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与金融危机

本帖于 2010-01-30 11:22:5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

金融资本与金融危机

华尔街日报说,高盛 (Goldman Sachs) 已宣布该行2009年盈利13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不但还了债务,还将向美国民众再纳税了64亿美元。

“但是该行今年的薪酬和奖金规模将比2007年减少40亿美元,降幅为20%,创年度薪酬纪录新低。这可真不应该。这家美国经营最好的公司给员工少发了多少钱啊。”

这家金融公司的收入,76%来自交易和投资,其技巧确实高超,在自己遭受金融危机的时候,不仅自己的财富别人卷不走,还能把别人的钱都装进了口袋。他们有的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90

年代以来,垄断资本开始操纵全球化过程。他们通过金融垄断、资本输出从世界各地攫取财富,以新的经济殖民主义取代了传统的殖民帝国主义。以价值和意识形态的 “征服” 来取代传统的武力征服。

资 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产业垄断资本的重要性也开始让位于金融垄断资本。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产业资本的增殖,是以产品最后的出售来实现利润,但金 融垄断资本本身就可以用金钱和金融证券的互为补充,通过投机性的交易来创造收入。金融资本正是以其独特的增殖方式,成为了现代垄断资本的最佳表现形式。

二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依靠市场,技术和资本的巨大优势,作为世界市场的龙头,控制了国际商品的供应链,并取得了最大利润。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为金融资本提供了舞台,跨国公司是金融资本的载体。目前世界上跨国公司的数量已达6万多家,控制着巨额资本,引起庞大的国际资本流动。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参加股票、债券、外汇和期货等交易活动,促进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80

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从福特主义增长方式走向后福特主义。同时,资本主义的政策手段也从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转变为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放松了金融管制、扩大了金融机构能够涉足的领域。如199911月,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 (FHC) 形式从事包括证券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金融混业经营。

各发达国家的政府也直接参与支持了金融资本的活动。例如,经合组织国家的政府把国民生产总值的3~5%,即预算开支的 20% 转移到持有国债的金融资本所有者手中,从而使金融资本成为永久性实际正利率的受益者。在国际上,则通过以新自由主义的 “华盛顿共识”, “政府作用最小化,快速私有化和自由化”,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

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扩张,武力干涉和货币霸权为金融资本开辟了道路。战争意味着军事工业的巨大利润,以及战后重建过程中所获得的巨额订单,还意味着巨大的金融资本流入发达国家,维持发达国家的经济繁荣。如对伊拉克的入侵使美国金融资本的净流入由 2002年第四季度的542亿美元猛增为2003年第一季度的866亿美元。
 
随着美国在二战后取得的“世界货币”地位,以及20世纪末以来欧元地位的提高,“货币霸权”已成为发达国家掠夺财富的一种有效手段。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投资其美元贸易盈余的唯一方式就是购买美国国库券,他们不愿在美国国库券以外的投资上冒过多的风险。

“货币霸权”与虚拟资本的结合,使得美国等除了在经常项下输出 美元外,还可以从资本项下向国外大规模输出虚拟资产,从而为金融资本的对外扩张开辟了道路。如2007年的中投公司,购买了美国私募基金黑石集团30亿美元的股份。账面损失超过了85%

亚洲的金融危机可归因于外部金融资本的过度流入。
1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一夜之间从这些亚洲国家的中央银行消失,落入了华尔街金 融投机商的口袋,相关的金融损失甚至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的水平。在中国,股票市场出现的危机也同样是因为投机资本的过度流入的结果。

金融资本不仅在总量上大幅度增长,超越了工商业资本居于经济的支配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战前,金融资本主要与工业资本相融合,组成大规模的垄断集团来获取垄断利润。而在战后尤其是80年代以后,金融资本已越来越远离工业资本。

通过资本的流动而获取利润。目前在全世界每天约2万亿美元的外汇交易中,用于投机的超过90%,而用于贸易和投资的不到10%。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许多的新的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2006年底,利率互换、汇率互换和利率期权交易的发行在面价值达到286亿美元 (约为全球GDP6) 。金融资本的发展变化不仅对于企业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渗入到了普通居民的家庭生活。2003年,在一些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金融资产占家庭净财富的百分比分别为: 美国88.4%,日本64.1%,法国 62.5%,英国71.6%,加拿大72.1%

在 这种条件下,对资本家来说,资本的增殖已经不必仅仅依靠生产过程来完成。而可以直接通过金融产品的买卖和对价格的正确预期来实现。马克思在论述资本循环时 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 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而在今天,这种狂想对于资本家似乎已成为现实。

金融资本的扩张为垄断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但它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整体经济运行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金 融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增强了。通常所说的虚拟资本是指短期资本,长期资本是与产业资本紧密相连,通过生产过程来获取剩余价值。而金融资本的发展和全球化展 开,已不再与工业资本融合在一起,单纯通过金融资本形式的转换以及买卖来获取利润,亦即短期的虚拟资本规模占据了统治地位。可以说90%90%以上跨国经济的金融交易不是服务于经济家所说的经济功能,而是为了追求资本价值的增殖。

