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反映了委靡猥琐的时代精神zt

来源: 玉洁冰清 2009-10-06 14:16: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27 bytes)
作者:江上小堂 小品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任何一个时代,都必然产生反映那个时代精神面貌和特质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如诗之于唐,词之于宋,曲之于元。这些是大时代了,小时代也是如此。如样板戏是文革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流行歌曲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而小品则是当下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以陈佩斯、朱时茂开端,而由赵本山发扬光大的小品,在当代中国艺术中一枝独秀,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肯定和社会广泛的喜爱。在央视春晚上,赵本山的小品很长时间以来就成为了压轴戏,同时也是广大电视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之一。赵本山、黄宏等小品中的经典台词一不经意就成为了社会流行语。为什么小品这种艺术形式能成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里面有赵本山等众多小品演员本身努力的因素,但更根本的原因是小品这种艺术形式最适合于表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最能满足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需要。与相声相比,小品加入了戏剧性的冲突与因素,也能容纳更多的姿体性表演。所以其表现手法比相声更丰富。在讽刺现实方面,也可以比相声来得更隐晦与更模糊。因而,注定小品可以代替和包容相声,而相声不能代替和包容小品。所以,小品兴旺,则相声必定式微。但无论如何,小品所能反映的内涵是有限的,如其所名,以小为其特点。这使得它不适合于表现宏大、庄重和昂扬的题材、也不适合于表现华丽、高雅和清新的题材;它只适合于表达荒诞、滑稽和低俗的题材;也可以表达深刻、尖利和反省的题材。赵本山巧妙地将低俗的东北“二人转”嵌入小品,他的小品无一不呈现出低俗的外表和内容,滑稽中间或有几分荒诞,偶尔会有一点点针扎的刺痛。极好地满足了不同群体对这个丑陋现实无奈的接受和一丝丝的反省。它不是一面能真实反映现实的镜子,而是一面哈哈镜。这让许多人自我麻痹地认为,他们在其中看到的丑陋,乃是艺术夸张与放大而形成的,而不是来自于现实本身;但它同时也能让一些人看到其中的丑陋乃来自于现实本身。换言之,赵本山的小品展示不我们这个社会的丑陋。但他并不重在揭露现实的疮疤,更不是要医治这些伤疤,而是要给这些丑陋的伤疤挠痒痒。我们这个社会,历经多次反复地冲创,早已是遍体鳞伤,如牛皮癣一般,难以根治。病根在内,病象在表。溃烂的创口,伤疤一结再结,红肿发痒。赵本山的小品并不打算去刺探形成这些伤疤的病根,他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他只是时轻时重地抓挠这些伤疤,止止痒;或许在不经意间触到痛处,撕下一小块伤疤。他拿捏好分寸,恰如其分地挠到人们的痒处,快感中或许夹杂着少许的痛感。越挠人们越痒,越痒就越来越渴求他的挠痒,越来越依赖他的挠痒。无疑,赵本山消解了假道学,但他同时也消解了真崇高,消解了真伟大。他消解了伪善,但同时也摒弃了真善。总而言之,他消解了一切假的美好和真的美好。他的作品每每告诉我们,要满足于生活在卑微之中,生活在低级趣味中;要能在荒诞中寻求出意义,在丑恶中得到乐趣,在苦难中得到快乐。这是中国人唯一明智的选择,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任何想摆脱这种状态的企图与挣扎都是徒劳的。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小品:反映了委靡猥琐的时代精神zt
  • 神奇的缘分
  • 明星马强的清真私房菜
  • 一辈子租房又何妨
  • 功夫钢琴——访国际知名钢琴大师陈毓襄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