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的几种不同理解
转一篇关于艺术的文章。作者表述清楚,言简意赅,评论中肯,故予以推荐。
最后一段,作者表明自己的倾向,我们不必当作答案,但我以为很有参考价值。
此篇可以作为一个系列开篇,有兴趣者可以对几类答案逐个研究。 我现在忙,等闲来无事,会选些书来看,和大家讨论心得。搞艺术的网友能推荐些书供我附庸风雅吗?
走廊的讨论其实已经涵盖这几个大类,只是要么表述不清,要么视野狭窄,要么食而不化,挟名人之名强售荒谬之思,写得“通顺达”,“文质彬彬”的不多。这里我都不敢用“逻辑”二字了,担心学文科的同学笑我没有灵性。
有这一篇,我们可以大抵知道持异议者推崇的思想流派。天下武功归一统,各门文派竟芳菲。
------------------------------------------------------------------------
艺术是什么?
关于艺术,根本的问题,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艺术是什么。
归总起来看,古往今来,答案大约分三类。
一,艺术是摹仿。这是西方的“正流”。源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跟进,途径中世纪的神学演绎,再由文艺复兴后的艺术实践予以深化。直至近世的“现实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虽有各种变奏,但属同一主题。此说有诸多优点,但存在一大难题:如果艺术是世界的摹本,那么它就只是个替代的次品。就此,艺术的尊严很容易被褫夺,乃至被降为附庸。
二,艺术是表现。这是西方的“支流”。(很多人说,这是我国的“主流”,笔者不以为然,恐怕是误解。)认为艺术的本源来自人的主观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从而,艺术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表层现象的内在精神王国。从18世纪末至今,这种思潮压倒摹仿论,几近成为正宗。此说同样有诸多优点,但同样存在一大疑难:如果艺术是艺术创作家的个人内心写照,那么它与所有其他人的根本关联就产生动摇。有时,艺术成为自我表现的推销,或者干脆蜕变为无病呻吟的垃圾。
三,艺术是形式。这是西方的“潜流”。同样贯通整个艺术的发展和反思历史。艺术的价值在于形式美感。而形式,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艺术独有的。于是,艺术成为具有自足意义和独立品格的“审美”。世所公认,康德在这方面提供了最重要的思想资源。现代意义的“美艺术”概念由此发动并最终成型(在音乐中,所谓“绝对音乐”的概念成为理所当然)。此说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显然也存在棘手问题:如果艺术以形式架构为圭臬,那么它与人类精神活动的意义追求就产生抵牾。甚至,艺术被降格为摆设,成为生活的可有可无的装饰。
如果我们拥有真正的艺术经验,就会看到,所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学说,都仅仅在某一方面击中了要害,但并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完整性的理论解释。当然,不妨将上述三种 说进行折衷融合,或者偏重某一方,用其他作弥补。
但近来,我隐约看到了另一条似乎更有希望走通的途径。它发端于黑格尔(当然最早的源流一定在古希腊),途径尼采,在海德格尔手中初步定型,并通过伽达默尔发扬光大。即,艺术被看作是真理的发生和存在的显现。
由此,艺术的实质得以昭示。它不仅是现象的摹仿,更是本真的呈现;它不仅是感情的表达,更是意义的生成;它不仅是形式的把玩,更是内核的“去蔽”。从这种角度出发,艺术与世界、与生命、与我们自己就产生了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