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烧钱的灵山

来源: 2009-09-14 10:01:1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灵山胜境位于无锡市马山区的灵山镇,马山是太湖北端一个三面环湖的半岛,原先从市区去马山的交通特别不方便,特别是太湖18弯,绕啊绕的头晕。岛上最“著名”的就算是那几个省和局的XX 疗养院,还有就是湖鲜和杨梅,葡萄等水果——那也是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岛上几乎没有工业,长期以来马山一直是无锡市的“平困区”,属于市财政的重点扶贫对象。

92年马山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精明的马山人充分利用了国家级开发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修路搭桥,招商引资。十几年后最显著的也是马山人引以为豪的成果:一是成为了华东地区真正意义上的“药谷”(华东地区几个著名的制药集团所在地),二就是灵山胜境。

灵山镇边上的小灵山, 其实也不能称为山,大大的土坡而已, 有些不太茂盛的树木, 传说唐宋名刹祥符禅寺原先就在此,但早已看不到任何遗址的痕迹。94年/95年灵山大佛开始筹建, 至于原因就不甚明了。只听说马山人争取到建造这座88米高的大佛花了不少功夫。

具体运作大佛建造的是马山区灵山实业总公司(后改为股份制),后来又成立了无锡市灵山景区管理处,但还是挂靠在实业总公司的名下。 建造大佛的资金来源有:

一是:来自世界各地善男信女的捐款, 包括一些团体的。 小到几百大至几百万都有。
二是:集资, 包括当时的马山区政府也是股东之一;
三是:银行贷款。

灵山大事记(时间可能不太精确, 会有点出入)
97年底:灵山大佛开光迎客, 那时的门票价是¥50。
02年:二期工程——九龙灌浴开始建造,03年/04年(?)完工, 门票价改为¥100。
06年:三期工程——梵宫开始计划建造,08年底部分开宫迎宾, 门票改为¥150.
08年灵山四期工程——藏传佛教宫开始建造, 至今尚未完成。


有关三期的灵山梵宫:
05年,灵山击败其他几个佛教名城被正式确定为08年世界佛教论坛会的会址, 开始筹建梵宫,那时定位的梵宫是集旅游奇观,论坛会所,艺术殿堂,博览场馆等一身的多功能的独具特色的并且是标志性的佛教艺术馆。

梵宫总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亿,自06开工至今地下三层还尚未完工,听好友介绍目前已经投入6.8个亿。全部资金除了集资,贷款,募捐外,就是集团盈利包括门票收入(灵山实业现为灵山集团了)。


灵山的收益:
门票:按目前门票150/人,5000人/日,集团的纯现金收入就是22,500,000/月, 这还不包括停车费,园内小车,讲解,斋饭馆,小卖部,特别是香火钱(灵山的香火是周边几个名寺中最贵的也是最旺的!)。

以大佛为主题的一系列附带产品, 特别是灵山集团的素斋产品包括素斋馆已经名扬江浙, 喜欢他们的素面&素包子&素月饼。

大佛兴建后也增加了周边湖农的就业机会,灵山镇出现了农家乐湖鲜一条街,还有各种茶室&酒楼&饭店,一系列以大佛为主题的纪念品,,,马山一带房地产更是节节攀升。

还有交通: 从无锡到马山通过绕湖高速十几分钟就到了灵山。 无论从道路建设还是从路二侧的湖农住宅看起来:原先只以湖产品,水果为生的马山人在短短十几年间真的是脱贫致富了!

个人观点:
无论是一期的大佛,二期的九龙灌浴,还是三期的梵宫,其本身事实上是灵山集团的一个商业投资行为。作为主体的灵山集团首先考虑的是要养活集团的每一个人还有他们的家庭,所以效益还是第一位的;

梵宫三期还在投资阶段,四期的藏传佛教宫才刚刚开始, 一期和二期还需不断地维修, 即使以(门)票来养宫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有收益,这里还没有考虑到以后的风险因素;

灵山地处马山孤岛,湖农除了靠湖生活,本身并没有很多可以利用的, 特别是近几年太湖改造工程有了更多的条条框框。 能够利用旅游资源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普陀山一样;

很多中国人包括自己都喜欢在特定的时间去烧香祈福,灵山人不仅“ 肥香不流外人田”,还让灵山大佛走出无锡,走出江苏,甚至走向世界,觉得他们还是很了不起。

觉得灵山胜境更象是一个主题公园, 或者可以吧它理解成是马山人的谋生手段,对于烧钱的灵山这一说,或许就可以多一点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