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活动] 动词

[小人书按]
90年代初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A River Runs Through It,现在译为“大河之恋”),取材于诺曼-迈克林的同名半自传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乡村家庭故事。故事始终以蒙大拿州的溪流飞钓(Fly fishing)为背景,仿佛一曲平静而又动人的田园挽歌。
飞钓和普通钓鱼的不同在于它是不用铅坠的,鱼饵也基本没有重量,只是一个模拟的小毛毛飞虫。所以飞钓的线要比一般鱼线粗重得多,全靠甩线的技巧把鱼饵送到目的地(叫做把线“打”出去)。飞钓竿比较长比较轻,对弹性的要求也比较高。打线是按节拍打出完整的圆弧,也有不断抖动以打出S型半圆,最后把线送入远处的水中。整个打线过程很像我们的红绸舞。飞钓一般是在急速的溪流里,目标是鳟鱼(rainbow trout和steelhead)。飞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送饵,也有说是为了在空中模拟飞虫以吸引鱼群。
据说飞钓是一种很古老的钓鱼法,在欧洲和日本都有很长的历史。不过随着各种钓具的不断革新,现在飞钓似乎不多见了,飞钓已经成了一种纯观赏的运动。而飞钓饵的制作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玩儿飞钓的人都喜欢在工具房自己制作飞饵,做工精致,饵上每一根毛的色彩搭配都极其讲究。飞饵几乎成了旅游地经常见到的印第安捕梦网一样的装饰。自从看了A River Runs Through It,一直想在实际生活里观摩观摩飞钓,可是至今只在Salmon River见过个把人偶尔玩儿这种钓法。而且说实话,用这种钓法的收成也并不见得比普通钓法好。
可是飞钓多帅啊。首先你得全副武装,因为飞钓是要走到溪流中间去。你得穿上连裤靴子,背上鱼具箱,再在满身的口袋里揣上不同的毛毛飞饵。接着你一手摇竿,一手捋线(为了打线方便,飞钓线一般不全收回轮上)。溪流岸边都是茂密的树,你站在深绿色湍急的流水里,像耍红绸舞似的一遍遍把线打出各种弧形。看橘红色的线上挂着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最后飞饵随着线轻轻落入水中,在石缝间的湍流里打转。
麦洁文的这首歌唱的是霹雳舞,我却觉得像是在讲飞钓。“能用身体创出动词,能用身体说出故事”,音乐里还能听见甩线的声音。
飞钓是一个梦想,还是冰钓比较现实。去年冬天一个寒冷的早上,摄氏零下二十度,看见一个小伙子正在湖上冰钓。他用的家伙也挺可乐,有巨专业的,跟埋地雷似的布下钓具,鱼一咬钩还有旗子会立起来,也有巨土的,就是根小树枝。他的脸和手被冻得通红,四周的湖里不时发出沉沉的轰隆声,那是下面的湖水正在继续结冰。
虽然大部分时间他只是一动不动地冻在那儿等待,可那不也是一个动词么。那种战天斗地的精神,只能是一个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