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 记 公元一九三六年二月七日晚 深夜, 在穷乡僻壤的 陕北 清涧县 高杰村 袁家沟 白治民家窑洞里的 油灯下, 有一人 写下了一首词。 那天白天, 词人曾登上了陕北高原的 连着几日鹅毛大雪后的山塬,对于一个出生南国水乡的他来说,虽然也曾历过北平的冬天,爬雪山的风寒,然而这毕竟是 他见过的第一场真正的好大雪!铺天盖地,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世界触发了他饱满浓厚的的诗兴。忙完公事, 夜深人静,麻油灯闪烁, 词人推毫命笔 一挥而就,写下这阕词。 除了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人知晓此词,词人也从未对任何人提起,一阕词就这样默默无闻,如石沉海底。 无人曾料到,此词后来竟然成为中华词坛之巨响绝唱,引发一场唱和褒贬大战,实乃千古词坛 趣聊 佳话, 六十有载过去了,今日读来 看来 想去 依然 轰烈 酣畅 斐然 令笑~! 此词 即是 【沁园春 雪】,词人即 毛泽东。 1945年8月28日, 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赫尔利的陪同下飞抵重庆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8月30日,毛泽东就在重庆下榻在张冶中的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王昆仑等人。 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
1945年9月6日, 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又到重庆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看望柳亚子。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 1945年10月4日, 毛泽东读了柳亚子的七律诗,于约一个月后(即1945年10月4日)写信给柳亚子:“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可惜我只能读,不能做。但是万千读者中多我一个读者,也不算辱没先生,我又引为自豪了。” 毛泽东的信使柳亚子 “感发兴起”,随之作诗一首。两日后 (10月6日),柳亚子又“以诗代柬”,将 “感赋二首” 送毛泽东。 接到柳诗的第二天 (10月7日),毛泽东并没有抄录七律《长征》,而是把自己于1936年2月写的那阕《沁园春·雪》抄录后,赠送给柳亚子。 (写成整整9年8个月后)。并致信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1945年10月7日)。 “好词!真是好词!” 柳亚子读了毛泽东派人送来的这首词后,赞叹不已,对友人称:“余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颦,以视润之,始逊一筹,殊自汗颜耳!” “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 1945年10月23日, 柳亚子在纪念册毛泽东《沁园春·雪》手迹之后,用行书写上了自己的《沁园春》和作,全词如下: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汉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并撰了跋语: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三日亚子写于津南村庑下。 下有白文“柳亚子”印章一。 柳亚子将这首 “次韵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 的和词 和毛词一并交给《新华日报》,希望同时发表。《新华日报》因未征得毛泽东本人意见,不便同时发表这两首词,柳亚子不愿因此延误时日,建议先发己作 次韵和词。 《新华日报》于(1945年)10月11日,即毛泽东离开重庆 那天 只刊发了柳亚子的 和词。而《沁园春·雪》却因此在报社内部有所披露,并被传抄出去。 重庆各界在报上只见到柳亚子的和词而不见毛泽东的原词,都纷纷好奇地打探。柳亚子词兴大作,便 “不自讳其狂”,开始把原词向一些友人传发。 1945年11月14日, 柳亚子 “和词” 一发表,立即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人们很想拜读毛泽东的“咏雪”原作。当时重庆民营报《新民报晚刊》的副刊编辑吴祖光对此事尤为热心, 他四处奔波,几经周折,先从 黄苗子 处抄得毛泽东词稿,而 黄苗子 则是从 王昆仑 处抄得,抄稿中遗漏了两三个短句,但大致还能理解词意。最后把三个传抄本凑合起来,终于得到一份完整的《沁园春·雪》。 吴祖光 如获至宝,感到这 “自铸伟词”、 “大气磅礴” 的咏雪之作,是 “可遇难求的最精彩的稿件”, 于是在11月14日该报副刊《西方夜谭》的显著位置上以《毛词·沁园春》为题隆重推出这首杰作,并在该词后面配发了一段热情洋溢的 “按语” : “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就是《沁园春·雪》首次公开发表的始末。 1945年11月28日, 重庆《大公报》因势而动,将《新华日报》上的柳亚子的和词和《新民报晚刊》上的《毛词·沁园春》集于一起, 以醒目版面再度刊出,又一次引起人们的争相传阅,这是毛词 “传抄稿” 在重庆的第二次发表。随即山城的各大报纸竞相转载,无一例外地发表了大量的步韵、唱和之作和评论文章。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公开刊登后,轰动山城,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重庆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和词与评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刊发的和词不下50首,评论将近20篇,这在我国诗词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据说, 蒋中正听到这个消息并阅读了这首词后,感到吃惊。他没想到这个身着土布衣衫被他视作“土匪”的对手,竟然会有如此才情。 “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是难得的精品啊!”
不算难事。我看此词,没有什么毛病,诗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也只能这样说了”陈布雷答。
“你赶紧组织一帮能写诗词的文人,写些和词,一定要压倒毛泽东!”
折腾一场,, 历时经月经年,居然没一篇像样的词篇, 更勿需说有接近或超越 毛词水平的佳作了, 武的不行, 文的更不行, 蒋介石悻悻然:“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毛泽东的评价是:“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
朱德《沁园春 受降》1945年8月 +++++++++++++
二
“这个词调适合于以赋体入词,又最忌板滞,是个较难驾驭的词调。两宋词人当中的许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都不见填制。”“此调格局开张,掌握得好,却可造成排山倒海之势,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纵观那些“骂和”之作,或作无病呻吟状,或弄搔头故态姿,自供驱使,词境孱弱,远未得《沁园春》词意之真味,未曾开战,已处不胜之地。反观毛泽东之《沁园春--雪》,气魄雄健奇伟,辞句深切精妙”,此词一出,余《沁园春》皆失色多矣。
胡适 早年的 沁园春词:
《沁园春》- 新俄万岁: 客子何思,冻雪层冰,北国名都。想乌衣蓝帽,轩昂年少;指挥杀贼,万众欢呼。去独夫“沙”,张民主帜,此意如今果不虚。论代价,有百年文字,多少头颅。 冰天十万囚徒。一万里飞来大赦书。本为自由来,今同他去;与民贼战,毕竟谁输?拍手高歌:新俄万岁!狂笑君休笑老胡。从今后,似这般快事,后起谁欤? 金帝 完颜亮 咏雪词 《百字令 - 雪》 (并未见于正史,该词见于《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全文为: 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花颠狂,秦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玉虎酣战,鳞甲满天飞飘落。 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须拼一醉,看取空寥廓。”
|
毛泽东 【沁园春 * 雪】 词坛 趣史佳话 拾零
所有跟帖:
•
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好诗,好文,好歌,精美贴。
-彩云舒-
♀
(112 bytes)
()
12/26/2009 postreply
18:24:52
•
谢 彩云 共享 同祝~:)
-yijuhua-
♂
(0 bytes)
()
12/26/2009 postreply
20: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