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和同步反应

本帖于 2009-10-24 10:54:1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淑女司令 编辑



同步和同步反应

“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阅兵式上首都女民兵整齐划一的步伐,代表了一种威武雄壮的气势。而在生活中的街头,人的步调则基本是各管各的五花八门。但是,如果我们轻松的走进街头巷尾,那些生动鲜活,多姿多彩的事与人的巧妙组合,人与人之间的神态步调。在映入眼帘的活泼场景中,能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瞬间。

如果说,阅兵式是影像世界的巨作,那么这种街头一瞬则是小品。也许这样的小品多数只是一种巧合,没有太深的内涵,但还是可以作细细的咀嚼。

在都市的街上,人都是行色匆匆,一致的疾步,同一个方向的人还自然而然走在了一起。如果有人行走的不快不合拍,东张西望的挡道,也会自动向旁边靠拢。

节奏反应性或节奏的同步性是人类的基本反应之一。例如,对音乐的节奏,从儿童起就会产生反应,有的人一听到舞曲,就呆不住的跟着舞起来。在迪斯科和爵士乐舞厅里,随着音乐容易摇动身体。节奏反应会让许多人合上节拍,变成相互同步。当自己的节奏慢时,需要加快反应,当自己的节奏太快时,就要放慢一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顺应”,就是为了同对方取得一致而改变自己。在同步中,可以客观地看到自身的节奏,修正偏差,从而也包含着自我的否定。

如果两个并肩行走的人,她们的步伐完全一致,那么这两个人一定有某种心意的合一。比如说两个身材相似的人去做同一件事,她们的步伐往往会相当的吻合。能做到心意合一的大致有两种人:情侣或者女人。因为女人通常偏向于照顾别人的想法。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出处西汉《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你坐在一家咖啡馆里,读着一份报纸,每次你翻过一页,你都要看看邻座一位颇具魅力的女人,她的座位正对着你,你神经紧张地挠挠鼻子,几乎是同时,她也神经紧张地挠挠鼻子,你把手放在嘴边,马上,她也把手放在嘴边。这种奇怪的行为被称之为“相互反应的同步性”或者是“照镜式反应”。一个人 试图给别人留下印象,通常下意识的就会这样。

当你和他人步调一致,从姿势、手势和说话方式都一 样。你们彼此间的障碍就小多了,你会感到那个人和你完全合拍。比如说,你和一位意中人共进晚餐,她正和你谈论着艺术,谈着谈着,身体就不由自主地前倾。而你呢,为了专心去听,也会下意识地前倾过去。。。

“照镜式反应”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之一,我们都倾向于 信任那些和我们相类似的人,而不信任那些和我们有差异的人。也许这是种很古老的条件反射。在现代社会,倘若你对刚刚谋面的人出现这种“照镜式的反应”,她会本能地知道你是值得她信任的人,因此你就会使她感到有吸引力。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配对的舞蹈,照镜式反应是一种邀请,因为它表明你的模仿者试图接受你的引导。

有一个科学事实,是说语言表述在人的信息传达中只占了30%,而音调和身体语言在信息传达中的比例占到了70%。不仅如此,你的神态,你的轻松感觉和你全部的自尊,都能被一个关注你的伙伴所复制。对很多录像的研究表明,当两个人被其中的一方所吸引,他们就会在8秒钟内模仿彼此的行为。

比如接吻,嘴会形成一些独特的信号,可以被对方下意识地解读。是谨慎些还是腼腆些?嘴唇微微弯起的反应,就能给对方信心和鼓 励。倘若他使劲地盯着你的眼睛,那他就很有可能要吻你了,这是电影里经常出现的镜头。如果你脸低垂着,而眼睛却是向上看,那是一种表达妩媚的策略。很快的将是一个舌头探入式的深吻,这些都是所谓的“同步思维”,或者说“心有灵犀”。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听一首好歌,不如到演出现场看一场表演更生动。说明人在同一时空内的相互影响力大大超过在不同时空的影响。现代心理学认为只有产生心理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影响效果。同伴真切的面容、仪表、 步态,甚至每一个微笑和眼神,都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心理共鸣的条件。

