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油条

本帖于 2009-09-15 19:02:5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小小花 编辑

话说油条

记得小时候,油条是上海人早餐桌上的主要品种,油条有几种吃法,干吃,蘸酱油吃,切成段泡在豆浆里吃,夹在大饼中吃,作为餈饭团的主要填料吃,后两种吃法很受上学族和上班族喜欢。

卖油条的地方统称“大饼摊头”,多是集体所有制,操作程序还挺规范,再小的摊头都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卖筹码,筹码由塑料片或竹片制成,分三种,For油条,for甜大饼,for咸大饼,由于反复使用,筹码都已经又油又黑了。流水线分成两个,一个摊大饼,一个炸油条,各三人,每人各有分工,当年工业化思想在上海小商业中的推广可见一斑。

我经常被差去买油条,据我的经验,他们从早上5点开门,做到8点,中间还是挺忙的,每次都有人排队,少则三四个,多则七八个。大家都喜欢新炸出来的油条,所以每天都有这么几根是冷油条回锅再炸的,上海人管这叫老油条。就排队买油条这事儿,我领略到了成人世界的狡诈,多数上海人还是愿意规规矩矩排队的,但就有一些人,假装和熟人攀谈,或根本就没熟人,而是假装伸头看炸油条的情况,然后就把自己夹进了队伍,其实也不差几个人,耽误不了更多的时间,但这种情况却经常看到。后来,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到底是守规则的人更值得赞许呢?还是夹塞儿的人因为“头子活络”而更有生存优势?

上海的油条在笼子里都是站着的,个个油光发亮,北京的油条就寒碜了,不仅全是凉的,还很拧,嚼都嚼不断,北京街头到处可以看到煎饼果子摊位,这个果子竟然是指油条,很令人困惑。

九十年代开始,上海社会发生了巨变,和米铺,酱瓜店一道,大饼摊头也逐渐在上海街头消失了,我猜原来的集体制职工不是下岗就是退休,全靠老店铺出租或承包来维持生活了。

上海本地人逐渐地退出了油条这个市场,刚开始的时候,上海油条全变成了北京果子,软趴趴的,对这种变化,心里不是很愉快。但没过多久,外地民工的油条也都一个个立了起来,样子都好看,甚至还能治我的便秘,他们摆摊的效率要高很多,夫妻两个人,女的还背着孩子,和面,制作,炸油条,收钱,全包了,不容易呀。后来听说乡下人往面里掺洗衣粉,可能是谣言,不过为了慎重,不太敢去吃了。

台湾商人在上海的大批登陆,改变了上海食品产业的格局和质量,不仅西式的甜饼屋遍布街头,我在静安寺希尔顿对面的永和豆浆,还尝到了台湾人5块钱一根的油条,味道也还正宗,虽然贵了一点,但感觉卫生条件不错,店堂的环境也好,能把卖豆浆油条的店开成这样,也算创新了。

很多年过去了,前几天在CUPERTINO 超市吃油条时在想,不知道现在上海油条怎么样了。

瓦斯弹09、12、2009晚上

所有跟帖: 

总算贴出来了,谢谢金笔指点。 -瓦斯弹- 给 瓦斯弹 发送悄悄话 瓦斯弹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09 postreply 04:42:52

我们那早餐也是豆浆油条, 不过, 我一直 -小小花- 给 小小花 发送悄悄话 小小花 的博客首页 (37 bytes) () 09/13/2009 postreply 08:49:37

早餐豆浆油条,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盖地虎- 给 盖地虎 发送悄悄话 盖地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09 postreply 10:00:50

re:话说油条 -凌未风大侠- 给 凌未风大侠 发送悄悄话 凌未风大侠 的博客首页 (421 bytes) () 09/13/2009 postreply 10:05:33

你真小瘪三,吃个油条也不忘提高自己,挖苦北京 -jackwu- 给 jackwu 发送悄悄话 jackw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09 postreply 11:07:50

不奇怪,没见过世面么。进了北京城就晕头了。 -勤快的猫- 给 勤快的猫 发送悄悄话 勤快的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09 postreply 21:59:48

日本自动理发器替理发师,英国电子烟替普通烟,给咱中国油条 -白梅格- 给 白梅格 发送悄悄话 白梅格 的博客首页 (98 bytes) () 09/13/2009 postreply 18:38:55

一看就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傻老冒儿,见过北京的油条么?吃过 -勤快的猫- 给 勤快的猫 发送悄悄话 勤快的猫 的博客首页 (104 bytes) () 09/13/2009 postreply 21:54: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