地方,一挖就痛,挖到一定程度可能致命的地方。
想到当年钱学森回国,多么困难。就可以看出人才对美国有多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把美国的人才大批量引进到国内。估计美国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结尾再次重申,不要和我抬杠,说引进人才之类的问题。我说的只是美国的命门,人才对美国的重要性。

所有跟帖: 

人才的伯乐——中国的命门 -医生手记:- 给 医生手记: 发送悄悄话 (372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4:36:33

同意。当初老毛老蒋争天下,老毛保人为本,老蒋保地为本,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儿童- 给 儿童 发送悄悄话 儿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4:59:58

你以为国军里没有人才?大谬 :) --康七郎- 给 -康七郎 发送悄悄话 -康七郎 的博客首页 (98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5:22:28

老蒋看重的不是人才,而是太看重美国援助了。 -医生手记:- 给 医生手记: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5:32:44

老蒋怎么不看重人才?叶挺、陈赓被俘后,老将那是想方设法要笼络啊 --康七郎- 给 -康七郎 发送悄悄话 -康七郎 的博客首页 (26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5:44:06

不过问题是没有笼络到啊,人才都不喜欢他。 -医生手记:- 给 医生手记: 发送悄悄话 (287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6:02:47

7! -儿童- 给 儿童 发送悄悄话 儿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7:53:00

他老蒋怎么不先对自己那些“非嫡系”将领和部队好些? -儿童- 给 儿童 发送悄悄话 儿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7:54:56

国军里有人才,老将不用不听也是白搭。 -儿童- 给 儿童 发送悄悄话 儿童 的博客首页 (160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7:38:06

老毛自己都说了,感谢日本侵略打败了老蒋。你那是哪家的道理? --牧歌- 给 -牧歌 发送悄悄话 -牧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6:57:02

这就是你一根筋了 -儿童- 给 儿童 发送悄悄话 儿童 的博客首页 (46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7:52:10

我感觉说的更确切点。。。 -彩云舒- 给 彩云舒 发送悄悄话 彩云舒 的博客首页 (418 bytes) () 02/03/2010 postreply 17:01: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