2007
年,全球金融商品已超过六千种,外汇交易市场每天成交额超过2兆美元,私人理财部门规模高达12兆美元。由于这些资本并未用于生产,因而金融资本的发展结果使得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差距进一步增大。据统计,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年增长率高达 25%,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只有3%2000年世界虚拟资本总量已达到160万亿美元,大体相当于当年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5倍。

 
虚拟资本增加所造成的财富效应形成了一种虚假的需求,隐蔽了生产过剩的事实。更加促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和投机活动,从而使得买卖过程进一步脱节。加剧了经济危机爆发的隐患。

 
金融资本加剧了财富的集中。财富的集中是资本垄断的必然结果,而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这种集中的速度和规模更加迅猛。一方面,金融资本强化了产业资本的力量,使产业资本的集中和兼并能够在全球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在1980~1990年间,全球所有并购总额每年增长42% ,在全球企业并购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了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美国1999年底层40% 的家庭拥 有的财富只占全部财富的0.2%,而占人口总量的1%的最富有家庭则支配着全部财富的40%。根据《商业周刊》每年公布的职工与经理人员收入差距资料,1990年首席执行官的平均报酬是工人的84倍,到1999年则攀升到416倍。从全球来看,世界上最富有国家与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比在2006年已扩 大为340:1。财富的集中使得大众的收入水平越来越低,而 “一切现实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制的消费”。

 
在金融资本以掠夺性方式攫取利润的时代, 金融资本的买卖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已经被抹杀了。价值来自于劳动这一基本原理也被弃之不顾,大量资本被用于金融产品的买卖。根据美国财政部对美国次贷担保债务凭证 (CDO) 市场的统计: 2005CDO市场总值为1510亿美元,而2007年仅第一季度就达到2000亿美元。在 此基础上,华尔街的精英们甚至发明出了CDO的平方、立方、N次方等新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极度膨胀,使得美国金融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接近 40%。这种经济金融化过程不仅影响了金融行业本身,也迫使非金融企业采取削减工人工资等方式来提升利润,以化解竞争压力。所有这些都进一步缩小了国内的有效需求,增加了危机发生的几率。

 
美国自 1971年放弃金本位制以来,根本无意于平衡预算,他们也不关心贸易逆差。财政与货币的扩张成为日常议程。美元的印刷不仅使美国经济膨胀,而且把通货膨胀输出到世界其他国家。据估计,联邦债务现在超过10 亿美元,还不包括未来的债务,如缺口已经超过50万亿美元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

美国的外债(指欠全世界中央银行的国债)如今为4万亿美元。除了国债,美国的公司也欠世界其他国家几万亿美元的债务。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 家,每天要从国外借入20亿美元。美元的购买力在持续下降,自1971年成为不兑现货币以来已经失去了80%的价值。

美国确实处于一个令人欣羡 的位置:印刷的美元全部花在国外,比如不论是从中国进口消费品,还是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其结果是,美元最终储存于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的央行又让它们回流到华 盛顿,以购买美国国库券。中国和其他国家积累的贸易盈余成为美国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美国试图在全球推广其政治和经济模式,建立起一个“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然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使这种幻梦趋于破灭,但是“新殖民主义系统”仍然在全球运作。其解决危机的方式也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其垄断资本的利益。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其能够通
 过货币升值或贬值、提高或降低利率等方式来转嫁危机。 一直盘旋在中国经济天空的金融资本,17000亿美元的热钱,也让中国人寝食难安。

华尔街的金融垄断资本贪得无厌,攫取了财富,也损害了本国的经济。虚拟的繁荣总有一天会难以为继。奥巴马以宣战姿态在上周四宣布,会制定一系列措施限制大型银行的规模和高风险交易,包括禁止吸收存款的银行进行坐盘交易, 以及参与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除此之外,奥巴马还下令限制银行的融资和并购规模。

根据奥巴马的声明,美国政府计划把单一机构在存款市场上所占份额不得超过一成的规定,扩展至非存款资金等其他领域,藉此限制金融机构的增长和合并。银行可融资的能力大降,将会迫使银行撤出新兴市场等高风险之地,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就少了一批可以兴风作浪 的大鳄。

125日报道称,著名基金经理乔治·绍罗什对奥巴马宣布的金融改革计划表示欢迎,称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但各大金融机构却极力批评奥巴马的金融改革计划。它们打算利用27日开始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展开游说,反对全球执行奥巴马的计划,反对限制银行的规模和交易活动。

奥巴马的建议尚待参众两院通过。可以预见的是华尔街似乎总有办法应对。华尔街说向华尔街宣战是在摧毁美国精神。问题是这样“贪婪的肥猫精神”到底是伟大还是丑陋。问题是奥巴马政府对华尔街的“大棒”会不会是“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呢。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小画玫瑰
  • 爱沙尼亚艺术家夏娃
  • “大师杯” 国际彩色摄影奖
  • 美国丹佛美术馆
  • 德国艺术家 沃尔夫冈库巴赫
  •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