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在网上看到的,懒了一下,没查出处时间啥的,当时写的时候还嘀咕估计不对头,果然:)
多谢纠正+勘误,刚上网查了一下杨万州(归厚),copy paste过来……
白忠州与杨万州
周康杰
唐代元和十四年(819)至十五年(820),大诗人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人谐称“白忠州”。真巧!白居易的好友杨归厚当时任万州(今重庆市万州区)刺史,白公在诗中常呼“杨万州”或“杨八”。
白忠州与杨万州在朝廷供职多年,同为翰林学士,都先后担任过左拾遗(谏官),二人都具有鲠直敢谏的无畏精神。二人都站在当时锐意革新时政的进士集团一边,与结党营私、因循守旧的宦官、旧官僚集团作不妥协斗争。二人对开明皇帝唐宪宗获得的“中兴之誉”起到了促进作用。二人又因犯颜直谏,被谪贬外放到地方当小官。杨万州的亲家,白居易的挚友刘禹锡为杨作的祭文曰:“伏阁论事,侵及内权。克扬直声,不愠左迁。”这盖棺定论的悼词,足以证明杨万州为人耿直,痛恨宦官,犯颜直谏,无所谓惧的高尚品德。白居易也是如此,请看白居易挚友元稹在《白居易授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中称赞道:“元和初,对诏称旨;翱翔翰林,蔼然直声,留在人口。”难怪白居易要引为同道,结为知己,倍加敬佩。
白忠州与杨万州书信往来,诗歌唱和,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白居易任忠州刺史近二年,给杨归厚寄诗九次(共十二首)。杨归厚给白公的诗虽早已散佚,无法觅得,但从白诗中的“和”诗及“答”诗便知道,白、杨诗歌唱和是真有其事,无可怀疑。二位诗人都是把诗歌作为连接感情世界的桥梁。他们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工作环境,人生遭遇,家庭生活,思想感情等诸种问题都通过诗歌传递给对方知道,从中可分享快乐与忧愁。白公的诗中反复地表明这一点。请看:白公于三月底到忠州,四月初就给杨公寄了一首诗,题为《初到忠州登东楼寄杨八使君》,诗末写道:“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足见白公是多么痴情地想见到杨万州这个“美人”(有才学的人)啊!不久,白居易又把“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的工作情况和“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的生活状况,写成《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一诗寄给杨归厚,使好友了解在忠州的情况。杨归厚也把自己在万州任上的情况写信作诗告诉白居易,并请白居易为新建的万州四望楼题诗,以增其辉,以扬其名。白公接信后,十分高兴,欣然命笔,写成《寄题杨万州四望楼》一诗寄给杨归厚,诗云:“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无由得与君携手,同凭栏杆一望乡”。从诗里流露出白公是多么渴望与杨公携手登楼,把酒论世,观景怀乡。为什么二人苦苦地思念呢?白诗作了真切地回答:“两州何事偏相忆,各是笼禽作使君”(《答杨使君登楼见忆》)。原来因同样的遭遇和命运,使得他们二人同病相怜,异地相思。白公为了不让杨公过分耽心自己,特拜托到忠州来看望自己的高郢侍御史回长安时,一定要到万州代自己看望杨公,并叮嘱高侍御史多讲忠州的好处,不讲差处,免得杨公多愁成疾。有诗为证:“明月峡边逢制使,黄茅岸上是忠州。到城莫说忠州恶,无益虚教杨八愁。”(《送高侍御使回因寄杨八》)。
白居易与杨归厚在忠、万州当父母官时,都很想把二州治理好,为穷困的州民做点实事好事。白居易在忠州东坡大种果木花草(“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步东坡》),并从江西庐州山把山石榴(映山红)成功地移植在忠州大地(“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喜山石榴花开》)。杨归厚从京都长安(今西安市)把嘉庆李树成功地移植在万州(“京都绿李万州栽”《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又从忠州运去荔枝树移植在万州获得成功(“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重寄荔枝与杨使君》)。心有灵犀一点通,二人都是通过植树种花这一活动,身体力行地提倡搞好农林果业,发展多种经济,不能不说是具有先进的“经济头脑”。也是最好的“政治”体现。请读白诗《东坡种花》:“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有事宽刑书。移此为郡政,庶几氓俗苏。”这种爱民、养民、富民的高尚思想,今天看来也是有其十分积极的进步意义。
白忠州与杨万州互赠食物,品尝新鲜,联络感情,增添生活情趣。白居易生平第一次品尝忠州荔枝,在大饱口福时,没有忘却好友杨归厚,三番两次把新鲜的南国奇果——荔枝寄给杨公,并写了一首高度赞扬忠州荔枝和自己第一次吃荔枝的感受的长诗寄给杨公。不久,听说杨公要在万州栽种荔枝树,白公又送去许多鲜荔枝,并赋诗一首,云:“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君银印最相鲜。香莲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闻道万州方欲神,愁君得吃是何年?”(《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杨万州吃了鲜美可口的忠州荔枝后,为表感谢之情,特将长安的著名水果嘉庆李寄给白忠州,并赋诗相赠。白公十分喜悦的品尝着李子,顿时,友情催动诗的灵感,写成《嘉庆李》一诗相答谢。诗云:“京都绿李万州栽,君手封题我手开。把得欲尝先帐望,与渠同别故乡来。”白公暗自思忖:古人云,来而无往非礼也!于是,亲自烤了一炉又香又甜的胡麻饼,给可敬的杨万州寄去,让他尝一尝自制北方美食。是不是与往日在长安辅兴饼店吃的胡麻饼一样香脆甜美的味道呢?并用调侃的口气写了一首名为《寄胡麻饼与杨万州》的诗相赠,诗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麦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白居易于元和十五年(820)九月中旬离开忠州,回朝廷任司门员外郎。年底升任主客郎中、知制诰职务,直接参与朝政。此刻想到杨归厚仍在万州任刺史,是一种大材小用。便多次向唐穆宗李恒介绍杨归厚的人品、才干、政绩等诸种情况,并极力推荐杨归厚能担任大郡刺史。白公在《杨归厚授唐州刺史制》中说:“以归厚文行器能,辱在巴峡,励精为理,绩茂课高。区区万州,岂尽所用?且移大郡,稍展奇才。”在白公鼎力举荐下,皇帝接受了白公的推荐,将杨归厚调到唐州(今河南唐县)任刺史。足见白居易多么爱惜人才,又是多么重视友情。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一对朋友两个才人离开人世已有千多年了,但他们的美好形象、光辉诗篇、突出政绩和趣闻轶事,却永远留在万州和忠州人民心中。
(作者系忠县巴王支路14号7-2室)
祝新年,圣诞快乐:)
惭愧惭愧……
本帖于 2009-12-27 09:38:1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