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思想

本帖于 2009-12-10 10:49:5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


我读别人的文章时,喜欢发掘文章背后的整体思路。因为这个爱好,我自己码字的时候也同样在做这件事情:在字里行间灌注自己的整体思路。比如我昨天写的那片关于艺术的帖子。我在梳理这样的思路:艺术《-〉(心灵=自我《-对存在或者本体的思考)。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纯粹艺术,就像历史一样,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艺术也都是当时的艺术。也就是说,艺术的创造在于自由心灵、本真自我的展现,而理解艺术也同样如此。没有心灵,就没有本真意义的人;没有人,就没有艺术。创造和理解艺术是一个自由的、具有无限解释空间的、可以充实深刻思维探索需求的过程,而不存在结论,也不需要结论。

关于死亡,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具普遍意义的题目。每个人都面对绝无可逃的死亡,在死亡面前,我们拥有相同的命运。在此地平线上,我们踏着同样的等高线。而对于死亡这么重大的问题,我认为与其躲避,不如直面。直面它,先行于它,然后立于死亡之思,再来反观生命。这时,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对如何去存在,如何去筹划自己的将来有了比较明晰的理解。有同学说中国人不怕死。先不要说思考死亡是不是就是怕死。我上次回复过某同学的这个说法:为什么至今为止死刑一直是对人类的最高刑罚?这本身说明人惧死。在死亡的威胁下,人竟然可以不去做某些事。人对死亡的恐惧由此可见一斑。所以请不要说你不怕死。你可以去为了某些神圣的东西赴死,那也是你相信丧失这些神圣的东西比死亡更可怕。但是,你无法在理性辩论中说明为什么这些神圣的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对,除了所谓的传统和“大家认为”和“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等等不知所谓的喊叫之外,我还没有读到可信的东西。你当然可以站在信仰的立场来维护自己的死亡观,但要在理性讨论中让思想立稳脚跟单靠信仰就不够了。

所谓整体思路,无非就是观点被有条理地整合在某种比较清晰的系统里。你对某事某物的看法,其实立足于背后整体的世界观。而这个世界观必然由某种基础思考来奠基,这个基础思考就是本体论,或者你可以给它任何一个名字,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这样的基础思想?如果没有,那么你经不起我的发掘式阅读。所谓肤浅深刻,立马原形毕露。另外,据我最近的观察,有不少走廊的同学他们的这个基础思想建立在传统中国思想之上,更明确地说是建立在对于传统的东西不由分说地迷信之上。似乎传统的东西已经在那里牢不可破地奠定了思想基础,你只需要从这上面开始思想就妥了。而我则觉得越是传统的东西越要去质疑。经典必须经得起反复质疑,否则不能伪装成经典。况且我不觉得有什么永不倒塌的所谓经典。经典是用来被否决的。彻底的否决,才有彻底的思想。你不去否定某种想法,无论它是否传统,你不能拥有自己的认识。


所有跟帖: 

那你就啥也不能写了:))咱断章取义,标题党哈 -nisky- 给 nisky 发送悄悄话 nisk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8/2009 postreply 06:38:58

绝对有姓波拿巴的可能性,也可能叫拿破仑 -霁朗- 给 霁朗 发送悄悄话 霁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8/2009 postreply 09:15:2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