所谓思维的同步性,大致是指在同样的背景下,由于大体相同的知识结构,大致相似的环境,在大体相同的时期,不同的人 往往会产生同样的想法。思维的同步性是一种非常特殊而普遍的思维现象,在人类发展史的各个领域内,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经常的出现。如中国的象形文字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其构成原理大体相同。平常我们所说的“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英雄所见略同”等等,都是这样一种思维现象。

对于自身来说,“同步性”是荣格理论中较复杂的概念之一。如一个人梦见某人,不久就看到了这个人。或者一个人幻想着某件事,这件事就发生了等等,荣格把这种有意义的偶合称为同步性(synchronicity)。同步性的发生,两个事件一定是相互独立,而且不存在因果联系。在某段时间同时经验了这两个事件。正是这种本来毫无意义的事件,结合起来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呈现。按荣格的说法,这些事件对个人的生活是很重要的,需要对它们作更清晰地了解。

具说在林肯童年时代,有一天,一位陌生的人提着一桶杂物来找林肯,他说桶里的 东西没有多大价值。但是他非常需要钱用。林肯出于仁慈,以一美元买下了这桶东西。 当林肯在清理桶中杂物时,才发现桶中装着几乎一部完整《布拉克斯东的记事》 (Blackstone's Commentaries布为英国法学家)。正是这种偶然的机会,才使林肯成为一位律师,并最终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两件事并不存在着因果关系,而各具有不同的前因后果。一方面,有一个缺乏需要的材料但雄心勃勃的林肯,另一方面又有一个有些杂物急需换一美元的陌生人。只有当这两件事在林肯生活的特殊时刻同时出现,它们才具有意义。

按照荣格的观点,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原型。原型可看作一种对某类事件做出反应的先天倾向。也可认作是一种为获取某种经验的意愿。这种体验就像饥饿不堪的人寻揽食物,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对某些音乐、艺术和生命中的各种象征物会产生激情。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当我们的经历使我们的原型获得表现,就会使我们在情感上获得陶醉。如本人的原型,自认有些艺术倾向,但是一直与艺术无缘。有一天偶然的路过一家文具店,看到颜料就心血来潮的决定买一些回来,从此就学起画来。这个大概也可算是一个“同步性”的例证。

本系列照片请不要转载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社会柱石”
  • Star Trek,和奥纳德尼莫的摄影
  • 索德克的欲望世界
  • 梦的灵感
  • 小画一张 (图)
  • 所有跟帖: 

    谢谢你,还好没问。:))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2/2009 postreply 22:37:12

    照片我拍了很多,而且确实大多是女子,奇怪不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2/2009 postreply 22:34:45

    我有过这样的经验,但不一定好。多年前选择学校的时候,有个我很敬佩的同学偶然提到一所学校, -石上猿人- 给 石上猿人 发送悄悄话 (322 bytes) () 10/22/2009 postreply 17:27:32

    这个,误打误着,也能算一个。。:)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2/2009 postreply 22:27:48

    英兄幽趣。這些照片中的動作,似乎與你的觀念同步反應! -石甫- 给 石甫 发送悄悄话 石甫 的博客首页 (38 bytes) () 10/22/2009 postreply 19:04:17

    石甫兄,步调一致很是常见,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86 bytes) () 10/22/2009 postreply 22:22:33

    是滴是滴,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就是说几十个人在一起随便走 -金笔- 给 金笔 发送悄悄话 金笔 的博客首页 (88 bytes) () 10/22/2009 postreply 20:35:06

    确实有点奇怪,连动物在一起也会步调一致,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28 bytes) () 10/22/2009 postreply 22:09:31

    英二的摄影文章非常好看! -小人书- 给 小人书 发送悄悄话 小人书 的博客首页 (142 bytes) () 10/23/2009 postreply 16:00:31

    O(∩_∩)O谢过小人书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3/2009 postreply 18:54: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