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对于“无我”的错误理解可能产生的问题:第一,因为不再对自我进行深入思考,“无我”很容易将本我和非我混淆在一起。混淆的结果就是对自我的误解不能澄清。这里我举一个例子。
说到孙博士,他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如何认识自我的问题。不但对于他是如此,对于大多数国人或者海外的或者走廊里的许多同学也是如此。他们的看法和人生观显露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孙博士误以为他就是那个博士或者那个曾经取得了某些成绩的什么家。把这些东西看重了。看重的原因就是以为那就是自己。那些个学位、职称、头衔、获奖者、作者等等“身份”就是那个自我。谁不看重自我呢?问题在于看重的那个自我究竟是否真正的自我?这是问题所在。
某老头自以为自己当过部长,自己就“成了”部长,部长就是那个自我。再重复一下:谁不看重自我?于是该老头言行之间处处就是部长,俨然部长到死不罢休的架势。其实这种现象可以普及到全中国,当了个什么什么长就不愿意下台,死赖着不放手,除了手中权柄挺让人上瘾之外,误认自我更是其中根本的原因。你是总统,你的自我就是总统吗?显然不是。因为你有遭一日会从台上下来的。等你不是总统的时候,你的自我就消失了吗?显然也不是。你无论从什么位置上下来,你还是你,你的自我应该还在那里。至于你有没有认识到,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轻则造成自我定位的困惑和迷茫(部长弄权可以,认识自我未必行了);重则造成权力更替的腥风血雨。其实恋权之外,为一个错误的自我奋斗是主因。至于孙博士,他误将自己看作一包待价而沽的货物:我认为我就可以买这么多钱!公平是自由意义上的,而不是将人本身作为一个交换物体对待。人只要作自我就够了。从这一点说,放弃我执,指得正是这些本来非我的所谓我。当然,放弃我执并非放弃奋斗。但是奋斗本身并非目的,而是手段。把手段当成目的,此人生之谬。那么什么是目的?回答是我没有答案可以给你。否则还要哲学和宗教干吗?但是目的的不明确并不是你去将手段当成目的的理由。
无论你是博士、博导、总理、皇帝,你是一个凡人。凡人的自我必然还是凡人的,而不是膨胀之后的什么什么“大人物”的。进一步说,真正的凡人才能认识到本真的自我。在位之时就应该理解这个,不在位更要参透这个道理。得了什么身份就放不下了,你在跟自个儿过不去呢!!!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不是需要别人来干涉的理由,但是作为一个同类,遥远地同情一下也不是一件过分的事情。听见有人说:我不需要同情。我就是要。。。。。。!奈何?
国内的教育,失败之处就是育人。育人不光教其职业手段,更要紧的是教其做人。教其做人不光是学而优则士或者做人上人,而是教会如何认识和看待自我。守护真自我,看淡非自我,于社会,于个人,都是根本道理。
第二,这也是根本的,“无我”的“我”字本来就不是一个清晰的概念。如上所说,对“我”的认识含混不清,“无我”也只能含混不清。如果“无我”是要否定这个“我”,其必然前提就是对“我”——也就是“自我”——含义的澄清,然后才有“无我”和“有我”的划界。做不到这一点,“无我”只能是一个充满漏洞的说法。思维的不严谨并不等同于禅思——但愿如此。
对于“无我”的错误理解可能产生的问题
所有跟帖:
•
除了最后两段前面都写的不错,逻辑都很通畅:))
-淑女司令-
♀
(62 bytes)
()
11/22/2009 postreply
22:12:28
•
忽视建构立足点的,脚下只有摇晃的大地:-)
-常德浩-
♂
(46 bytes)
()
11/23/2009 postreply
02:25:03
•
回复:再找下去, 淑女已经优美地昏倒了。。。得救美先。。。:)
-常德浩-
♂
(12 bytes)
()
11/23/2009 postreply
02:31:20
•
回复:常帅好。人的一生都在扮演一种到几种角色,你怎么区分
-常德浩-
♂
(35 bytes)
()
11/23/2009 postreply
02:32:23
•
请问你是用你说的“自我”去找工作的吗?
-晴空骄阳-
♂
(178 bytes)
()
11/23/2009 postreply
04:10:03
•
嘿嘿。。。
--康七郎-
♂
(0 bytes)
()
11/23/2009 postreply
06:11:49
•
要正面鼓励。说不说是态度问题,能不能说到点上是水平问题。
-歉a歉-
♂
(0 bytes)
()
11/23/2009 postreply
08: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